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際足協世界盃: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P-bot留言 | 贡献
机器人:标点符号标准化
JAK留言 | 贡献
第65行: 第65行:
[[Image:World cup countries best results and hosts.PNG|250px|left|thumb|各國在世界盃的最佳成績。]]
[[Image:World cup countries best results and hosts.PNG|250px|left|thumb|各國在世界盃的最佳成績。]]


從1934年至[[1978年世界盃足球賽|1978年]],都是十六國家参与決賽週角逐;除了1938年[[奧地利國家足球隊|奧地利]]在晉身決賽週後被[[納粹德國]]吞併,造成該屆只有15隊加決賽週;以及1950年[[印度國家足球隊|印度]]、[[蘇格蘭國家足球隊|蘇格蘭]]和[[土耳其國家足球隊|土耳其]]先後退出,只剩下13支球隊參賽<ref>Glanville, p45</ref>。大部份參賽的國家隊都來自[[歐洲]]和[[南美洲]],少数来自[[北美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直至1982年,只有以下數支非欧洲南美球隊突破第一圈:[[美國國家足球隊|美國隊]]在1930年打進準決賽;[[古巴國家足球隊|古巴隊]]在1938年打進半準決賽;[[1966年世界盃足球賽|1966年]]的[[朝鮮國家足球隊|朝鮮隊]]爆冷打進八強;[[墨西哥國家足球隊|墨西哥隊]]在[[1970年世界盃足球賽|1970年]]同樣打進八強賽。
從1934年至[[1978年世界盃足球賽|1978年]],支隊決賽週;除了1938年[[奧地利國家足球隊|奧地利]]在晉身決賽週後被[[納粹德國]]吞併,該屆只有15隊加決賽週;以及1950年[[印度國家足球隊|印度]]、[[蘇格蘭國家足球隊|蘇格蘭]]和[[土耳其國家足球隊|土耳其]]先後退出,只剩下13支球隊參賽<ref>Glanville, p45</ref>。大部份參賽的國家隊都來自[[歐洲]]和[[南美洲]],少数来自[[北美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直至1982年,只有以下數支非欧洲南美球隊突破第一圈:[[美國國家足球隊|美國隊]]在1930年打進準決賽;[[古巴國家足球隊|古巴隊]]在1938年打進半準決賽;[[1966年世界盃足球賽|1966年]]的[[朝鮮國家足球隊|朝鮮隊]]爆冷打進八強;[[墨西哥國家足球隊|墨西哥隊]]在[[1970年世界盃足球賽|1970年]]同樣打進八強賽。


[[1982年世界盃足球賽|1982年世界盃]]決賽週參加隊伍增至24隊<ref>Glanville, p238</ref>,[[1998年世界盃足球賽|1998年世界盃]]起擴至32隊<ref>Glanville, p359</ref>,增加了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的球隊競逐決賽週的機會。唯一例外的是大洋洲,這個洲份從來沒有一張完整的決賽週入場券。近年來,這幾個洲份的球隊表現比過往更為理想,多支球隊曾打入半準決賽,包括[[1986年世界盃足球賽|1986年]]的[[墨西哥國家足球隊|墨西哥隊]]、[[1990年世界盃足球賽|1990年]]的[[喀麥隆國家足球隊|喀麥隆隊]]以及[[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2002年]]的[[塞內加爾國家足球隊|塞內加爾隊]]和[[美國國家足球隊|美國隊]],[[韓國國家足球隊|韓國隊]]更獲得2002年的第四名。然而,歐洲和南美洲的球隊始終技高一籌,以2006年世界盃為例,打進半準決賽的隊伍全部来自這兩洲。
[[1982年世界盃足球賽|1982年世界盃]]決賽週參加隊伍增至24隊<ref>Glanville, p238</ref>,[[1998年世界盃足球賽|1998年世界盃]]起擴至32隊<ref>Glanville, p359</ref>,增加了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的球隊競逐決賽週的機會。唯一例外的是大洋洲,這個洲份從來沒有一張完整的決賽週入場券。近年來,這幾個洲份的球隊表現比過往更為理想,多支球隊曾打入半準決賽,包括[[1986年世界盃足球賽|1986年]]的[[墨西哥國家足球隊|墨西哥隊]]、[[1990年世界盃足球賽|1990年]]的[[喀麥隆國家足球隊|喀麥隆隊]]以及[[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2002年]]的[[塞內加爾國家足球隊|塞內加爾隊]]和[[美國國家足球隊|美國隊]],[[韓國國家足球隊|韓國隊]]更獲得第四名。然而,歐洲和南美洲的球隊始終技高一籌,以2006年世界盃為例,打進半準決賽的隊伍全部来自這兩洲。


