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貝

(中藥)

鎖定
乾貝,中藥名。為扇貝科櫛孔扇貝屬動物櫛孔扇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華貴櫛孔扇貝Chlamys nobilis(Reeve)和花鵲櫛孔扇貝Chlamys pica(Reeve)的閉殼肌,主要分佈於渤海、黃海、南海,現已大量人工養殖。具有滋陰,養血,補腎,調中之功效,用於消渴,腎虛尿頻,食慾不振。
別    名
江瑤柱
扇貝柱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雙殼綱
珍珠貝目
扇貝科
櫛孔扇貝屬
櫛孔扇貝、華貴櫛孔扇貝、花鵲櫛孔扇貝
分佈區域
渤海、黃海、南海。現已大量人工養殖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10-25g

乾貝入藥部位

閉殼肌。

乾貝性味

甘、鹹,微温。

乾貝功效

滋陰,養血,補腎,調中。

乾貝主治

用於消渴,腎虛尿頻,食慾不振。

乾貝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10-25g。

乾貝採集加工

將捕得的扇貝,用小刀剖殼,去肉取閉殼肌煮沸數分鐘後取出,洗去粘液,曬乾。

乾貝形態特徵

1.櫛孔扇貝又名:海扇,乾貝蛤,貝殼扇形,殼質薄,一般殼長85mm左右,高93mm,寬約為高的1/3,側扁,左殼凸,右殼稍平。殼頂尖,位於前端正中央。自殼頂向前、後方各自伸出前耳和後耳,前耳大,其長度約為後耳的2倍。兩殼前耳的形狀不同,左殼前耳呈三角形,表面有細肋多條,右殼前耳腹面有一缺刻,使前耳呈倒梯形,表面亦有肋狀突起,在耳與殼緣交界處,有一個三角形皺褶狀小區,該小區向前的殼緣上,有6-10餘枚櫛狀小齒,故稱櫛孔,即為足絲孔。右殼前耳向左殼邊緣捲曲。兩殼的後耳同形等大。殼面顏色橙紅色至紫褐色,由於個體差異變化甚大,常左殼色深,右殼色淺,生長線明顯,放射肋極強大,在頂部細而平,至腹緣漸粗。左殼有較粗突起的放射肋10條左右,每兩條之間,常有數條較細的放射肋;左殼主要放射肋較多,約20條以上,肋間也有細小放射肋。所有較粗放射肋上均有指甲狀的棘狀突起。且殼面常附生螺旋蟲等小型管棲環蟲。殼內面多為乳白色,也有透映殼面少量紫橙色,並且珍珠樣光澤,且有與放射肋相對應肋紋。鉸合線直,無齒。外韌帶薄,棕色,內韌帶黑褐色,嵌於三角形的韌帶槽中。外套膜兩葉緊貼於貝殼內面,包被着內臟團,於內臟團的中央由平滑肌、橫紋肌組成的肌肉,即為白色肥大的閉殼肌。各肌痕均不明顯。足圓柱形,足絲金黃色。
2.華貴櫛孔扇貝,貝殼圓扇形,殼長108mm左右,高與長近等。殼色華麗,呈紫褐色、黃褐色、淡紅色或具棗紅色煙雲狀的斑紋。放射肋較大,約23條,���肋間尚有細肋3條。生長線細密,形成相當密而翹起的小鱗片。
3.花鵲櫛孔扇貝,貝殼近圓形,殼長38mm,與高近等。前耳比後耳稍大。左殼表面白色,具黃褐色雲狀花紋,有放射肋約22條。生長線近腹緣部翹起,稍呈鱗片狀。左殼表面灰白色,稍顯肉色斑紋。

乾貝生長環境

1.棲息於低潮線至20餘米的水清流急的岩石上或沙礫較多的海底,以足絲固着後,微張兩殼以鰓過濾水中浮游生物為食。雌雄異體,1年性成熟,卵巢為橙黃色,精巢乳白色,繁殖期5-7月,生殖時最適温度16-19℃。我國分佈於渤海、黃海。現已大量人工養殖。
2.多生活於淺海2-4m水深的沙質海底。我國分佈於南海。但產量少。
3.生活於潮間帶。我國分佈於南海。

乾貝藥材性狀

本品近圓形,兩殼大小不等,左殼扁平,前、後耳大小近相等。左殼表面紫色,具少數白色斑塊及小形紫色斑點,由殼頂向腹緣伸出放射肋28條左右,內面淡紫色。右殼極突,前耳較後耳大,右殼表面具紫色小形斑,反射肋較左殼寬而且突,約27條,內面白色。

乾貝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促生長作用。
3、其他作用,從日本櫛孔扇貝的紋狀肌中分離得到肌鈣蛋白的混合物,該物持質對ATP酶具有抑制作用。

乾貝相關論述

1、《中國海洋藥物》1989,(4):18:“滋陰,養血,補腎,調中。”
2、《中國本草圖錄》:“滋陰,補腎,調中。用於消渴,小便頻數,宿食不消症。”
[1-2] 
參考資料
  • 1.    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廣東省藥品檢驗所編 .《中國中藥材真偽鑑別圖典 1 常用貴重藥材·進口藥材分冊 第3版》:廣東科技出版社 ,2011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