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

[jiāng yòu]
地理方位名词
展开6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同义词江西(古代地域概念名称)一般指江右(地理方位名词)
江右,为一个地理泛称。江右不是行政上的概念,是文化和地理的概念,亦可指以赣语为母语的民系,即江右民系 [1-2]
江右地区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区域内丘陵山地分布广泛,占总面积60%,平原占30%,水面占10%。 [1]
中文名
江右
外文名
kongiu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
地理位置
中国东南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1]
人口数量
约 6000 万
著名景点
庐山井冈山
方    言
赣语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地形地貌

江右区域内丘陵山地分布广泛,占总面积60%,平原占30%,水面占10%,俗称:“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 [1]

气候

江右地区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全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季(3—5月)阴冷多雨,常出现大风、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性天气,4月开始进入汛期;夏季(6—8月)温高湿重,汛期与伏秋期在此季交汇,6月降水集中,易发暴雨洪涝,7、8月常有伏旱发生;秋季(9—11月)秋高气爽,气温适宜,但常有秋旱发生;冬季(12月—次年2月)湿冷,冷空气影响频繁,多偏北大风。春季平均气温为17.3℃,多受南支槽影响,天气复杂多变。夏季平均气温为27.6℃,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44.9℃。秋季平均气温为19℃,因多晴好天气,风不大,湿度较小,气温适中,成为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冬季平均气温为7.2℃,其中1月天气最寒冷,月平均气温仅6℃。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8.9℃。 [1]

江右民系

播报
编辑
江右民系通常指的是使用赣语方言地区的汉族人群。江右民系的分布地域相当广大,人口总数超过6000万。江右人分布在江西大部,而外省的江右人主要是历史上由江西江右人大本营迁移出去或又再次迁往第三地的居民,主要居住于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
江右
江右名士一生都以研究品学道德为炙求。朱熹爱“道问学”,陆九渊好“尊德性”。鹅湖寺一辩后,二者都觉悟到要“去短集长”,在书院讲书以开晓世人。而优良的道德情操在乱世表现的尤为突出,晋朝的陶渊明便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唐朝的卢肇即便熟识当朝宰相李德裕也不愿��科场上走后门。北宋王安石在阻力重重的政治压力下依然执着施行变法改革。南宋永新八子弟(刘、颜、张、段、吴、龙、左、谭)在抗元兵败的情形下毅然率3000随众跳潭殉节。明初朱棣夺政,黄子澄等江西士人“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如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清初宁都的“易堂九子”、星子的“髻山七子”持节坚不出仕。
隋唐���来,江西的书院教育昌盛,儒学研究盛行。曾巩便说世人慕学发愤,读《诗》《书》六艺,“其人入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君夫正心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务,则在其进之而已”。而对於哲学道理,陆九渊更有见解,他强调“自立、自重”,主张“人当先理会所以为人”,一生立志“求道、明道、践道”。他认为读书人应该与师友问难辩诘,但个人主见就“思则在己”,同时一并指出“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以陆九渊为首的江西心学如此发达,黄宗羲便指明说“姚江之学,惟江右得其正传”。
江右名士的哲学思想带动其他学术领域的一并强盛。陶渊明开创中国田园诗的新天地,欧阳修领军古文革新运动,王安石率先倡导道德性命之学,刘敞等带动宋人评议汉儒之风,黄庭坚的“脱胎换骨、点石成金”之诗风更发展出江西诗派的惊然出世,杨万里文采活脱之特色使其远超同辈,汤显祖的戏剧更是建立元曲之基础。治史方面,江西人更是卓有巨功,欧阳修独撰《新五代史》、合撰《新唐书》,编写《集古录》。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徐梦莘的《三朝北盟汇编》、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开创治史新风重要典籍。刘恕刘攽更是同时贡献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编撰工程。地理学方面,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是中西交流史上的史诗巨篇,朱思本绘制的《舆地图精确度远胜前人。科技方面,张潜的《浸铜要略》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炼铜专著,曾安止的《禾谱》是惊世的水稻品种巨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成为当世最全的农业手工业百科全书赵友钦的《革象新书》把天文历法知识投入人类生活试验中,科学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此外洪遵的《泉志》、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雷发达样式雷)的建筑工艺,董奉的药学理论,八大山人、蒋士铨陈寅恪等近世人的学术成就,都在不同的领域诠释了江西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
明清江右商帮的兴起与净明道教的改革有很大关系。净明道强调,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诚心正念,方寸净明,积功累德,就可得道成仙。净明道教经过这一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历史发展,让当时一大批江西儒生和工商人士看到了净明道倡导真忠真孝,诚实守信,要求信众大力从事世俗事业。万寿宫一般是各地江右商帮的聚会中心。

