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籤問神,AI代言!武德宮10年轉型心法:用最新的科技,做最傳統的事

解籤問神,AI代言!武德宮10年轉型心法:用最新的科技,做最傳統的事
林安樂運用AI科技,解決武德宮計算人流、解籤、解經文等難題。圖片來源:林韋言攝
2024-06-05
採訪、撰文・陳芳毓、許鈺屏、許靜之
6538
穿越嘉南平原,筆直的台19線一路向北進入雲林北港,原本灰撲撲的低矮透天厝,開始出現「星巴克」「肯德基」招牌;不久,一座壯觀的宮廟建築鶴立雞群而起,十層樓高的描金燕尾脊層層疊疊而上,像一尊守護神般矗立凡間。裊裊香煙,蓋不住閃亮亮的「武德宮」匾額。

建基45年的武德宮是台灣財神信仰中心,每年超過800萬人來此擲筊求籤、點燈問事。去年底,這座再傳統不過的廟宇,卻因一則貼文在AI社群引發熱���——

「感謝北港武德宮訂購配備三張高算力NVIDIA RTX-A6000-48G的LEADERG W-38 高階人工智慧GPU工作站,應用於自動回覆臉書粉絲專頁、高品質文案生成、解經、解籤等應用。

這是北港武德宮訂購的第三台高算力人工智慧工作站,第一台用於九支攝影機的高精度AI人流計數,第二台用於鸞文草稿字跡AI辨識訓練。」

這三台使用輝達高級顯卡的AI工作站,價值約新台幣84萬元。乍看金額不多,但為武德宮建立工作站的立達軟體科技創辦人李明達說,「這已經超越目前台灣多數中小企業的AI投資。」

武德宮-雲林-北港-林安樂-廟宇-信仰-文化-數位轉型-AI-AI科技-AI應用2023年底,北港武德宮開始投入AI設備。圖片來源:林韋言攝

導機器人、發行NFT 連年搶下數位應用頭香

這不是武德宮第一次掀起科技話題。

開官網、線上點光明燈和補財庫只是基本款,2017年引進導覽機器人Pepper,2019年推「一卡通」佛珠、2022年發行NFT「十年錢母」,武德宮都搶下宮廟界頭香。

「我做這些事都有同一個目的,就是讓更多人看到武德宮,」武德宮主委林安樂說。

身著合身藍色西裝制服的林安樂,可能是全台學歷最高的宮廟主委。台大經濟系、政大金融所畢業,30歲就當上金融機構主管;2010年母親離世後,他被財神爺以扶鸞「指定」接班。

年輕高學歷的管理層,的確為老廟添新意。林安樂接手14年來,武德宮普渡規模從近200桌翻漲40倍,臉書粉絲累積近40萬;2023年參拜人潮將近835萬人,首度超越鄰近的北港朝天宮,成為交通部觀光署統計最多人參訪的廟宇。

李明達就是其中一位信眾。他從小隨父母從台北南下參拜,不時還會留宿香客大樓;耳聞武德宮想用AI解決問題、節省人力,便主動認捐了顯卡,扛下AI化的任務。

AI能做什麼?算人流、解鸞文、線上客服

AI做的第一件事,是算進出廟人流。

許多廟宇標榜「交通部觀光署熱門景點」,林安樂也不禁好奇:「每年究竟有多少人造訪武德宮?」

他試過使用電信信令、影像辨識等技術,但數字不是誤差太大,就是系統被過年人潮操掛。但在李明達裝設AI伺服器後,搭配九個設於廟門的監視器與影像辨識,就能精準計算出入人流,甚至分辨性別與年齡。

這一算才發現,去年竟有超過800萬人造訪武德宮,毫不遜於其他大廟,還一度榮登全台最多人造訪的廟宇。

武德宮-雲林-北港-林安樂-廟宇-信仰-文化-數位轉型-AI-AI科技-AI應用-人流計算-李明達2023年,有800萬位信眾前來參拜,武德宮也成為全台最多人拜訪的廟宇。圖片來源:林韋言攝

中部百年大廟林立,武德宮人氣從何而來?關鍵之一,是持續50年「扶鸞」服務,每年吸引近5,000位民眾求財神爺指點迷津。看懂扶鸞文字,便是AI的第二個任務

什麼是「扶鸞」?簡單說,是與神明與信眾的「溝通系統」;鸞文,就是財神爺給信眾的「簡訊」,形式類七言絕句。以下這段鸞文,還埋下藏頭「天官武財神」(若是信眾提問,藏頭詩便會出現信眾姓名):

天池明鏡昭南陽
官府東興齊鯤海
武千屬庶官鯓恭
財歲壽誕祝池王
神降賀筵慶王歡

鸞文怎麼來?信眾將疑難雜症告知神明後,「鸞生」(乩身)會以桃木筆在板子上「寫下」神諭;由「唱生」判讀覆誦後,再由「筆生」寫在複寫紙上,是為「鸞文」。最後,廟祝會根據鸞文內容,為民眾解惑。

傳統信仰看來玄妙,但林安樂深信不疑。多年前他罹患癌症,醫師說得摘除器官,唯獨財神爺獨排眾議,最後竟真不藥而癒。他把這段神奇的經歷寫成書,倡導將「扶鸞」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資產。