198支國家隊加入了[[2006年世界盃]]決賽週席位爭奪,[[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2010年世界盃]]更打破歷年紀錄——204支國家隊參賽了外圍賽<ref>[http://www.fifa.com/worldcup/organisation/media/newsid=122766.html#record+number+teams+enter+preliminary+competition Record number of 204 teams enter preliminary competition], FIFA.com.</ref>。
198支國家隊加入了[[2006年世界盃]]決賽週席位爭奪,[[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2010年世界盃]]更打破歷年紀錄——204支國家隊參賽了外圍賽<ref>[http://www.fifa.com/worldcup/organisation/media/newsid=122766.html#record+number+teams+enter+preliminary+competition Record number of 204 teams enter preliminary competition], FIFA.com.</ref>。
[[Image:World cup appearances.png|250px|left|thumb|各國出席世界盃的次數。]]
[[Image:World cup appearances.png|250px|left|thumb|各國出席世界盃的次數。]]



2008年11月12日 (三) 10:34的版本

國際足協世界盃
File:Fifa world cup org.jpg
國際足協世界盃獎盃,自1974年始使用。
成立1930
地區國際性 (國際足協)
參賽隊數204隊(外圍賽
32隊(決賽週)
最成功球隊巴西 (五屆冠軍)
網站[[1] 官方網站]
2010年世界盃外圍賽

国际足联世界盃(官方名稱:FIFA World Cup),常稱為世界盃足球賽,或僅稱世界盃,也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是一項國家級男子足球队之间的国际比赛,由世界足壇最高管理机构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每四年舉办一次,与奥运会交替进行。世界杯是世界足坛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赛事。1930年為世界盃的首屆賽事,冠軍為烏拉圭隊1942年1946年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暫時停辦。

世界盃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外圍賽決賽週。外圍賽部分,會在決賽週展開的前三年举行,以決定哪些球隊能進入決賽週。現時有32支球隊能打入決賽週,球隊會在主辦國境內進行一個月比賽,爭奪冠軍寶座。世界盃決賽週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賽事,2006年世界盃決賽共有約7.15億人次收看[1]

迄今舉辦之十八屆賽事中,共有七個國家曾贏得冠軍。巴西隊是唯一打進全部18屆決賽週之球隊,共贏得五次冠軍。現時的世界冠軍意大利隊,四次获得了冠军,仅次于巴西。接著的是三次夺冠的德國隊(包括西德時期)。而烏拉圭隊阿根廷隊分別兩次奪冠。英格兰隊法国隊則在自己主辦的賽事各得一次冠軍。

最近一屆世界盃賽事2006年6月9日7月9日德國舉行,意大利隊在決賽中擊敗法國隊,第四次奪得冠軍。下屆世界盃賽事將會於南非舉行,2010年6月11日揭幕,7月11日閉幕,2014年將會由五屆冠軍得主巴西舉辦。

歷史

早期國際賽

業餘的联合王国国家足球队出戰1908年奧運會奪得冠軍的陣容。

世界上第一場國際性的足球比賽,是1872年蘇格蘭格拉斯哥進行的對抗賽,由蘇格蘭國家隊英格蘭國家隊[2],而首個國際性的大賽,為1884年開始舉辦的英國本土四角錦標賽(British Home Championship)[3]。在這時期,英國之外的地方幾乎沒有這項體育運動。在19世紀20世紀之間,足球在全世界漸漸普及化,奧運會亦引入足球比賽,在1900年1904年屆間運動會列進表演項目(取得冠軍沒有獎牌);1908年,足球成為奧運會正式項目。在英格蘭足球總會(FA)的計劃下,這賽事只限業餘球員參賽,球賽著重表演多於競爭。大不列顛的代表英格蘭業餘足球代表隊連贏了1908年和1912年兩屆奧運會。

國際足協(FIFA)於1904年成立之後,曾经嘗試在1906年脱离奥林匹克框架、在瑞士舉辦一次国家间的國際足球比賽。這是國際足球的最初歲月,而據國際足協官方歷史形容,這項比賽是失敗之作[4]

