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台北 天文館

宇宙形成初期首度發現原始球狀星團,韋伯望遠鏡再度挑戰宇宙演化理論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30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近期科學家藉韋伯太空望遠鏡,在極遙遠的宇宙形成初期,發現五個看起來如細絲恆星流串在一起,緊密依靠的原始球狀星團。恆星流其實是由數百萬顆恆星組成的星群,也就是宇宙誕生後僅約 4.6 億年形成的極早期原始星系 SPT0615-JD1。 繼續閱讀..

脈衝造父變星為測量宇宙尺度提供新線索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21 日 7:50 | 分類 天文

新的研究提供了���今為止對脈動造父變星最精確的測量,這可能為我們了解宇宙的巨大規模和尺度提供了線索。造父變星是一種變星,亮度在短時間內變化,並表現出特定的光度模式。然而,雖然這種有節奏的行為可以讓天文學家根據恆星亮度的變化或脈衝來計算空間距離,但它也可能會使恆星的觀測變得困難。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為超新星科學開啟新視窗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17 日 0:00 | 分類 天文

韋伯太空望遠鏡憑著極高紅外線靈敏度,成為尋找遙遠超新星的理想選擇,幾乎所見之處都能發現遙遠的超新星。韋伯是辨識極其遙遠超新星的理想工具,因穿過宇宙的光線波長會拉長,稱為宇宙紅移,來自遠古超新星的可見光因此拉長,最終成為紅外線。團隊利用韋伯觀測早期宇宙的深度數據,發現比之前多十倍的遙遠超新星,是韋伯更廣泛調查遠古超新星的第一步。 繼續閱讀..

電池的極限:微型黑洞電池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12 日 8:10 | 分類 尖端科技 , 能源科技 , 電力儲存

用更少材料產生更多能量,同時避免燃燒超過地球可承受能力的化石燃料,這是許多科學家窮盡一生也想追求的想法,於是核融合反應的記錄不斷地被打破,即使每次只贏那零點幾秒鐘,科學家也會興奮無比。同時太陽能板也越來越高效,能量轉換效率也從最初不到 1%,到現代接近 30%,但即使電池儲存和製造能力有上升趨勢,如何儲存這些能量並據電網需要釋出,仍是巨大挑戰,因不可能帶著超大塊電池做太空旅行。 繼續閱讀..

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的天文新發現(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02 日 0:00 | 分類 天文

旋渦星系 NGC 6744 位於孔雀座,距離我們 3,000 萬光年,是目前所知最大漩渦星系之一。歐幾里得望遠鏡視野很廣,一次攝影就能納入整個星系,不僅顯示整個星系旋臂構造,還能同步呈現精細結構,如旋臂形狀像「馬刺」的羽狀塵埃雲。如此攝影性能,讓科學家同時計算星系單一恆星數量,以及測量追蹤星系恆星和塵埃分布與運動,繪製含恆星形成區的分子雲與塵埃分布圖。 繼續閱讀..

銀河系磁場結構的最新研究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19 日 0:00 | 分類 天文

宇宙磁場起源和演化一直是天文學前線研究的長期未解之謎,雖然仍不知道磁場如何產生,但天文學家確信銀河系有既有磁場結構。然銀河系大尺度磁場結構,數十年來一直是許多天文學家的重大挑戰。最近新研究揭示銀河系銀暈巨大的環狀磁場結構,對宇宙射線的傳播至關重要,且為星際介質物理過程提供重要約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