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三十

《卷三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
3 唐 李吉甫 撰
4 江南道
5 潭州长沙中都督府
6 开元戸二万一千八百四十四元和戸一万五千四百 乡六十九乡六十九今为湖南观察使理所管潭州衡州郴州永州连州道州邵州 管县三十四此与后福建观察使都管戸数并𫝊写缺禹贡荆州之域春秋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并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乡为长沙郡以绕湘川下言长沙郡地者皆禹贡荆州之域楚之南境也按东方朔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曰长沙汉初以呉芮有功封长沙王至景帝封其子发为王因入朝有诏诸王迭起舞王但张褏而已帝怪而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以回旋帝悦益以武陵桂阳二郡自汉至晋并属荆州怀帝分荆州湘中诸郡置湘州南以五岭为界北以洞庭为界汉晋以来亦为重镇今按其俗杂有夷人名徭自言先祖有功免徭役也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为潭州取昭潭为名也又置总管府大业中罢牧置都尉府三年罢长沙郡武徳四年又置潭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州境东西一千六十里里南北五百七十五
7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四百四十五里北至东都二千一百八十五里东至洪州九百八十里五里东南至袁州五百二十
8 正南㣲东至衡州四百六十里西北至朗州四百里北至岳州水路五百五十里贡赋开元贡元和贡 葛布十五疋丝布十五疋管县六
9 长沙 醴陵 浏阳 益阳 湘乡 湘潭长沙县●郭下
10 本汉临湘县属长沙国隋改为长沙县属潭州岳麓山在县西南隔湘江水六里盖衡山之足也故以麓为名
11 云母山在县北九十里列仙传长沙云母服之不朽铜山在县北百里楚铸铜处
12 昭山在县南七十里临湘水下有旋潭甚深无砥州之得名因此也
13 湘水南自衡山县界流入于岳州湘隂县界故尉城在县西北七十里孙权以程普为长沙县西部都尉以防关羽因立此城
14 故陶关在县西南五里晋杜弢据湘州反陶侃讨之因置此城
15 贾谊宅在县南四十步
16 呉芮墓在县北四里
17 陶侃墓在县南二十三里醴陵县中下西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汉临湘县地禹贡岷山𨗳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是也后汉置此县属长沙郡呉封顾雍为长沙侯而家人不知是也隋平陈省入长沙武徳四年复置
18 浏阳县中下西至州二百五十里
19 本汉长沙国临湘县地呉置浏阳因县南浏阳水为名隋平陈废景龙二年复置
20 益阳县丄东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汉旧县属长沙国在益水之阳因名隋平陈属潭州澬水一名茱萸江南自邵州流入经县南三十步县西有关羽濑南对甘宁故垒昔羽屯兵水北孙权令鲁肃甘宁拒于此水宁谓肃曰羽闻吾咳唾之声必不敢渡渡则成擒也羽夜闻宁处分曰兴霸声也遂不渡茱萸江
21 益水出县东南益山东北流入澬水关羽故垒在县西一十五里
22 湘乡县𦂳西北至州二百三十里本汉湘南县之湘乡也后汉立为县属零陵郡自呉至陈并属衡阳郡隋省入衡山县武徳四年复置
23 石鱼山其石色若云母开发一重石若鱼形刻画烧之作鱼膏臭在县西十五里
24 龙山有锺乳穴在县南二百四十里涟水在县南四十五里煮水一名得盐五升湘潭县𦂳东北至州一百四里陆路一百二十里本汉湘南县地呉分立衡阳县晋惠帝更名衡山厯代并属衡阳郡隋改属潭州天寳八年改名湘潭