江右文化

播报
编辑
江右文化江右民系的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它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江右商帮商业文明)、赣派建筑建筑文化)、书院文化、赣语、赣剧戏剧文化)、还有在中华汉文明历史上占有举��轻重地位的赣派学术与文化。
江右
江右地区自古文人辈出,江右古文明曾经呈现出灿烂的光辉。樟树吴城商文化遗址和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发现最为重要,证明商文化到达了江西。但从新干大墓中出土的铜器看,大量的青铜器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纯粹的商王朝的铜礼器只占少数。江西的青铜手工业制造,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瑞昌铜岭商代铜矿遗址的发掘,发现了竖井巷道,各种采矿工具,包括选矿用的木溜槽俱已齐备,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矿业遗迹。江西在我国古代青铜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杨州部。

赣语

江右民系的母语是汉语赣方言。赣语一般是以南昌话抚州话为其代表,赣语形成于汉朝。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江南道”,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西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吉安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湘阴宝庆新化等地移民。在后续的几百年间,又由赣北赣中继续向湖南东北、湖北东南的江汉平原鄂东山区、安徽南部的安庆池州巢湖平原、福建西北移民。
福建的邵武、光泽、建宁泰宁将乐顺昌闽北县市在宋朝以前这里曾经通行闽北语南宋时福建闽北发生过多次的农民起义导致当地人口大量锐减,一些文人描写了当时的惨况:“前村不复炊烟起,长似清明寒食时”,“江闽五十邑,荆棘五千里”。在朝廷的奖垦下,江西抚州信州一带的人大规模向福建闽北移民,填补当地的人口空间,严灿在《兵火后还乡》中写道:“旧时巷陌今谁住,却问新移后来人”。这“新移后来人”便是翻过武夷山的赣人。这些定居者大体按路程的近远而递减,邵武军最多,南剑州所属的将乐、顺昌其次,建州所辖的西片崇安建阳又次之。《福建省志》将这次移民称之为“第二次赣人入闽”。赣语分布格局因此而形成。

建筑

修建于清末的庐山赛珍珠别墅
江右人的传统建筑主要为赣派建筑,著名建筑有贵溪耳口曾家清代建筑群、安义明清建筑群;近代代表建筑主要为庐山别墅群、庐山天主教教堂等待;现今地标南昌八一大桥、南昌金融中心等等。
贵溪耳口曾家清代建筑群
以乐安流坑、安义罗田等江西古村落为代表的赣派建筑文化:其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赣派民居建筑。外看,多为长方形平面,用空半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入内,其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臣室,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富于变化。卧室楼高一层半,下层居住,上半层放置什物。厅堂没有分层,显得高大宽敞,气势极为堂皇。室内地面,以长条青砖横向错缝铺砌。神龛设在厅堂宝壁两边侧门的上方。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既从采光通风之用,又取四水归堂之意,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情境。可以说赣派建筑,既是中国古建筑文化中极其华美一章,又豫章大地上赣派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饮食

