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920195303/http://china.dwnews.com:80/news/2014-09-18/59609196.html

胡锦涛未缺席 “邓小平”再现敏感人物

佑安 洪砂撰写2014-09-18 02:52:49

近日在央视播放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继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等敏感人物亮相后,近日播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闭幕后,邓小平等元老接见新当选年轻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的情节,其中再度出现中共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的形象。

在该剧第44集播放到第36分钟时,出现一个未标明姓名的新任候补委员,由他戴黑框眼镜、面型、发型等特征判断,相信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剧中的邓小平和胡锦涛紧紧握手,赞其“年富力强,很有朝气”,并问胡锦涛“在基层工作过?”胡锦涛回答:“我就是从基层调上来的。”邓小平高兴地向众人说:“好,你看,我们党的干部就是要有这种既有基层领导经验,又年富力强,而且又有工作能力,那我们党的事业,一定会长盛不衰。”

胡锦涛亮相《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据新华社当年报道,十二大闭幕第二天,邓小平、陈云等接见了39位新当选的年轻中委和候补委员,并同他们一一握手。当时胡锦涛年仅39岁,是甘肃省建委副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这并非此部电视剧首次出现敏感政治人物。在该剧首播之时,就在其中出现了华国锋的形象。而“影视剧作品首现华国锋”这一卖点在当时迅速引发了门户网站的关注,被推上了各大门户的首页最显著位置。

不过,胡锦涛与赵等人不同,并非敏感人物,但是作为刚刚卸任的中共领导人,通常也不会出现在相关影视作品中,对其进行“点评”。


胡耀邦(右)

除了华国锋,此剧也首现赴中央工作后的胡耀邦。粉碎“四人帮”后,他于1977年3月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同年12月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此后的平反“冤假错案”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对“两个凡是”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与其有莫大关系。而在电视剧中,胡耀邦列名第4,在邓小平、叶剑英、陈云之后,在李先念、习仲勋、王震之前。



“赵紫阳”首现荧幕

与胡耀邦同一时期的中共领导人赵紫阳,因为“六四”问题在大陆更是“敏感词”,不过还是以隐晦的方式出现在这部电视剧中。9月9日晚播出的第39集第23分钟,剧中出现一个未标明姓名、职务的人物。根据眼镜、面型、发型等特征判断,相信此人正是后来的中共总书记赵紫阳,赵紫阳的此次“现身”,成为内地影视作品首次公开出现赵紫阳的镜头。不过赵紫阳的戏份只有一幕,且不标注姓名和职务,只能依靠熟悉该段历史的观众从相貌和历史事件作猜测。

无论是从剧集中首次出现赵紫阳镜头,还是给予敏感人物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等更多“戏份”,此剧在尺度上都有很大程度的突破,制作方给予“这在以往是完全不可想像的,在政治题材影片中可以称为里程碑”的评论也算合乎时宜。

泱泱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历史事件纠葛,五味杂陈,在此时此刻的文艺创作,受困于创作者、外部环境和政治风气的影响,必然有一些局限无法走出。例如在《邓小平》中就无法对于“六四”作出描写,也无法对“南巡”作出较为公正的叙述,毕竟“南巡”源自对江泽民、李鹏开始从改革走回保守的“反击”。作为导演的吴子牛,这些事件,要刻画,太难;略过,又无法自圆其说,历史有其自身的规律。索性略过不谈,供后人填补。作为观者的我们,也不必苛责。

既然能够在电视剧中出现胡、赵等人,多维新闻曾评论,中共为什么不能继续放开胸襟,以所谓的“三个自信”向历史交代,不溢美、不隐恶,大胆地再往前走一步,还原历史的本真呢?假如中共的自信是基于对形势的把握,当这些都不成其为负担之时,不妨放眼大历史,坦然地接受一切。胡耀邦、赵紫阳自然不必讳莫如深,以此而论,“六四”也不应该继续成为“阻击”中共的羁绊。

(佑安 洪砂 撰写)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多维新闻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