25 涓湖溉良田二百馀顷县西七十里
26 湘水经县理东
27 衡州衡阳上
28 开元戸一万三千五百一十三元和戸一万八千四十七 乡四十四乡四十四秦属长沙郡汉为酃县地呉分长沙之东部为湘东郡晋以郡属湘州隋开皇九年罢郡为衡州以衡山为名州境东西六百五十里里南北四百九十九
29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九百五十里北至东都二千六百四十九里东南至郴州三百七十里东北至吉州九百一十里
30 正南㣲西至永州五百七十里西至邵州三百五十六里北至潭州四百六十里
31 贡赋开元贡元和贡 麸金水银 大麻 紵丝管县六
32 衡阳 攸  茶陵 耒阳 常宁 衡山衡阳县●郭下
33 本汉酃县地呉分置临蒸县属衡山郡天宝初更名衡阳郡县仍属焉案此所叙未全旧唐书云呉末分长沙东界立湘东郡隋罢郡为衡州改临蒸为衡阳武徳四年复为临蒸开元二十年复为衡阳县城东傍湘江北背蒸水岣嵝山即衡山也在县北七十里
34 湘水西南自永州祁阳县界入蒸水自临蒸县北东注于湘谓之蒸口酃湖在县东二十里可酿为酒晋记武帝平呉荐酃酒于太庙是也
35 蒸阳故城在县西一百七十里攸县下西南至州陆路三百四十五里本汉旧县武徳四年分湘潭县置以北带攸溪为名茶陵县中西南至州水路四百五十里
36 本长沙国界齐永明七年入湘东郡隋开皇九年为湘潭县武徳四年置茶陵县贞观九年废圣厯元年复旧以南临茶山县以为名
37 耒阳县上西北至州一百六十八里本秦县因耒水在县东为名汉属桂阳郡隋改为耒隂属衡州案此所叙亦未全旧唐书云武徳四年复为耒阳后汉蔡伦即此县人有宅基在县西一里
38 雨濑在故县西南每旱赛之则雨降常宁县下西北至州陆路一百八十里本秦耒阳县地呉分耒阳置新平县宋元徽中三洞蛮抄掠州县移就江东因蛮寇止息遂号新宁即今理是东俯潭水西枕冝江天宝元年改名常宁
39 湘水在县北六十里
40 衡山县丄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隂山县以县东百二十里有隂山为名至梁武帝天监中分隂山立湘潭县天宝八年改为衡山
41 湘水在县东
42 衡山南岳也一名岣嵝山在县西三十里南岳记曰衡山者朱阳之灵台太虚之宝洞又云赤帝馆其岭祝融托其阳以其宿当翼轸度应机衡故为名又曰上如车葢及衡轭之形山髙四千一十丈
43 衡岳庙在县西三十里南岳记曰南宫四面皆絶人兽莫至周回天险无得履者汉武帝移于江北置庙隋文帝复移于今所
44 郴州桂阳中
45 开元戸三万二千一百七十六元和戸一万六千四百三十七 乡五十𫝊写缺案乡数本汉长沙国地后汉分长沙南境立桂阳郡理郴县领十一县隋平陈改为郴州大业中复为桂阳郡武徳四年为郴州
46 州境东西五百九十六里南北三百二十三里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二百七十五里北至东都三千一十五里东至䖍州一千里一十里东南至韶州四百
47 西至道州五百三十五里西北至衡州三百七十里贡赋开元贡  白紵
48 管县八
49 郴  义章 义昌 平阳 资兴 髙亭临武 蓝山
50 郴县上郭下
51 本汉旧县项羽徙义帝之所都也厯代属郴阳郡隋属郴州
52 桂阳监在城内毎年铸钱五万贯马岭山在县东北五里昔蘓耽学道于此得仙其旧宅在州东半里俯临城馀迹犹存
53 石井山在县东北八十里有风母兽既死张口向风则生
54 刘洞在县西北二十三里出偃鼠如牛将为灾乃出畎亩散落其尾悉为小鼠
55 渌水自郴侯山注来
56 程乡呉録云程乡出酒
57 横溪水俗谓之贪泉饮者辄冒于货财郴水出经县东一里
58 温水在县北常溉田十二月种明年三月熟可一嵗三熟
59 义帝祠在县西一里墓在县西一里义章县中下西北至州一百一十五里本汉郴县地隋末萧铣分置属郴州武徳因而不改开元二十三年自县北移于今理郤据层岭前临通江章水在县北六十五里
60 义昌县中下西北至州三百三十里本汉郴县地至东晋分置汝城县属桂杨郡隋改为扈阳县天宝元年改为义昌
