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黑嘴松鸡

松鸡科松鸡属动物
黑嘴松鸡,又叫棒鸡、乌鸡、林鸡, [7]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松鸡属的鸟类。 [6]其体重最大4.5公斤,一般为2.5公斤。雌、雄鸟体羽异色,雄鸟大于雌鸟;雄鸟体羽通体黑褐色,肩、翼、尾上及尾下覆羽具大型白斑;雌鸟上体棕锈色,具暗色��斑,肩、翼和尾部亦具大型白斑,外观似白色;飞行时头、颈和尾在一条直线上,且颈部伸的很长,尾也较长,翅膀较短而圆。 [7]
黑嘴松鸡分布于中国大兴安岭和黑龙江以北地区。 黑嘴松鸡是典型针叶林鸟类。喜在河谷两旁的密林中活动,很少到高山顶的偃松、岳桦林觅食,在次生林也少见。一般生活在藓类赤杨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杜鹃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和蒙古栎落叶松林中。冬季多在气温较高的阳坡树林内,大部分时间在树上啄食松、桦等树的芽,夏季多在地面上活动。主要食物为落叶松、红松、冷杉、桦及柳等树的叶、芽和种子,也吃各类浆果。夏季尤其喜食越橘,还没成熟就采食,8月份,胃内几乎全是这种紫黑色浆果。繁殖季节喜食蜘蛛、甲虫、蚂蚁等动物性食物。取食行为以啄食为主。幼鸟的食物昆虫占70%以上。黑嘴松鸡在4月开始发情,一雄配多雌��雌鸟开始筑巢产卵,5月中旬产卵,窝卵数6~12枚。孵化期24天左右。 [7]
黑嘴松鸡近十年来种群数量明显下降,估计减少比例在50%以上。栖息地范围缩小,栖息生境质量下降,狩猎利用压力仍然存在,目前估计种群数量已不足2000只,而且在持续下降。因此黑嘴松鸡在中国境内和中国东北地区属濒危种。 [7]
中文名
黑嘴松鸡
拉丁学名
Tetrao urogalloides
别    名
细嘴松鸡林鸡
外文名
Black-billed Capercaillie
黑嘴松鸡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    纲
今鸟亚纲
亚    种
3亚种 [3]
命名者及年代
Middendorff, 1851
保护级别
无危(LC)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1] [4]

动物学史

播报
编辑
黑嘴松鸡(Tetrao urogalloides)在2014年之前,学名被定为“T. parvirostris”。因为"urogalloides" 这个名字有优先权,故2014年改为"Tetrao urogalloides"。 [1]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黑嘴松鸡体长47-95厘米,体重1750-4000克。雄鸟雌鸟的嘴、脚和趾都是黑色,虹膜是肉桂色,但羽色差别较大。雄鸟的羽色是黑褐色,头、颈部都有青紫色的金属光泽,胸部则闪着绿色的光辉,肩、翼上有大块白斑。黑色的尾羽呈楔状,末端镶了个白色的边儿,很有特色。雌鸟的羽毛大多是锈棕色,上面杂有黑褐色的横斑和灰白色的羽缘,并闪烁着蓝色的光泽。雌雄鸡两性的肩、翅、下腹和尾的上、下覆羽上都有白色的端斑。 [2]
体型似家鸡。雄性在头颈部有青紫色闪光。肩部、初级飞羽,以及翅和尾上的一些覆羽尖端部分为鲜白色;尾长大,其长度略短于翅长,外形似楔状;下体黑褐色,杂以白斑,尾下覆羽的尖端有宽达2-2.5厘米的白色端斑。雌性上体大致为棕色,但具黑褐色闪蓝光的横纹,在头顶上又常形成圆点状;尾及尾上覆羽黑褐色,有红棕色细纹;翅及尾上的覆羽也有白色端斑。两性的嘴均黑褐色。脚与趾黑色。在两眼的上方有红色裸皮。
大小量度:体重♂2600-4000克,♀2050克;体长♂860-910毫米,♀610毫米;嘴峰♂47毫米,♀35毫米;翅♂300-374毫米,♀315毫米;尾♂315毫米,♀325毫米;跗蹠♂74毫米,♀63毫米。 [2](注:♂雄性;♀雌性)
黑嘴松鸡黑嘴松鸡黑嘴松鸡黑嘴松鸡黑嘴松鸡黑嘴松鸡黑嘴松鸡黑嘴松鸡黑嘴松鸡黑嘴松鸡黑嘴松鸡黑嘴松鸡黑嘴松鸡
黑嘴松鸡

近种区别

播报
编辑
黑嘴松鸡
体量
体重♂2600-4000克,♀2050克;体长♂860-910毫米,♀610毫米
体重♂3600-5050克,♀1700-1920克;体长670-950毫米
特征
雌、雄鸟体羽异色,雄鸟大于雌鸟;雄鸟体羽通体黑褐色,肩、翼、尾上及尾下覆羽具大型白斑;雌鸟上体棕锈色,具暗色横斑,肩、翼和尾部亦具大型白斑,外观似白色
钝圆的尾能如火鸡般竖起成扇形。上体辉紫,胸部辉绿,红色肉瘤成眉块。雄鸡蹄叫时尾及喉部羽毛竖起。褐色,重杂黑色、灰色及白色。虹膜为深褐,嘴为黑色,脚着灰色羽
图片
黑嘴松鸡
松鸡