赣菜作为中国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数千年饮食文化的积淀。《后汉书》中的《豫章记》称江西“嘉蔬精稻,���味八方”。唐初,王勃滕王举办的盛宴,兴奋之余赞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曾记载江西名菜“粉蒸肉”。今天的赣菜,正是在继承历代“文人菜”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乡土味极浓的“家乡菜”。
赣菜在技术上大同小异。取料以地方特产原料为主,配制上讲究精选严实,刀工精细,突出主料,分色配料。烹饪方法上讲究火工,擅用烧、炒、炖、焖、蒸等法,其中粉蒸是一特色,比如粉蒸肉、粉蒸大肠,须放入酱油、辣椒末、白糖、料酒、葱末、姜末、味精、胡椒粉等,即原汁原味、又香味别具。在质感上,讲究原汁鲜味,酥、烂、脆,油而不腻,味重偏辣,接近湘菜和川菜体系。其中南昌菜是赣菜菜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讲究配色、造型。其中三杯狗肉、豫章酥鸡五元龙凤汤等都是菜中精品,藜蒿炒腊肉瓦罐汤米粉蒸肉南昌炒粉凉拌粉都极具地方特色,煌上煌烤卤出窑于现代口味。
赣菜制作颇讲求程序。在刀工处理上,有三法十八种,要求厚薄均匀,长短一致,不能藕断丝连。配料时注重营养成分的搭配和利用药膳的营养原则,追求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效果。上浆挂糊采用面粉和生粉均可,但必须在加热前上浆。烹调时注意调味和火候。菜成后,还要选好盛具,讲求装盘的造型美,并适当选用异形盘,直奔主题,引起人们的食欲。上桌时还有顺序原则,比如先冷后热、先味轻后味重、先淡后咸、先咸后甜等,都蕴含了相应的科学道理。
江右著名的风味菜点有:豫章酥鸡、 五元龙凤汤、瓦罐汤、香质肉冬笋干烧肉、藜蒿炒腊肉、原笼船板肉浔阳鱼片、炸石鸡米粉牛肉金线吊葫芦、樟树包面豆泡烧肉、八宝饭、井冈山烟笋、南昌狮子头贵溪捺菜萍乡熏肉、南昌炒粉等等。

江右商帮

播报
编辑
江右商帮是十大商帮之一,盛极一时,以讲究贾德著称。江西在两宋以后,由于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历元至明,江西继续保持这一经济优势。在明朝,江西人口仅次于浙江,居全国十三个布政司中的第二位;由于地产丰富,盛产粮食、茶叶、陶瓷、纸张、布匹、木材……缴纳税粮明孝宗弘治年代直至明神宗万历年代却居全国第一。
明代成祖朱棣永乐年间(1403-1424),江西经济逐步发展,由于倭寇对东南沿海��侵扰,促使赣江--鄱阳湖航道的重要性得以提高,货物与商客流通量不断增加,大大刺激了江西本地商业更趋繁盛。出外经商者,以江西为最,其足迹遍及全国,以至出现"足不出外则技不售,惟江右尤甚"的盛况。北京是明清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江西商人在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张瀚《松窗梦语·百工记》云:"今天下财货聚于京师,而半产于东南,故百工技艺之人亦多出于东南,江右为夥。"明人各省在北京的会馆见于文献的有41所,其中江西有14所,��各省之首。湖广地区是江西商人聚居之地,盐、当、米、木材、药材和布匹等六大行业,是汉口的主要行业,皆有江西商号。岳州府濒临洞庭湖,其"江湖渔利,亦惟江右人。"其药材业,多为江西樟树商人所占有。"豫章之为商者,其言适楚,犹门庭也。"故在湖广,有"无江西商人不成市"之说。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等,是江西商人的又一主要活动地区,而又以抚州人为多。抚州艾南英《天佣子集》云:"随阳之雁犹不能至,而吾乡之人都成聚于其所。"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在云南居住的人口,有一半以上是江西抚州人,王士性广志绎》云:"滇云地旷人稀,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而江西会馆设在四川各州县府的,竟多达200余处。此外,河南、陕西、两广、江浙及福建等地,亦遍布江西商人的足迹。他们在同外省商人竞争角逐之中,逐渐形成一个势力很大的"江右商帮",他们基本垄断着瓷器、药材、木竹、茶叶、夏布、纸张和大米等江西名特产品的经营。起始于明代初期,散布于全国各地的"江右商帮",对原有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激发并促进了全国广大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代江右商帮的兴起是精明的江西人,在较为有利的经济基础之上,利用良好的地理经济环境,得益于当时明朝的海禁政策;江西明代的流民运动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扩张,使江右商帮在当时能够发展起来,才有了“无江西人��成市场”之说。
江右商帮的兴起,为江西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贸易的繁荣造就了江西当时的辉煌:“瓷都”景德镇名扬万里;樟树无药,却成为“药都”有“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九江雄踞长江之滨成为当时极具影响的商��,在当时江苏一带,市传“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以至于后来九江引起外国列强垂涎;商业繁荣,促进了江西各业的迅速发展,素有“江南粮仓”美名的江西,真是百业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