Useful tools

编辑
  • thumbtime
  • Starts at 5 seconds and ends playback at 7 seconds

Allows embed code to reference a segment of the video stream or set a start time. Hover over the player to see start time listed as 5s, press play and notice it stops playback at 7 seconds.

[[File:Weeding.ogv|thumb|300px|start=5|end=7|Starts at 5 seconds and ends playback at 7 seconds]]

standard reference format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reflist|2|refs= <ref name="court">{{cite web| url=http://www.lawyee.net/Case/Case_Data.asp?ChannelID=2010102&KeyWord=+%B0%A2%B2%BB%C0%B4%CC%E1%A1%A4%BF%A8%B5%C2%B6%FB&RID=43814| title=阿不来提·卡德尔等重大责任事故、蔡兆锋等玩忽职守案判决书| publisher=克拉玛依市中级人民法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work=北大法意数据库| date=1995-09-19| accessdate=2012-12-14| language=zh-cn| deadurl=no|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711165252/http://www.lawyee.net/Case/Case_Data.asp?ChannelID=2010102&KeyWord=+%B0%A2%B2%BB%C0%B4%CC%E1%A1%A4%BF%A8%B5%C2%B6%FB&RID=43814| archivedate=2018-07-11| df=}}</ref> <ref name="nfzm0">{{cite news | ur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recid=&FileName=KSSW200703046&DbName=cjfd2007&DbCode=CJFQ&uid=WEEvREcwSlJHSldSdnQ0SUs2d2FqV3hBcFFEdjIzYlBlM200N0NIT3AvWVE3U0l1a25WeHVHelhxbHlWeVhzPQ== | title=一个轮回后的真相 1994-2006年:克拉玛依大火 | publisher=南方周末 | work=时文博览 | date=2006年12月21日 | accessdate=2012年12月8日 | author=张悦 | language=zh-cn | archiveurl=http://www.infzm.com/content/53319 | archivedate=2010年12月8日}}</ref> <ref name="dfws0">{{cite news | url=http://history.news.163.com/08/1208/10/4SKS2R6800011247.html | title=1994克拉玛依大火:323个生命的逝去 | publisher=东北新闻网、网易 | work=东方卫视《深度105》节目《1994克拉玛依大火》 | date=2008年12月8日 | accessdate=2012年12月10日 | language=zh-cn | deadurl=no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223145/http://history.news.163.com/08/1208/10/4SKS2R6800011247.html | archivedate=2016年3月4日 | df= }}</ref> <ref name="中青报">{{cite news | url=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TECH505.028.htm | title=人祸猛于火——克拉玛依“12·8”惨案的警示 | publisher=中国青年报 | work=河南教育 | date=1995-01-10 | accessdate=2012-12-14 | author=刘冰, 刘光牛 | language=zh-cn | deadurl=no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816234522/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TECH505.028.htm | archivedate=2015-08-16 | df= }}</ref> <ref name="netease0">{{cite news | url=http://news.163.com/08/1208/15/4SLB5S8500011SM9.html | title=不能忘却的纪念:克拉玛依大火14年_网易新闻中心 | publisher=新京报 | work=网易 | date=2008年12月8日 | accessdate=2012年12月8日 | author=张寒 | language=zh-cn | deadurl=no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004024053/http://news.163.com/08/1208/15/4SLB5S8500011SM9.html | archivedate=2011年10月4日 | df= }}</ref> <ref name="年鉴">{{cite book |accessdate = 2012-12-14 |url =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recid=&FileName=N2005110602000585&DbName=CYFD2007&DbCode=CYFD&uid=WEEvREcwSlJHSldSdnQ1WWJMbCtubFZBSlF4SXRxQnJaZE5FRXQvZDFGWk9SZUd6cHBUbGI5WExEYTlaS0d3PQ== |title = 新疆克拉玛依“12.8”重大责任事故、玩忽职守案 |author = 焦述勋 |year = 1996 |publisher = 中国法律出版社 |series = 中国法律年鉴 |page = 777-779 |location = 北京 |language = zh-cn }}{{dead link|date=2018年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ref name="doc">{{Citation|author=徐辛|title=[[克拉玛依 (电影)|克拉玛依]]|work=纪录片|year=2009|location=中国大陆|language=zh-hant}}</ref> <ref name="潘丽">{{cite journal|author=潘丽|title=从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论建筑的设计和管理问题|year=1996|issue=2|journal=建筑知识|url=http://www.cqvip.com/QK/95651X/199602/2087076.html|language=zh-hans|accessdate=2012-12-17|deadurl=no|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11174328/http://www.cqvip.com/QK/95651X/199602/2087076.html|archivedate=2013-12-11|df=}}</ref> <ref name="文物">{{cite news|title=克拉玛依公布首批六处市级保护文物单位|url=http://news.sina.com.cn/c/p/2010-12-17/000721655670.shtml|language=zh-hans|date=2010-12-17|accessdate=2012-12-22|work=新浪网|publisher=亚心网|author=梁涛|deadurl=no|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809003455/http://news.sina.com.cn/c/p/2010-12-17/000721655670.shtml|archivedate=2016-08-09|df=}}</ref> <ref name="xxcb0">{{Cite news|url=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11205/739554.html|title=克拉玛依大火中“让领导先走”成历史伤疤|publisher=雅虎中国|work=潇湘晨报|accessdate=2012年12月8日|date=2011年12月5日}}{{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中國媒體生態圈