61 平阳县上东至州九十九里本汉郴县地东晋陶侃于今理南置属平阳郡至陈俱废隋末萧铣分置武徳因而不改七年省八年复置银坑在县南三十里所出银至精好俗谓之□子银别处莫及亦出铜●供桂杨监鼓铸
62 资兴县中下西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郴县地后汉于此置汉宁县呉改曰阳安晋改为晋宁至隋省开皇十一年又置改为晋兴贞观废咸通三年又置改为资兴南俯耒江北带长岭
63 髙亭县中下南至州九十里
64 本汉便县晋省陈复置至隋省入郴县开皇十三年宇文融奏割郴县北界置安陵县安陵水在县北百步因以为名天宝元年改为髙亭县以县东一百三十步髙亭山为名
65 临武县中下东北至州二百一十三里本汉旧县以南临武溪水因以为名厯代属桂阳郡后郡为郴州县属不改
66 桐柏山在县西北六十里鸡水在县南即桂水也
67 蓝山县中东北至州三百二十里本汉南平县至隋废咸通中复置于今理天宝元年改为蓝山县
68 九疑山在县西南五十里永州零陵中
69 开元戸二万七千五百九十元和戸八百九十四 乡四十八郷四十五秦属长沙郡汉为长沙国武帝分置零陵郡领县十至宋封晋恭帝为零陵王隋文帝开皇九年平陈置永州因水为名大业三年复为零陵郡四年又置永州史记舜𦵏九疑即此地也
70 州境东西三百三十二里南北五百六十一里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一百五十五里北至东都二千八百九十五里南北至道州水路二百六十里东北至衡州陆路五百七十里
71 南至韶州六百里五里西南至桂阳五百
72 西至叙州南郎溪山悬险不通无里数贡赋开元贡 细葛 石燕
73 管县四
74 零陵 祁阳 湘源 灌阳零陵县上郭下
75 本汉泉陵县地隋平陈改为零陵县自改零陵故移于此
76 湘水经州西十馀里
77 石室山在县北一里吕䝉所筑祁阳县上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汉泉陵县地属零陵郡呉分泉陵置武徳四年复置于今理贞观元年省四年又置
78 石燕山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出石燕充药湘水经县南三十步
79 湘源县上东北至州一百三十里本汉洮阳县地至隋改置湘源县属永州湘水经县东
80 灌阳县中北至州三百六十里本汉零陵县地隋大业末萧铣析湘源县置武徳七年废上元二年吕諲奏置
81 灌水在县西南一百二里连州连山下
82 开元戸一万八千八十元和戸五千二百七十 乡二十二乡二十二秦为长沙郡之南境汉置桂阳郡至陈为桂阳县隋文帝开皇十年置连州因黄连岭为名大业初改为熙平郡武徳四年复为连州
83 州境东西二百四十二里南北四百里八到东北至上都三千六百六十五里东北至东都三千四百五里东至韶州陆路五百里东至广州八百九十里
84 东北度岭至郴州三百九十里西南至封州六百三十里西至贺州捷路二百七十里取道州桂岭路二百六十里贡赋开元贡元和贡 细布锺乳
85 管县三
86 桂阳 阳山 连山
87 桂阳县上中郭下
88 本汉旧县属桂阳郡呉宋齐并属始兴郡梁陈属阳山郡隋属连州
89 贞女峡在县东南一十里黄连岭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阳山县中下西北至州水路一百四十七里本汉旧县为南越置关之邑故其关在县西北四十里茂汉口史记尉佗移檄阳山关曰盗兵且至急絶道聚兵自守今阳山北当骑山岭路秦于此立阳山关汉破南越以为县后汉省晋重置在注水南梁天监六年置阳山郡以县属焉隋开皇十年属连州神龙二年移于注水北即今县理也是界诸山各出乳穴
90 连山县中下东至州一百六十里
91 自汉至齐为桂阳郡之地梁武帝分桂阳置广惠县案梁武旧唐书作晋武广惠隋书作广徳与此互异皆当以此为是隋开皇十年改为广泽属连州仁寿元年改为连山
92 滑水今为黄连水
93 道州江华中
94 开元戸二万七千四百四十八元和戸一万八千三百三十 乡六十一乡五十秦属长沙郡汉属长沙国武帝分长沙置零陵郡呉分零陵置营阳郡今州是也以郡在营水之南因以为名隋末陷冦贼武徳四年平萧铣置营州贞观八年改为道州
