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1218092642/https://newpaper.dahe.cn/hnsb/html/2008-03/16/content_45846.htm
第J05版:揭秘
上一版  下一版  
 
解密十五年前王志华“劫机案”
下周电视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查看旧版(2007年11月18号以前)

手拿纸包肥皂 劫机到台湾
解密十五年前王志华“劫机案”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遭遣返的王志华(戴帽者)显得很苍老

  2008年2月28日,中国大陆最后一名在台湾的劫机犯王志华终被遣返。这是一个危险人物——15年前,他利用肥皂和铁丝伪装成“炸弹”,将杭州飞往福州的一架民航飞机劫持到中国台北。而在1999年他第一次被遣返的行程中,其同伙又企图劫持押载他们的台湾飞机。

  终被遣返

  王志华须发已白

  15年后,中国大陆最后一名在台湾的劫机犯王志华终被遣返。

  2008年2月28日正午,与大陆一衣带水的台海正北马祖福澳码头,一项例行的遣返项目在此交接。一个戴着红帽的老者被台方专车押来,他面色平和,气色尚佳,然须发已白——事实上,他只有51岁。在验明正身后,两名台湾“移民署”人员摘掉了他的手铐、脚镣。被移交给大陆方面后,他又被戴上刑具,随即送上从福州市前来的“海峡号”。

  和一同被遣返的两百多名偷渡者不同,王志华被单独关在底舱一个房间,有专人看守。一位随行记者对王志华的印象是,“挺老,无法将其与劫机犯挂钩”。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在他第一次被台湾遣返回大陆时,他的同伙竟然再次劫持了遣返他的飞机。

  有此前车之鉴,王志华被彻底搜身——细到拿出鞋垫检查鞋底。当天下午4时许,船在福州亭江码头甫一靠岸,王志华即由浙江警方带离。

  

  “劫机案中案” 

  首次被遣返欲持刀挟持人质

  如果没有发生意外的“劫机案中案”,王志华也许已在9年前就被遣返回大陆。1993年,劫机前往台湾后,他被台北地方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后被减刑。

  1999年,王志华在台湾服刑期满。台湾当局按照两岸协议,决定将其与其他劫机犯一起遣返回大陆。

  1999年2月8日,台湾海基会与警方包租了一架立荣航空DHX8-300(编号B-15237)“劫机犯专机”,将王志华、刘保才、师月波等9名劫机者从台北运往金门,准备于次日在金门办理交接。为确保安全,台湾警政单位安排了二十多名警员随机护送。

  但意外发生了——这架从台北松山机场飞往金门尚义机场的包机飞行途中,杨明德用铁刀片挟持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詹志宏,当时,詹志宏负责统筹协调劫机犯运送与遣返作业。他被铁片划伤了脖子,直至多名警员上前才将杨制服。王志华、林文强、师月波3人也暗藏利器,但未动作。

  台湾警方事后调查,王志华等4人在1998年12月底得知要被遣返回大陆时就已预谋,企图在遭遣返时,“挟持人质,搭船劫船,搭机劫机”,并准备好铁刀片等工具。

  遣返9名劫机犯的行程因此被延误。除未参与再劫机的另5名劫机犯被先行遣返外,王志华等被重新押回台湾。2000年3月30日,王志华被台北地方法院以触犯民用航空、妨害公务等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零二个月。

  服刑期满后的王志华,一直被关押在宜兰收容所内等待遣返。台湾媒体透露,王志华获悉即将被再次遣返的消息后,一度在宜兰收容所内吞食大量治疗高血压药物自杀,所幸抢救得宜并无大碍。但在2月28日被遣返回大陆时,则表现相当平静。

  

  贪污公款

  王志华铤而走险

  王志华家住哈尔滨市呼兰县呼兰镇,此前为哈尔滨中药四厂工人。劫机或与之在大陆的犯罪有关——哈尔滨市司法机关查实,王任职期间涉嫌贪污公款1.8万余元,并有重大盗窃犯罪嫌疑,后哈尔滨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虽然劫机案在家乡曾引起轩然大波,但15年后物是人非,王志华早已为当地人淡忘。由于药厂改制多年,哈尔滨中药四厂的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甚至根本不知道王志华曾是这个厂的工人。“这么多年没有消息,大家都以为这个人死了。”王家所在的民主街的岳桂云说。

  岳桂云回忆,劫机事件发生后,时任治保主任的她曾和派出所民警一起,在王志华家“守岗”多天,“怕王家来外人里外沟通”。当时,王家只有王志华时年35岁的妻子和4岁的儿子。

  “今天中午我刚收到信。”2008年3月4日,王志华之妻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而在1993年后,她就再没有过王志华的消息,甚至丈夫被遣返时欲再度劫机之事,她也并不知晓。直至浙江警方此次向她发来刑拘通知书,她才第一次知道了丈夫的下落。

  接受采访时,王妻不断咳嗽。她的身体出了不少毛病,3月4日下午因心脏病刚刚输了液。而王志华“失踪”后,儿子小学读完就辍学了,目前,母子二人靠打零工为生——有时候给人做农活,有时去作坊帮零工,有时卖些自己屋前地里种的小菜。2003年起,母子俩开始拿“低保”,每月160元。唯一让她安慰的是,并没有来自官方的政治压力。

  按劫机前王志华贪污情节,刑期不过数年。而一朝劫机去台后,而今已过15年,由于两岸政治现状不同,大陆方面目前并不承认台湾的“司法管辖权”,劫机犯的刑期不能抵消。按此前多起判例,王志华在国内仍将会被判处12年左右的刑期。

