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我調升赴陸旅遊警示 國台辦批:赤裸裸的威脅恐嚇

心理師:孫安佐風波不斷 可能與原生家庭有很多矛盾存在有關

圖為孫安佐(右)本月19日晚間6時左右被移送至北檢,過程沒有上銬,他戴墨鏡、仰頭、全程不發一語,然後直接上車。聯合報系記者季相儒/攝影
圖為孫安佐(右)本月19日晚間6時左右被移送至北檢,過程沒有上銬,他戴墨鏡、仰頭、全程不發一語,然後直接上車。聯合報系記者季相儒/攝影

孩子的脫序行為可能是抗拒被母親控制的反應

我可以想像,這一對父母對這個孩子的心疼跟保護的慾望有多重,如果從母子關係、親子關係去探討,其實可以發現有很多的矛盾存在。

狄鶯無庸置疑真的很愛她的兒子,但她愛的方式容易讓人捏一把冷汗,她既希望她的兒子可以趕快獨立自主、做很多的好事,也時常會說兒子長大了,自己要放手等,但從他們相處的很多經歷也可以看出,當安佐有任何的需求時,狄鶯都會盡她所能的滿足他。

第二,當安佐從泰國回來了之後,狄鶯說了「我跟阿乃(孫安佐前女友)沒完!」,認為是阿乃讓兒子變成這樣。這在說明的其實是,兒子會變成這個樣子,是所有其他人造成的。

所以這一個孩子本身到底具不具有獨立性人格,他是否是成熟、是否可以扛起責任的這個人格,坦白說我是看不太到的。

另外一件事情是,當他的媽媽這樣去評斷孩子周遭,或者是他過往的親密關係的時候,在說明的是「我否定你的選擇」、「我否定你挑選的另一半」。

從孫安佐在媒體上的描述中其實也可以看到,他有一點過度的自我膨脹,「我就是很厲害」、「我才24歲,有誰能夠跟我一樣厲害?」當他在講這些話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他在他的母子關係裡,那種過度被保護跟壓抑的自我,使他需要透過很多的行為去證明「我是可以的」、「你們奈我沒辦法」,所以他所做很多的行為,或許正是抗拒那些鋪天蓋地的要求和控制的一種反應。

成年無法獨立需尋求諮商協助

對於孩子的感情問題,我相信狄鶯也很為難,這也是我遇到很多爸媽來跟我說的:「他如果讓我安心一點的話,我也不需要這樣。」我相信她的困境也是在這個地方。

我看他們的互動過程,孫安佐的整個狀態會讓我感受會像是所謂的「無尾熊人格」,無尾熊人格是我自己的形容,就是說他可能一定要抱著某一個人,才會覺得比較安心,就像他已經11歲了還要抱著媽媽入睡,有多少媽媽可以接受異性小孩在11歲的時候還要捧著自己的胸部睡覺。

因為孩子大概到了3歲左右就開始會有性別的意識,所以當孩子3歲之後還需要這樣觸碰到媽媽的胸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性象徵的時候,其實就真的要特別注意了。

因為那代表的是,會不會你們母子之間的界線不是這麼的明確?你會覺得因為是愛,所以一切的行為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孩子可能就沒有所謂的界線感;他也會覺得現在有女朋友,她就應該要跟自己是永遠黏在一起的,當沒有了女朋友、他不知道一個人怎麼生活的時候,他的獨立性就很難出來。

從孫安佐的直播,我也感覺得出來他其實是有認真想要腳踏實地的,但是無尾熊人格的人有時心理強度是不夠強的,因為他生活當中有太多的事情是父母幫他安排好,包括他出了什麼狀況、後續如何承擔責任,以及學習這件事所帶給自己的人生教育是什麼,他都可能沒有機會學習到,因為後面都有人幫他擺平,他學不到教訓。

所以當他要腳踏實地開始行走的時候,你會發現他的腳軟骨達不到一般人的強度,別人24歲可以一個人走十小時的路,但他可能走一小時��筋疲力竭,而且他還會覺得自己真的已經很努力了。

