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àn]
汉语汉字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茜,汉语常用字二级字 [12] [1],读作qiàn或者xī,最早见于《说文》小篆 [2]。本义是指一种草名,即茜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作红色染料;后引申为大红色、秀美、生动等。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 [3]
中文名
拼    音
qiàn;xī
部    首
郑    码
EFJ
笔    顺
122125351
字    级
二级字、常用字 [1]
平水韵
十七霰 去声 [4]
注    音
ㄑㄧㄢˋ
总笔画
9
结    构
上下结构
异体字
仓颉码
tmcw
统一码
831C
四角码
44604
外部笔画
6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
形声字。从艸,西声。义是指一种草名,即茜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篆书形体像草,表示茜是草本植物;西表声,西指太阳落下的一方,而夕阳与晚霞多为红色,表示茜草的根可做红色的染料。本茎方形,有倒生刺,根黄红色,可作红色染料。《说文》:“茜,茅蒐也。” 《汉书·货殖传》:“……若千亩巵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茜草、巵子可染也。” [2] [5]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qiàn
名词
草名。茜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黄赤色。茎方形,有倒生刺。叶子轮生,心脏形或长卵形。秋季开黄色小花,果实球形。根可做红色染料,也可入药。
Indian madder
《史记·货殖列传》:“千亩卮茜,千畦姜韭。”
司马贞索隐:“茜音倩,一名红蓝花,染缯赤黄也。”
茜草
形容词
大红色。
deep red
晋无名氏《休洗红》诗之一:“不惜故缝衣,记得初按茜。”
瞿秋白《文艺杂着·猪八戒》:“唐僧没法,蹒跚踯躅,捧着破钵不住地在他洞房前茜纱窗下走着,好没意思。”
茜纱;茜衫;茜红;茜罗;茜裙;茜绶
秀美、生动。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构肆语》:“前辈云:街市小令,唱尖新茜意。”
茜意
鲜明、鲜艳。
bright
茜练;茜绚;茜璨
草茂盛的样子。
luxuriant
茜蔚
动词
染红。
dye red
《醒世姻缘传》:“谁家茜草茜的,也会落色来。”
名词
人名用字。多用于外国女性名字的译音。
参考资料: [3] [6-7]

古籍解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茅蒐也。从艸西声。仓见切 [3]

说文解字注

茜,茅蒐也。从艸。西声。
仓见切。古音在十三部。蒨卽茜字也。古音当在十一部。其音变适同耳。 [3]

康熙字典

《唐韵》《韵会》《正韵》𠀤仓甸切。音倩。《说文》:茅蒐也。《本草》:一名地血,一名风车草,一名过山龙,今染绛茜草也。《史记·货殖传》:千亩卮茜。注:其花染缯,赤黄也。《述异记》:洛阳有支茜园。《汉官仪》:染园出芝,供染御服。通作蒨。《集韵》:或作𦵻芉。 [8]
《说文解字》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康熙字典》书影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

书法演示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次清
仓甸切
tsʰiɛn
集韵
次清
仓甸切
tsʰiɛn
韵略
仓甸切
增韵
仓甸切
中原
去声
廉纤
次清
tsʰiɛn
中州
去声
先天
仓线切
洪武
次清
仓甸切
tsʰiɛn
参考资料 [9]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王力系统
tsʰ
ieŋ
先秦
董同龢系统
tsʰ
ien
先秦
周法高系统
tsʰ
en
先秦
李方桂系统
tsh
inh
ian
ian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tsʰ
ien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tsʰ
iɛn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tsʰ
iɛn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tsh
ien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tsʰ
ien
参考资料: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