编辑

以貴州網為例:

  • 已和搜狐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新浪看点、趣头条、百度百家、腾讯天天快报、简书、爱奇艺头条、中关村头条、雪球财经、封面新闻、触电新闻、凤凰客户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引力资讯、东方头条、新浪微博、抖音、腾讯微信等建立了战略合作,搭建了各平台的自媒体账号,形成贵州网自媒体矩阵。
  • 目前贵州网还与中华网、消费日报网、网易、凤凰、donews、新华网等六百余家网络媒体建立站了内容共享协议。从而实现一键通发功能,截止到2018年12月,在贵州网上发布一篇新闻,可在短时间内在近300家网络媒体上同步转发并显示。

武漢災情

编辑
    • 1931年属于长江流域性的大水,8月19日江汉关水位出现28.28米的洪峰水位,为65年纪录最高值。全省受灾人口791.84万人,死亡6.79万人。武汉三镇沦为泽国,汉口街道行船,水深丈余,史所罕见。//8月2日武汉关水位27.12米,平汉铁路上单洞孔决口,口门宽2丈,各租界企图各自为政,限于当时条件也抢护不力。//至8月14日除日租界外,已全被淹,8月15日武汉关水位27.57米,日租界也泡了水。16日6时水位28.00米,黄金堂滩堤决口,至此汉口市只留下岱家山未淹,19日达到最高水位28.28米,武昌堤也在7月下旬至8月22日多处溃���,平地被淹。待江水位退至23米以下,汉口洪水才基本全部退出,少量渍水采取疏沟排除,这是一次创纪录性的水灾。群众逃命困难,有的家备小船逃命,有的用门板、木盆、水桶扎排逃生,或则爬到树上、房上待救。处境艰难,淹死2.3万余人。//水灾过后当权者施以“舍车保帅”的惯伎,将水利局长陈克明,汉口市长何葆华等给予免职处分。沿江沿汉凡发生溃口所在县的县长分别受到罚俸,或记过处分,以图平息广大群众的愤怒,而真正负有全责的何成浚(武汉行营主任)、夏斗寅(武汉警备司令)等却安然无事。//汉口丹水池铁路堤溃决,本来就是事先防守不力。但在情况告紧,市民辗转上报时,身为省主席的何成濬和督军徐源泉,警备司令夏斗寅,却正在某处与既济水电公司经理刘少崖一起打牌赌博,闻讯后,何等漠然视之:“不要紧,看着办吧”,这等执政者,岂能为民办事?后有地方绅商高重远等向南京国民政府控告何成濬,指其为“绥靖无方,防洪失职”;说他对汉口水灾“熟视无睹,依然游宴如故“。