孫安佐確實有所謂的PTSD,PTSD真的會有很多讓人嚇壞的行為,他可能前一刻非常正常,我有過這樣的案例是,這個學生在童年經過某一些PTSD的情況,他到了某一個時間點,他的神經或者是他的情緒突然被刺激的時候,他可能就會一個人躲起來想著怎麼自我了結。

意思是,你要讓他獨立,前面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讓他重新去接受治療,讓他去接受專業、長期持續性的治療,協助他把內在創傷的地方修復,以及很重要的,協助他長出心理的強度。

孩子的行為與家庭互動往往有很大的關係

有位媽媽因為她的兒子踢了爺爺而來找我,她想知道到底怎麼樣可以治治她的孩子,結果媽媽把整個家庭的互動告訴我,她說自己每天都要像女傭一樣服侍孩子的爺爺奶奶,她的小姑偶爾會到家裡蹭飯,若她覺得飯菜太鹹太辣,就會罵一句:「你是要毒死我爸媽是不是?」

她的先生則是在外地工作,每一次回到家,家裡就相安無事,所以後來我就告訴這位媽媽:「你的孩子的這些錯誤行為或攻擊性的行為,其實是要扳回你在這個家庭當中的地位,他不希望你這麼勞苦、不希望你這麼的沒有尊嚴。」

回到狄鶯跟孫鵬的例子,他們的孩子的很多狀況若到我們家族治療的理論來看,其實都在說他們夫妻倆可不可以知道如何合作、如何靠近彼此、如何幫忙彼此?

就像我前面提的案例,如果先生時時的去當那位媽媽的後盾,他的爸媽跟妹妹其實就不敢去欺負他的太太,所以關鍵是她先生在這個婚姻裡的角色究竟是什麼?還是以他自己的家人為重嗎?還是以他的小家庭,他的兒子、他的太太為重?這其實是很重要的。

本文出自愛心理「【心理時事】孫安佐風波不斷,可能與原生家庭有很多矛盾存在有關」,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PTSD 孫安佐 孫鵬 狄鶯

延伸閱讀

孫安佐的世界多破碎…才會萌生拯救念頭?心理師:他要削弱爸爸的財富

為什麼唐治平拒認母親遺體?背後隱藏什麼樣的心理機制?

工時長、晚婚、少子化…給新世代祖父母:3守則找到與兒孫間最佳相處模式

放學途中她帶孩子去買三顆紅豆餅:媽媽不在了 你依然可以把這份愛延續下去

相關新聞

被逼著外向、害怕自己特別?Pride Month驕傲月到來 4位名人分享如何為自己每種樣子自豪

當MBTI測驗把人分成16型人格,無論在職場或生活中,大家好像總是更欣賞外向E人,因為他們勇於與人交談、更擅於表現自我。於是你告訴自己要多社交、多與人來往,卻在不知不覺中忘記自己的能量來源,其實是自我對話與獨處。

孫安佐的世界多破碎…才會萌生拯救念頭?心理師:他要削弱爸爸的財富

坦白說,我覺得孫安佐類似的事情還有可能再發生,原因在於孫安佐一直在說的是「我要幹大事」,他想要拯救世界,可是如果一個孩子會有拯救世界的念頭,那你就要問的是,他的世界到底有多破碎,才會讓他覺得需要來做拯救世界的這件事情?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

心理師:孫安佐風波不斷 可能與原生家庭有很多矛盾存在有關

狄鶯無庸置疑真的很愛她的兒子,但她愛的方式容易讓人捏一把冷汗,她既希望她的兒子可以趕快獨立自主、做很多的好事,也時常會說兒子長大了,自己要放手等,但從他們相處的很多經歷也可以看出,當安佐有任何的需求時,狄鶯都會盡她所能的滿足他。

為什麼唐治平拒認母親遺體?背後隱藏什麼樣的心理機制?

我覺得唐治平可能是非常努力想要讓自己站起來,因為他在前面的那段時間都沒辦法承認母親過世的這件事情,這在我們防衛機轉裡頭就是持續地在否認,甚至出現些微解離的情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