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617065337/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HIS2&filename=BDZK201306019
文献知网节

西方语言哲学理论是普适性的吗?——中西关于汉语汉字悬而未决的争论

顾明栋1郭建平2

1.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20世纪的人文社科是语言哲学的一统天下,受到西方语言哲学独领风骚的深刻影响,研究中国语言的领域存在着一个悖论现象:一方面认为汉语与西方语言之间的差异是中西传统之间的概念性鸿沟,另一方面又套用西方以语音为中心的语言哲学理论研究汉语和汉字。自中世纪以来,众多西方学者对汉语汉字以及汉语汉字与西方语言文字的比较提出了一系列的想法与观点,但这些观点和想法往往是建立在形而上学的语音中心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从揭示西方认识论和方法论如何忽视汉语汉字的特殊性,并进而影响中国学者正确认识汉语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拼音文字推导出来的西方语言理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真理,在认识汉语汉字的性质时不应照搬西方语言理论,而应多注意汉语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别于西方拼音文字的特点。
  • 专辑:

    社会科学Ⅱ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语言文字

  • 分类号:

    H12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CAJ下载
  • PDF下载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620 页码:144-154 页数:11 大小:198K

引文网络
  • 参考文献
  • 引证文献
  • 共引文献
  • 同被引文献
  • 二级参考文献
  • 二级引证文献
  • 批量下载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基金文献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
  •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