95 州境东西二百九十五里南北四百里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四百一十五里北至东都三千一百五十五里正东㣲北至郴州五百三十五里南逾岭至贺州四百四十里西南逾岭至韶州四百二十里西北水路至永州二百六十里贡赋开元贡 细紵布
96 管县五
97 𢎞道 永明 延唐 大厯 江华𢎞道县上郭下
98 本汉营浦县属零陵郡隋改永阳县贞观八年省入营道县天宝六年改为𢎞道县
99 大阳原在县南五十步多小斑竹相传云舜崩之后二妃寻湘水以手拭泪把竹遂成斑也
100 营水南自江华县流入
101 永明县中东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汉营浦县隋改为永阳县武徳四年移于州西南贞观八年省天后又置天宝元年改为永明
102 延唐县上西至州一百里
103 本汉泠道县地属零陵郡汉景帝时零陵文学于泠道舜祠下得玊管是也至隋自奔巢水口移营道县于此武徳四年移营道于州郭内于此置唐兴县天宝元年改为延唐县
104 九疑山在县东南一百里舜所筑也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为名舜庙在山下
105 泠水今名迟水源出九疑山舂陵故城在县北五十里长沙定王封中子买为舂陵侯是也
106 大厯县中下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营道县地大厯二年观察使韦之晋奏析延唐县于州东置因年号为名案旧唐书地理志大厯二年湖南观察使韦贯之奏请析延唐县于道州东南二百二十里舂陵侯故城北十五里置县因以大厯为名又本传云贯之本名纯以宪宗庙讳遂以字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贯之字正理相宪宗合志表传皆可证贯之非之晋然考本传元和十二年罢相乃为湖南观察使去大厯初已四十馀年则所云大厯二年贯之奏置亦误今并仍原文以存疑江华县中北至州一百一十三里
107 本汉冯乘县地故城在县南七十里至隋不改武徳四年分冯乘县置江华县属营州八年属道州
108 营水出县东北
109 淮南王子庙在县南七十二里荆州记云淮南王安被诛其子奔至此城门化为石今名东塘神
110 邵州邵阳下
111 开元戸一万二千三百二十元和戸一万八百 乡三十二乡二十秦为长沙郡地汉为昭陵县属零陵郡呉分置邵郡今州是也宋齐并为邵陵王国隋开皇十年以邵陵郡属潭州隋末陷于冦贼武徳四年平萧铣属南梁州贞观十年改为邵州
112 州境东西屈曲一百二十里里南北水路七百三十四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八百八十四里北至东都二千五百八十五里东至衡州三百五十六里东南至永州二百二十里
113 东北至潭州陆路五百三十里贡赋开元贡元和贡 黄蜡银 麻布管县二
114 邵阳 武冈
115 邵阳县上郭下
116 本汉昭陵县属长沙国后汉改昭阳县晋武帝改为邵阳因邵水之阳为名
117 武冈县上东北至州四百三十里本汉都梁县地属零陵郡呉宝鼎元年改为武冈县因武冈为名一云晋武帝分都梁县置梁天监元年以太子讳纲故为武强武徳四年复旧
118 都梁山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福州长乐中都督府
119 开元戸三万一千六十七十五元和戸一万九千四百五 乡六十六乡八十一今为福建观察使理所管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 管县二十四禹贡杨州之域本闽越秦并天下以闽中下郡作三十六郡之数今州即闽中郡之地也下言闽中地者皆禹贡掦州之域汉初又为闽越国自越王句践六世至无疆为楚所灭子孙播迁海上七世至无诸从诸侯之师灭秦率人佐汉汉立无诸为闽中王王故地郡又有冶县按冶即今台州章安故县是也后汉改为东候官呉于此立曲郍都尉主谪徙之人作船于此晋置晋安郡领县八属扬州南朝以封子弟为王梁简文帝初封晋安王入为皇太子是也陈废帝改为丰州又为泉州因泉山为名隋大业二年改为闽州三年改为建安郡武徳六年改为泉州八年置都督府景云二年又为闽州开元十三年改为福州都督府因州西北福山为名兼置经略使仍自岭南道割属江南东路