据历史记载,武汉关水位从1868年(清同治七年)到1949年这80多年间,超过27公尺的共有七次,其中以1931年为最高,达2828米。但由于国民党当局的腐败无能,武汉关水位到2694米时,全市即溃口被淹。1954年的这一次更为严重。6月25日,洪水已突破武汉关2630米的警戒水位。7月2日起武汉关水位就高达27米,以后不断上涨,7月18日下午8时突破1931年的最高水位,到8月18日下午3时,水位高涨至2973米,比1931年高出145米。直至8月下旬,长江水位才开始全面转落。但由于底水甚高,一时宣泄不及,直至10月上旬,尚有部分地区仍在警戒线之上。据统计,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水文站超过警戒水位的时间,最少为69天,最多达139天。如其中武汉关水位从6月25日突破警戒线开始,到10月3日退至警戒线之下,持续了近100天;湖北黄石市则持续了134天。这种汛期开始早、结束迟,持续时间几近半年的现象,从长江历年水情来看,实属罕见。在此期间的洪峰来势之猛,洪水水位之高,也为历史记录所未有。[2]

高郵災情

编辑

揚州市水利局原副局长徐炳顺介绍,1931年8月洪水浩劫,据当时统计,里下河就有1330万亩耕地化为泽国,河湖不分,倒塌房屋213万间,350万人受灾,165万人逃荒,死伤7.7万人,单淹死的就有1.93万人,很多人虽然没有被淹死,却被饿死。洪水滞留长达4~5个月之久,不仅秋收绝望,来年也无力耕种[3]

据倪文才介绍:(...)1931年6月、7月,淮河流域连降三次大暴雨,第一次6月17至23日,主要发生在淮河上游的狮河、竹竿河一带,雨量均在200毫米以上。第二次7月3日至12日,发生在淮南山区及高邮湖一带,雨量在400毫米以上。第三次7月18日至25日,仍发生在淮南山区及高邮湖一带,雨量均在300毫米以上。高邮连续十几天暴雨,先后降雨三尺四寸。由于雨量大,上游泄洪量多,加上受江水顶托,高邮湖、南边的邵伯湖水位滞涨不已,漫水里运河。高邮御码头水位7月25日为8.3米;8月1日达9.06米;8月15日达到9.46米,为那一年的最大值。运河西堤沉没露齿,东堤水平堤顶,运堤一线岌岌可危。[4] 8月20日后,高邮湖、河水位开始下跌,至23日,御码头水位已落到9.3米,人们产生了麻痹侥幸思想。但是天公不作美,8月25日下午3时,突然起了西风,下了暴雨,运堤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夜晚8时,风更大了,骤雨肆虐,日降雨量102.3毫米,运河水位暴涨,白天加设的护堤子堰完全被风浪卷走。巨浪冲来,抢险人员难以立足。26日凌晨又转为西北风,风势更狂,达到6.3级。高邮湖发生湖啸,湖水由西向运堤直冲过来,以至于全堤漫水,到了凌晨5点,城北挡军楼、庙巷口、御码头、七公殿等地方的堤坝先后溃决,其中挡军楼决口最大,约550米。顿时,洪水直扑城北、城东,声音似山崩地裂,高邮城瞬间一片汪洋。人们从睡梦中惊醒,扶老携幼,夺门逾窗而出,哭声震天。由于祸起仓促,临堤乡村的许多居民没有来得及起床就被洪水卷走。更多的人在滚滚而来的洪流追逐下,慌不择路。[4]

记者从朱军华收集的100多份有关这场洪灾的老报纸里,看到一份早已泛黄的天津《益世报》。该报在1931年9月3日第四版刊登了一篇题为《高邮溃堤记》的新闻报道,副标题是:一日溃十五处……溺毙人畜五千,治水官吏何以辞其咎。正文为:【扬州通信】运河水势,连日日渐低落,不料二十五日,忽然大风大雨,彻夜不歇,次日风势虽稍小,但风向忽由东南而转为西北,人民即护运堤难保无决溃之处,及至午后四时,环绕扬城运河水志,于一钟头内,忽然骤降二三尺,同时高邮邵伯电报电话,已均不通。咸谓上游河堤,必有出险之处,延至六时,河中尸身家具,顺流南泻者,已络绎不绝。[4]