栖息环境

播报
编辑
黑嘴松鸡是典型的针叶林鸟类,大多在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的落叶松、冷杉、云杉、樟子松和红松等针叶林的林中空地、林缘和河谷地带活动,尤其是林下草本植物、幼树和灌木较好的地带,但不喜欢特别茂密的林地,也不在阔叶林中。 [2]

生活习性

播报
编辑
黑嘴松鸡活动和觅食都是在白天,从天刚亮时就开始,一直到黄昏时才停止。善于在地面行走,除了上、下树外,一般较少飞翔。起飞先走到较为开阔的地方,两翅鼓动有力,呈斜线飞起,常发出较大的鼓翼响声,雄鸟的鸣叫声为“嘎-嘎-”,雌鸟的鸣叫声则为“呱-呱-”。当飞到一定的高度后,再斜向滑翔下来,两翅下弯,灵活地改变方向,或再次鼓动双��向上飞翔。通常飞行的距离不长,多在200米以内,飞行的高度也不高,一般不超过大树的树冠。降落前大多先落到树上,仔细观察地面上的动静,认为没有危险时才落地。遇到危险时通常先站立不动,冷静观察,待危险迫近时才起飞,或者钻进茂密的灌丛中、枯叶堆或倒木堆中隐匿。晚上通常都栖息于落叶松树上,只有在育雏期间才与雏鸟一起栖息于地面的草丛中或灌丛中。另外,在严寒的冬季,大雪纷飞,北风呼啸,也迫使它们躲进地面上的雪窝中过夜。 [2]
黑嘴松鸡多在树上采食,有时也在地上。食物主要是植物的嫩枝、嫩芽、果实和种子,已经记录到60余种,包括桦树、柳树、椴树、杨树、樟子松、红松、兴安落叶松等乔木,还喜欢忍冬、柳叶菜、岩高兰、兴安蔷薇、越桔、牙疙瘩、草莓等灌木,也吃一些鳞翅目的昆虫、蜗牛、蚂蚁及卵。相比之下,冬季的食物虽然种类较少,但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尤其是高能物质如粗脂肪、糖类的含量较高,有利于帮助它度过北方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2]
叫声:非常响亮的啭啼声。 [2]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分布于中国、蒙古和俄罗斯,见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至萨哈林岛。中国仅有指名亚种,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海拔300-1000米的落叶松及松树林。游荡鸟可抵及辽宁及河北边境。 [1-2]
黑嘴松鸡分布图 [1]

繁殖方式

播报
编辑
3-4月是松鸡发情期,常5-7只雄、雌集群于山坡向阳而具稀疏高大树木及小灌木地带的求偶场内配对。每到草芽初萌的4月,虽然大兴安岭一带依旧凉风习习,但这时候,雄鸡以“帮帮”的鸣叫声寻找雌鸡,如果发现了目标,就立即上前献舞求婚,这时,如果又有一只雄鸡也看中了这只雌鸡的话,两只雄鸡遇到一起都各显舞技以求得雌鸡的欢心。常看到几只公鸡为了一只雌鸡在地上跳着圆圈舞的情形,雌鸡此时落在树上也在仔细地看,若相中了其中的一只,就飞下树来,落在这只雄鸡的身旁,双双离去。
求偶活动结束之后,雌鸟便开始筑巢产卵了。筑巢的生境与食物的丰盛度、隐蔽状况、离水远近、林型、坡向及海拔高度等生态因子都有关系。5月初筑巢,雌鸟用脚扒地面呈凹窝状,再叼些落叶松松针、少许树皮、小松枝和本身少量羽毛等垫入凹窝中。巢材主要是松针。
5-6月进入繁殖期,雌鸡一窝产6-10枚��,卵的大小和鹅蛋相仿,颜色为浅棕色、赭色或淡灰褐色,上面散布着黄褐色和赤褐色的斑点。从筑巢开始,一直到产卵、育雏,都由雌鸟独立承担,孵化期为23-25天。雌鸡在孵化时有很强烈的恋巢现象,有人走到跟前也不出窝飞走,有时假装成受伤的样子将入侵者引开,然后再回到巢中继续孵化。
刚孵出的小雏鸟全身绒羽为皮黄色,杂有黑褐色的斑,脚为肉红色,就像小小的绒毛球,十分活泼可爱,孵出后不久即可跟随亲鸟觅食,一个月以后就能飞到大树上栖息了。到了秋天,黑嘴松鸡便集结成十几只一起的群体,共同活动和觅食。雏鸟生长迅速,半月余即能飞到3-4米的高树上。 [2]

亚种分化

播报
编辑
黑嘴松鸡(3亚种)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Tetrao urogalloides kamschaticus
Kittlitz, 1858
2
Tetrao urogalloides parvirostris
Potapov, 1985
3
Tetrao urogalloides stegmanni
Middendorff, 1853
[3]

保护现状

播报
编辑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 [1]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4]

种群现状

黑嘴松鸡在全球的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据报道该物种曾经非常普遍(del Hoyo等人,1994年)。2009年估计全球种群规模在中国小于100对,在俄罗斯约为100,000-100万对。 [1]
趋势理由:认为由于过度捕猎,种群数量已经下降。然而,数量下降也可能是由自然波动引起的(del Hoyo等人,1994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