120 州境案州境里数●写缺
121 八到西北至上都五千二百九十五里西北至东都四千四百二十四里东至大海七十里百六十里东南水路至海一
122 东北至温州水路屈曲一千八百里山路险阻西南至泉州三百七十里西南至汀州水路屈曲一千一百六十五里正北微西至建州六百里贡赋开元贡 赋 海蛤绢蚺蛇胆緜
123 元和贡 乾姜 白蕉
124 管县九
125 闽  候官 长乐 福唐 连江 长溪尤溪 古田 永泰
126 闽县上郭下
127 本汉冶县地属㑹稽郡后汉改为东候官案杜佑通典及旧唐书并云冶县又名东冶县后汉改为候官都尉呉改属建安郡晋以候官为晋安郡隋开皇九年改为原丰县十二年又改为闽县皇朝因之
128 海在县东南一百六十里东湖在县北三里
129 西湖在县西二里
130 候官县紧北至州郭二里武徳六年于今州西北三十一里置八年废长安二年重置贞元五年观察使郑叔则奏移于州郭
131 长乐县上西至州一百里
132 本隋闽县地武徳六年分置长乐县石尤岭县南四十里与福唐县分界大海在县东七十里
133 海澶山县东一百二十里山在大海中周回三百里福唐县紧东北至州水路一百七十里
134 圣厯二年析长乐县东南界置万安县天宝元年改为福唐
135 大海在县东四十五里
136 丹步渡在县南百步其水谓之无患溪连江县紧西南至州水陆路一百六十里本汉冶县地晋分立温麻县武徳六年移于连江之北改为连江县
137 连江在县南三百里东流入海海在县东五里
138 长溪县中下西南至州水路八百里长安二年割晋温麻旧县北四乡置长溪县长溪在县南四十五里流入大海
139 尤溪县中下东南水路至州八百里开元二十九年开山洞置县东水路沿流至候官县西水路泝流至汀州龙岩县
140 古田县中下东至州七百里开元二十九年开山洞置与连江接界与沙县分界永泰县中下东北至州二百五十里
141 永泰二年观察使李承昭开山洞置县东水路沿流至候官县西泝流至南安县南北俱抵大山并无行路建州建安上
142 开元戸二万八百四百八十元和戸一万五千 乡四十乡四十本秦闽中地也汉于其地立冶县属会稽郡后汉改冶为东候官呉孙休永安二年以会稽南部都尉分为建郡今州即其地也宋齐梁皆以封子弟为王开元十年罢郡以县属泉州隋氏丧乱建安县人拥衆自保武徳四年归附遂于建安县置建州
143 州境案州境里数●写缺
144 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六百九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三千八百三十五里东北至处州山路九百里正南微东至福州六百里
145 西南至汀州水路屈曲一千五百里西北至信州五百四十里西北至抚州八百三十里止北微东至衢州七百里
146 贡赋开元贡 赋 金花练緜 绢
147 元和贡 蕉布 偃鼠皮管县五
148 建安 浦城 邵武 将乐 建阳建安县上郭下
149 本汉冶县之地后改为东候官又立建安县案通典云汉冶县地呉置建安县有武夷山因遂不改
150 建阳溪一名建安水在州西四百步南流入福州界浦城县紧东南至州三百六十里
151 本汉兴县呉永安三年改曰呉兴隋平陈省入建安武徳四年又省载初元年复置改曰唐兴天授二年为武宁神龙元年复为唐兴天宝元年改为浦城
152 梨岭在县东北八十里与弋阳县分界邵武县
153 本汉冶县地呉于此立昭武县晋改为邵武飞猿岭在县西一百七十里
154 邵武溪水源出飞猿岭东南流经县西将乐县中下东北至州四百五十里呉永安三年置隋开皇九年省武徳八年复立将乐溪水源出百丈岭东北流经县界
155 建阳县中东至州一百六十里
156 本上饶县地呉分置建平县晋太元四年改为建阳隋开皇十年省入建安武徳四年重置
157 建阳溪水源出县北温岭南流经县界泉州清源上
158 开元戸五万七百五十四十一元和戸三万五千五百七 案乡数𫝊写缺乡二十四旧泉州本理在今闽县武徳六年置景云二年改为闽州开元中改为福州今泉州本南安县也久视元年县人孙师业诉称赴州遥远遂于南安县东北界置武荣州景云二年改为泉州即今理是也