武德宮-雲林-北港-林安樂-廟宇-信仰-文化-數位轉型-AI-AI科技-AI應用-鸞文扶鸞時,孿生會以桃木筆寫下神明旨意。圖片來源:武德宮提供

扶鸞看似簡單,但「未來城市」團隊觀察發現,操作起來不只時間緊迫,也需要豐富經驗和技巧。

首先,使用桃木筆傳遞神諭的「鸞生」,通常是以敲打方式進行,經驗不足的「唱生」難從筆勢迅速辨別文字;此外,不同神明降駕時的筆勢差異,也增加識別難度。而當辨識速度太慢或犯錯,桃木筆會愈敲愈大聲,彷彿神明也不耐煩似的,現場壓力爆表。

然而,目前「筆生」與「唱生」都年近60,獨門絕活正面臨傳承危機。儘管林安樂與20多歲的林家賢已開始分擔工作,「但沒兩年是學不起來的。」因此,林安樂計畫透過AI,輔助唱生快速辨識桃木筆筆跡,「比如在神壇上擺一個輔助螢幕,筆生看不懂筆跡時就瞧一眼,像AI輔助醫師治療一樣。」

這些年來,武德宮已累積了數十萬張鸞文,但由於筆生字跡潦草,還有塗改痕跡,難以辨識。有了AI,就能在移除問事者姓名後,透過光學字元辨識(OCR)來分析圖畫般的鸞文。目前,武德宮正與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聯手建立資料庫,為民俗學者開啟一扇通往玄秘扶鸞文化的大門。

武德宮-雲林-北港-林安樂-廟宇-信仰-文化-數位轉型-AI-AI科技-AI應用-解籤-鸞文-李明達鸞文字跡難以辨識,武德宮正善用AI分析字跡。此為武德宮鸞文,馬賽克處為詢問者姓名。圖片來源:未來城市編輯部

AI最後一類任務,就是線上即時回覆,包括解籤與客服。

武德宮現有三位解籤人,但每到節慶仍是大排長龍;當信眾線上急問:「參拜有無禁忌?」「進香要帶哪些供品?」也需要AI及時回覆,舒解工作人員負擔,服務遠地信眾。

AI與廟公,誰說得準?

然而,AI與廟公解籤,誰說得準?

「未來城市」記者測試發現,廟公與信眾面對面、一問一答,能針對個人疑問說明;而AI解籤較全面而且正向,解讀空間很大。

例如「學居故聞心品相」這句鸞文,AI解釋為「學習和生活在一個久聞其名的地方,個人的道德修養與心靈狀態,將會映照事業的成敗」;而廟公因得知提問與購屋地點有關,便解釋為「適合購屋在文教區,對修身修心更有助益」。

今年四月,這套「AI解籤輔助機器人」已正式上線;而林安樂解讀《武德真經》的七堂課,也透過七萬多字逐字稿訓練出「解經AI機器人」,民眾想讀經或解籤,都能直接與AI對話,獲得解答。

然而,導入AI語言模型最大的挑戰是「不夠精準」。

李明達解釋,語言資料量與精準度成正比,英文準確度最高,簡體中文次之,繁體中文更次;文言文、經文等稀有文本「難度是���高的,我們做的事幾乎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從40多種開源語言模型一個個試,先找出解經最精確的那一個模型,再用它來訓練微調(fine tuning);一但進入微調階段,就需要足夠的顯卡。「記憶體越大、越貴,AI的『腦容量』更多,模型效果更好,」李明達說,目前有三台AI主機坐鎮武德宮香客大樓;規格最高的一台就在行銷團隊辦公桌上閃著藍光,四張印著「nVIDIA」的顯卡都用來跑模型,好快速正確解籤。

武德宮-雲林-北港-林安樂-廟宇-信仰-文化-數位轉型-AI-AI科技-AI應用-人流計算-解籤-鸞文-客服李明達(前)導入AI科技,為武德宮測試精準的模型。圖片來源:林韋言攝

用最新的方式,做最傳統的事

現在,武德宮的「AI員工」既是神明翻譯機,也是客服,解決偏鄉人力不足的窘境。但林安樂也不時被質疑:「廟宇有必要做AI?這是噱頭吧?」

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了一個故事。

今年除夕夜,武德宮邀來日本僧侶歌手藥師寺寬邦演出。消息一出,臉書貼文分享破千次,一票難求;但有200位信眾不必搶票,就能直接入座廟埕VIP區——他們的捐獻不見得最多,擔任志工的時間卻最長,這些紀錄,都收在廟方的CRM系統。

「你不用是大老闆,也能與他們平起平坐,這很有意義,」林安樂認為,信仰關乎「心」與「行」,而這些都能透過資料管理來實現。這種做法不僅體現了公平,也增強了信眾的歸屬感。

可以說,武德宮並非為AI而AI,而是被現實困苦驅動,才轉向科技求解;卻意外吸引更多人關注參與,在宮廟中維持領先。如同林安樂的口頭禪「用最新的方式,做最傳統的事」,科技與時俱進,但信仰的價值依舊不變。

你可能有興趣

AI科技已跨入你我的日常,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導入AI應用?它帶來哪些影響及思考?以下,是未來城市整理的AI應用故事與反思:

其他人也在看

你可能有興趣

影音推薦

#廣編企劃|【2023 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新竹市交通處長 倪茂榮:改善交通,必須先做出優良示範道路|天下雜誌✕未來城市

已成功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