修堤工程、何伯葵

编辑
  • [5]
    • 2013年,那是一个春天。高邮运河西堤风光带,一块不起眼的石碑被清理了出来。[...]埋得很浅,大概只有五十公分。[...]为何在这偏僻荒芜的地方埋藏至今?[5]
    • 修建工作困难重重,施工的泥土得从8里外拖运过来,每天大约需要1万到1.2万的工人。算上这些人的家人,这个工程在进行的同时,要养活至少5万人。[5]
    • 何伯葵鞠躬尽瘁、日夜操劳,落成时,大坝上留下了“民国二十三年华洋义振会建”的碑记。[5]
    • 在不少人眼里,这帮老外挺“傻”的,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跑来中国“受罪”,用命做慈善。//“这么做真的值吗?”//他们没有做出回答。任时光流转,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的痕迹也被渐渐抹去,有的随风而逝,有的深埋土地。这个问题似乎永远都不会有答案了。//直到高邮洪水发生74年之后......//何伯葵的孙子,回到了他祖父曾经奋战过的地方。他含泪讲述,发生在高邮的那场洪水,影响了他家三代人。把这个故事讲给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将这个故事说给了他,而他,要把这个故事说给更多人听。他的祖父生前说,这次赈灾是自己在过去二十年中最荣幸的事。//“这么做真的值吗?”文脉君想,这群”傻老外“心里,早就已经有了答案。[5]
  • [6]
    • 倪文才总结托马斯的巨大功绩,他引用了1932年的一篇文章,该文描述了堤坝修复工程。该项工程大多数泥土不得不从8里外拖运过来,每天大约需要1万到1.2万的民工,也就是说,算上这些人的家人,这个工程在进行的同时,也养活了至少5万人。[6]
    • 托马斯在1932年6月11日的信中写道:“当工程结束时,我们预计归还几万元捐款给义赈会,王先生在和我算实际花费,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用最低的花费完成了大运河上最好的工程”,“老实说,如果这些钱要是在别人的手上,特别是那些政府人员手上,至少要花50万元(预算为40万),甚至更多。”[6]
    • 为了奖励托马斯的贡献,上海华洋义赈会授予他一枚奖牌。托马斯在感谢回信中表示:“我总把高邮大堤重建工程看成我做得最好的赈灾工作,赈灾工作是我在过去二十年的经历中最荣幸的事。”也由此开始,这条大坝成为汉斯伯格家族的荣光,以至于史蒂夫从小就会听父亲不断地讲述这段故事。[6]

花園口 (黃河渡口)

编辑

花園口事件記事廣場. 扒口、堵口[7] 鄭縣核桃園村(今花園口村)[8][9][10]

[11]

罗昌玉

编辑

罗昌玉((1966年—3月18日)),四川阿壩人,紅軍西路军女兵被馬家軍俘,後被戴上地主分子帽子,因反革命判勞改,始終未獲平反為紅軍女戰士四清運動時批鬥和隔離審查,逃出至西寧烈士陵園自殺。

簡史

编辑

1935年5月參红四方面军的女兵,前线话剧团演员,隨西路军在1936年12月在甘肃永昌被軍閥馬家軍(由���族將領馬元海帶隊)俘虜輪姦,先發配至西寧為馬家軍的歌舞團,後發配給團長韩乙哈(時43歲)為,但實則長駐其老家青海循化當農田女長工,飽受其大兒子韩麻奴(時23歲)姦淫。 中國共產黨解放青海後,马家军军官的婢妾大多数被当作反革命家属对待,羅昌玉則是少數被戴上“四类分子”(地主分子)帽子,长期接受监督改造,為此她痛斥土改工作组组长“连国民党、马步芳都不如”,被處反革命罪4年刑期,多次申诉不果,劳改期反而再延2年。四清運動期間,青海省長王昭在1963年批示她不是四類分子(包含地主分子)但也不能算是積極分子,由此她按普通职工对待每月发25元工资,但始終不獲平反為紅軍女戰士

由於不獲平反,羅昌玉向所在單位通海园艺场四清工作組申訴,被隔离审查,并被组织职工批斗三次,隔离期间半夜翻窗逃走,步行20公里至西寧烈士陵園自杀。時為1966年3月18日。