  

  惊心一幕 

  手拿纸包肥皂 劫持飞机

  时隔十多年,看过王志华照片的浙江省民航管理局前局长罗强仍印象深刻,“高高的,戴个眼镜,比较瘦弱”。1993年劫机发生时,罗强正在民航管理局局长任上,他同时兼任被劫持飞机所隶属的浙江航空公司总经理一职。

  罗强回忆,当年11月8日13:04,这架隶属原浙江航空公司的“冲八”飞机——5903航班开始了从杭州到福州的旅程。机上载有5名机组人员,54名乘客。而即将飞抵福州时,劫机突然发生。

  有关乘务员回忆:“他把自己关到厕所里,手里拿着一只包,以威胁的口气告诉机长,他要去台湾!如不从就引爆。”

  “乘务长对他传达了机长的话,要他不要胡来。此时,乘务长看到他的手在发抖。”罗强说,“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家伙劫持飞机的‘炸弹’,不过是纸包肥皂,外面缠点电线。”

  劫机发生后,机长在第一时间向福州地面做了报告,福州立即通知了杭州机场方面。

  “当时我正在杭州笕桥机场开会,第一时间跑到了塔台。”罗强说,“当时,我感到非常突然,脑袋都快空了。”

  在塔台,罗强通过福州方面给机组传话,“告诉他们,保障安全,见机行动。从后来看,机组都非常坚决地贯彻了。”

  罗强立即通知了浙江省有关领导,召集“反劫机”领导小组全体人员作出应急反应。罗强带着一个机组人员坐飞机飞往厦门。这时,机组人员的劝说已失去作用,飞机正被迫按王志华的意愿一点点接近海峡对岸。“飞机还没到海峡中线,台湾方面的电台就打开了,一直不断呼叫。”罗强说,飞机最终获许从四千多米的高度下降到台北桃园机场落地。两架台湾战斗机一左一右紧紧跟随,一直监视到飞机落地。

  王志华随即被台湾警方扣留,而机上人员则安然无恙。“除了王志华,其他人都要求回来。”罗强说,在与台湾当局的交涉中,5903航班机长提出两点强烈要求:一是保证乘客及机组人员安全,补加燃油后,尽快飞回大陆;二是必须立即遣返劫机犯,以从根本上杜绝劫机犯罪事件。

  台湾当局同意了机组的要求,放行飞机飞回了厦门。劫机发生的当天,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还特意致函台湾海基会,要求台湾有关方面立刻遣返劫机人。

  1993年11月9日19:31,除王志华被台湾警方扣留外,机上52名旅客和5名机组人员均随机安全返回厦门机场。“大部分旅客在福州的公安部门做了笔录后顺利散去。”罗强说,“飞机由我亲自飞回杭州。浙江省民航局党委连夜和机组人员座谈,了解劫机事件经过及与台湾当局交涉的情况,最终肯定了机组人员的做法。”

  

  劫机狂潮

  1993年大陆民航共发生劫机事件21起

  王志华制造的这起案件并非个例。1993年,中国劫机事件频发,震惊了国际航空界。这一年中国大陆民航共发生劫机事件21起,成功10起,劫机目的地均为台湾。

  “什么原因都有,有犯罪受通缉的,有家里闹纠纷的,个人欲望达不到的,有怒气都发到了飞机上。”罗强说。

  现在看来,劫机频发,和当时的飞机安全防范措施缺失有关。以王志华案为例,当时乘务员已看见王手不停地发抖,却没有引起应有的怀疑。

  地面上的安检程序同样存在隐患。当时的安检措施,宽松得让现在的人可能有点不敢相信,“除了枪支外,什么都可以带,包括水果刀”。

  劫机频发,让中国紧急加强了安检措施。最初是刀具不准带,后来发现饮料也有危险。“买票前要严格审查身份证。当时我们花了很多钱购买了安检设备、X光检查仪还有手提设备,还引进了一批武警组成的安检队伍”。

  而当时两岸的对立气氛也给了劫机者遐想的空间。罗强说,台湾和大陆和则两利、对抗两损的关系,在两岸劫机潮中反映最为直观。

  “当时台湾还在搞策反的舆论宣传。错误的引导,给劫机犯造成了‘只要到了那边,金钱美女��啥有啥’的印象。”罗强说。在两岸特殊的情势下,大陆劫机犯曾令台当局欣喜若狂。最著名的例子,当属沈阳劫机犯卓长仁在台湾获封“反共义士”的闹剧,并先后给予了每人超过750万元台币的“生活费”。

  “劫机是国际公约明令禁止的犯罪行为。”罗强说,劫机犯卓长仁等在台湾当了英雄,国际舆论一时哗然。

  自1993年至1998年,成功劫持大陆民用航空器去台案件共13件,合计18人。而在2008年2月28日当天,台“行政院陆委会”说,“截至本次遣返后,已全数遣回”。

  历史的一页就此翻过。

  (摘自《南方周末》)

下一篇  
全国数字报联盟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市场报
健康时报
京华时报
国际金融报
江南时报
中国经济周刊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
京郊日报
北京晨报
北京娱乐信报
北京商报
竞报
首都建设报
中国交通报
北京现代商报
健康报
中国质量报
中国电子报
华夏时报
中国体育报
篮球报
中国足球报
体育新报
经济日报
中国工商报
中国教育报
山西日报
山西晚报
山西农民报
三晋都市报
山西经济报
山西法制报
山西市场导报

大河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040031

未经大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