159 州境东西四百里十里南北三百三
160 八到西北至上都五千六百九十五里西北至东都四千八百四十五里东至大海一百里七十里东北至福州三百
161 南至大海一百里五十里西南至漳州三百贡赋开元贡 赋 蜡布紵 紵麻 緜元和贡 绵二百两 蚺蛇胆管县四
162 晋江 南安 莆田 仙游晋江县上郭下
163 开元六年刺史冯仁知縁州郭无县请析南安县东置在晋江之北因名
164 南安县紧东至州八十里本汉冶县地后汉为候官县地晋为晋安县地案通典云呉置晋安县晋置晋安郡在此陈立为南安县案隋志谓南安旧日晋安置南安郡平陈郡废丝改名焉旧唐书亦谓南安隋县皆与此有异因县南安江以为名
165 海在县东南九十里
166 莆田县上西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南安县地陈废帝分置莆田县隋开皇十年省武徳六年复置贞观改𨽻闽州景云二年割属泉州
167 大海在县东一十五里
168 仙游县中南至州一百六十里圣厯二年析莆田西界于今县北十五里置清源县天宝元年改为仙游仍移于今理
169 仙游山在县西三十里县因为名漳州漳浦上
170 开元戸一千六百九十三元和戸一千三百四十 案乡数𫝊写缺乡一十一本泉州地垂拱二年析龙溪南界置因漳水为名初置于今漳浦县西八十里开元四年改移就李澳川即今漳浦县东二百步旧城是十二年自州管内割属福州二十二年又改属广州二十八年又改属福州乾元二年縁李澳川有瘴遂权移州于龙溪县置即今州理是也
171 州境东西三百七十里南北三百九十里
172 八到西北至上都六千四百五十里西北至东都五千六百四十里东至大海一百五十里南至大海一百八十里
173 西北至潮州四百八十里北至汀州九百里贡赋开元贡 鲛鱼皮 甲香 管县三
174 龙溪 漳浦 龙岩
175 龙溪县中下郭下
176 陈分晋安县置属南安郡后属闽州开元二十九年割属漳州县东十五里至山险絶无路西二十里至山南三里至山北十六里至山
177 海去县五十四里
178 漳浦县中下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垂拱中析龙溪南界置
179 龙岩县中下东北至州三百里先置在汀州界杂罗口名杂罗县属汀州天宝元年改为龙岩县大厯十二年皇甫政奏改𨽻漳州
180 废怀恩县在州西南三百一十里垂拱二年置属漳州开元二十九年废今置镇
181 汀州临汀下
182 元和戸二千六百一十八案开元戸乡数𫝊写缺 乡一十一开元二十一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广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馀戸奏置州因长汀溪以为名
183 州境案州境里数●写缺
184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建州路六千二百九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五千三百三十五里东南至漳州九百里兼屈曲一千三百六十里东北至福州水陆相东北至建州水陆相兼一千五百里正南微西至潮州一千三百五十里
185 西至䖍州水陆相兼一千二百里贡赋开元贡  偃鼠皮
186 管县三
187 长汀 沙  宁化
188 长汀县中下郭下
189 白石溪水在县南二百步下流入潮州界沙县中下西南至州一百八十里
190 本宋置属建安郡隋开皇十六年废武徳四年又置属建州开元二十三年割属汀州因沙丘以为名
191 溪水自县西来经县郭东北流入建安溪宁化县中下西南至州六百里
192 本沙县地开元二十二年开山洞置县西与䖍化县接𤣥武山在县北五里
193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
URN: ctp:ws912416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