1966年4月中旬,中國公安部準備召开全国公安会议,安徽省公安厅办公室主任郑氏為了預備四清运动裡斗争问题的典型材料,吩咐安徽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尹曙生調查青海省西宁市在四清运动试点单位裡自杀的事件。但因文化大革命波及公安部,會議未開成,調查材料未派上用場,延至2011年尹曙生調閱自己的調查筆記,在《炎黄春秋》撰文回憶此事。[12]

  • 1993年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题为《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缩写稿《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发表于1993年7月号《黄金时代》杂志。1993年11期《读者》杂志全文转载,文章标题改为《夏令营中的较量》广为传播。[13]
  • 《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北京青年报》1994年3月5日,作者何平平、张爱学、常红[13]
  • 《并非杜撰 也并非神话——〈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证言》,《中国教育报》1994年3月16日,作者孙云晓[13]
  • 《敕勒川下:21世纪的较量——'92“中日儿童草原探险夏令营”写真》,《'94档案》,作者王灵书[13]
  • 《我为何写〈夏令营中的较量〉》,《少年儿童研究》(1994年4月10日),作者孙云晓[13]
  • 千年警世钟——中日少年续》发表在2000年9月13日《中国青年报
  • 25年后再说《夏令营中的较量》,孙云晓,《中国政协》 2018年12期

---

  • 關於第5點, 在〈蕭遙遊〉中趙善軒說過:「張潤衡曾經係公開多次講過, 佢話好彩當年係被火燒過, 如果唔係, 佢會面對嘅後果係更嚴重嘅。」為什麼後半句不見了?

(詳見: 八仙嶺山火起因無從判斷 指控縱火須有證據〈蕭遙遊〉2015-07-16 f (趙善軒於13:22開始發言)

  • [整合1996年八仙嶺山火,懷疑有學生吸煙引起山火之超級懶人包Part1], Youtube slideshow 2015-07-06
  • [整合1996年八仙嶺山火,懷疑有學生吸煙引起山火之超級懶人包Part2], Youtube slideshow 2015-07-07

--

1985-1990年專打刑事官司的英國大律師Robert Buchanan的legal executive,由法庭即時傳譯做起,一直到夠經驗做案情分析和整理證供的工作.

張潤衡是個好例子。他的人生,本來乏善可陳。外貌普通,無甚專長,讀書不成,年紀少少接觸煙草,誰也不會料到他可以獲封香港傑出青年,有車有樓有家室,創立「生命動力培訓及輔導中心」開辦課程掠水,平步青雲,最終成為成功八十後樣版戲主角。多得一場大火,他的人生不再平庸,更因為社會的同情而得以從谷底反彈。再多得大眾消費悲劇人物時,習慣不問悲劇的原因,不問人物的過去,只為求滿足自己行善佈施的心理,他那遭遇不幸的人生反而變得幸運。燒出個未來之後,他的履歷立刻變得前所未有地閃亮。[...]他不需要像大學學者那樣,寒窗苦讀,去建立自己的門派,也不需要像生意人那樣,艱苦經營,才闖出自己的天地,就已擁有了說服力和公眾認受。你看,我燒成這樣,你怎可以否定我?你怎可能比我更可憐?你的起跑線怎可以跟我比?[...]有些人必然會說,他確實經歷過痛苦。沒錯,他是,然而,他走訪大小媒體以至遠赴國外交流,所有不幸都早已因為放大和重複而變得虛偽。換皮的悲痛,他自然不是胡謅的,但他明顯早已在一次又一次的分享經歷之中克服了悲痛,大家所看見的,是他化悲痛為武器的一面。[15]

我們接受時代的挑戰是1984年8月10日的《明報》、《信報》、《南華早報》等大報章刊載了132人聯署的全版廣告,標題「我們接受時代的挑戰」,對談判結束、即將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發表六點偏正面的公開聲明。同年12月19日簽署。 2017年開始有傳媒重提舊事。[16][17]今日重温聯署名單,簡直匪夷所思,包括了「親中」、「親英」、建制、泛民的知名人士,橫跨工商、專業、學界、文化界,不少後來從政,1997年成為特區首任律政司司長的梁愛詩,2012年以689票當選特首的梁振英也榜上有名。這份聲明的六點內容,對即將公佈的聯合聲明,對中、英兩國實踐承諾,及對港人有創造光明前途的能力表示信心,並呼籲全港市民共同努力。其實聯署人之中,一部分或許對中方完全信賴甚至絕對忠誠,但更多人像我那樣,對前三點的信心是無奈之下的勇敢,後兩點的信心卻是滿腔熱誠,我們根本找不到理想的前路:香港沒有獨立的意願,也沒有獨立的能力,從我自己的經歷,「中方不可信,英方不可靠」完全屬實,我們先天後天都沒有本土政治的力量,我們的努力,只集中在極力爭取最有利的條件,在對中、英兩方有限度的信心的基礎上,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為香港打造「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未來。[18]

  1. ^ 翟跃东、任予箴. 水火 汉口焚城100年·水淹三镇80年-城市灾难纪念. 武汉出版社. 2011年12月. . 部份照片刊於網上,見李炬. 【老照片】1931年武汉大水. 新浪博客. 201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2016年中国南方水灾期間,該博文的刪節版轉載於澎湃新聞網李炬. 图忆|85年前武汉大水:三镇被淹百余日,20万人无家可归. 澎湃新聞. 2016-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澎湃新聞網有意把2016年中国南方水灾1931年江淮水災對比,轉發該文的新浪微博的留言區有不滿,見(無標題). 楚天都市报的新浪微博. 2016-7-7, 23: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又可見(無標題). 澎湃新聞的新浪微博. 2016-7-7 1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又可見澎湃新聞網該文章底下留言區。
  2. ^ 侯松涛. 中国人怎样度过了1954年大洪水[组图](全6頁). 凤凰读书. 2008年10月26日. . 該文摘於程美东. 透视当代中国重大突发事件.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8年1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9). 
  3. ^ 80年前的里下河特大洪灾(图). 網易新聞. 2011-06-18. 原刊於吴静. 80年前的里下河特大洪灾. 扬州晚报. 2011-06-18. 
  4. ^ 4.0 4.1 4.2 郭玉梅. 追忆高邮1931年特大洪灾. 今日高邮. 2016-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2). 
  5. ^ 5.0 5.1 5.2 5.3 5.4 洪水滔天!800位“傻老外”闯进中国. 揚州網. 2019年06月28日.  稿源自江苏文脉
  6. ^ 6.0 6.1 6.2 6.3 高邮1931年特大洪灾后 美国人募资修了“最好的大坝”. 凤凰网江苏站. 2015年03月0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5). 
  7. ^ 张宴. 黄河花园口决堤处的那些碑文. 张宴de博客. 200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8. ^ 渠长根 (2003). 功罪千秋 ——花园口事件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頁51,52,57.
  9. ^ 劉叔琬: 抗日戰爭期間黃河決口經過紀實. 博訊新聞網博客「析世鑒」.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此為重刊,原作為劉叔琬. 抗日戰爭期間黃河決口經過紀實. 收錄於《戰史論集》,中華學術院(編),頁172-178,民國65年(1976年)9月,臺北:中華學術院。(註:劉叔琬是中華民國備役陸軍少將)
  10. ^ 王鸿谅. 1938年6月9日:战争逻辑下的花园口. 三聯生活周刊2005年第20期. 200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11. ^ . [[]].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2. ^ 尹曙生. 我复查的三宗自杀案. 《民間歷史》網刊.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参数|journal=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journal}}|website=) (帮助)原刊於《炎黄春秋》2011年7期.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林西. 那篇20多年前的《夏令营的较量》到底讲了什么?. 2015-10-25. 
  14. ^ 低年级取消数学课 校长称从文学作品《夏令营的较量》中获得启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6). 
  15. ^ 逆嘶亭. 正能量,又點喎?. 輔仁媒體. 2015-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5). 
  16. ^ 梁愛詩. 【梁愛詩】基本法在實施中不斷完善. 橙報. 201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原刊於《紫荊》雜誌2017年7月號.
  17. ^ 何桂藍. 專訪吳靄儀:30多年前「保存香港」呼籲者看當下「港獨」. BBC中文網. 2018-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18. ^ 【書摘】吳靄儀《拱心石下──從政十八年》:往從政之路(下). 立場新聞.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節錄自《拱心石下 從政十八年》,吳靄儀,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8年,23-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