在奧運比賽繼續只限業餘球隊和球員出賽之下,湯馬斯·納頓爵士(Sir Thomas Lipton)在1909年都靈舉行湯馬斯·納頓爵士盃(Sir Thomas Lipton Trophy)。這錦標賽是由不同國家的球會競逐,每支球會為自己所屬的國家之代表。這項比賽有時會被認為是第一屆世界盃The First World Cup[5],意大利、德國瑞士都派出本土最頂級的球會出戰,但英格蘭足球總會不欲參加賽事並拒絕派出職業球會參賽。納頓邀請達勒姆郡的業餘球隊西奧克蘭鎮足球會(West Auckland Town F.C.)參賽,以代表英格蘭。結果西奧克蘭順利在賽事取勝,並於1911年成功衛冕冠軍,獲永久保存冠軍獎盃,亦對將來保存獎盃制開創了先河。

1914年,國際足協決定將奧運足球比赛定為世界業餘足球錦標賽(world football championship for amateurs),並負責管理賽事[6]。這為世界上首次洲際足球比賽(1920年夏季奧運會足球比赛)的举办鋪平了道路。13支歐洲國家隊以及埃及队参加了这届充滿爭議的比赛,最终主辦國比利時在決賽不戰而勝贏得冠軍[7]。随后的1924年1928年奧運會冠軍由烏拉圭贏得。1928年,國際足協決定在奥林匹克框架之外创办他們自己的國際賽事。由於烏拉圭当时连续赢得两届官方足球錦標賽的桂冠(國際足協職業时代始于1924年),并且即将在1930年迎来独立百年,國際足協決定將主辦權授予烏拉圭。

首屆世界盃

世紀球場(Estadio Centenario),1930年首屆世界盃決賽之舉行地點為烏拉圭蒙得維的亞

洛杉磯舉行的1932年夏季奧運會,沒有將足球列入正式項目,原因是足球美國的普及性非常低,同時美式足球則不斷發展。國際足協和國際奧委會(IOC)亦不認同其業餘性質,所以這屆奧運會取消了足球項目[8]國際足協主席祖里斯·雷米特(Jules Rimet)打算將首屆世界盃賽事定於烏拉圭舉行。但對於處在大西洋的歐洲國家來說,遠赴位於南美洲的比賽場地烏拉圭作賽,是一個漫長及昂貴的行程。所以在賽事展開的兩個月前,並沒有任何歐洲國家保證派出代表隊征戰[9]。雷米特說服了比利時法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參賽。賽事合共有13支隊伍參與,包括七支南美洲球隊、四支歐洲球隊和兩支北美洲球隊。

7月13日,首屆世界盃足球賽正式展開,首兩場賽事同時進行,法國隊美國隊旗開得勝,他們分別以4:1擊敗墨西哥隊和3:0擊敗比利時隊。世界盃史上的首個入球是法國隊的盧遜·羅倫特(Lucien Laurent)取得[10]。決賽於蒙得維的亞球場舉行,有93,000名球迷入���觀看賽事,結果烏拉圭隊以4:2擊敗阿根廷隊奪得冠軍,成為首個贏得世界盃的國家[11]

File:Italian football team 1934.jpg
意大利國家足球隊贏得1934年世界盃足球賽的陣容。

發展

早期的世界杯足球赛,受到交通不便和戰爭等問題的阻礙。仅有少數南美洲國家願意在1934年1938年特意远赴歐洲参加世界盃,其中巴西是唯一參與了這兩屆赛事的南美洲國家隊。1942年1946年世界盃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被迫取消。

1950年世界盃聯合王國首次派出代表參賽。英國球隊在1920年退出了國際足協,一方面是由于不愿意与本国在战场上的对手比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認為足球只是英國人自己的運動[12],但1946年因國際足協的力邀,他們再次加入[13]。這屆賽事是烏拉圭隊1930年世界盃之后再次奪冠。烏拉圭隊杯葛了之前的兩屆世界盃。在本届世界杯的决赛上,他們以2:1逆转巴西,再次捧走冠军奖杯。乌拉圭与巴西之间这场经典的决赛被後人稱為「馬拉簡拿之戰」(Maracanazo)。

各國在世界盃的最佳成績。

從1934年至1978年世界盃,各有16支球隊會晉身決賽週;除了1938年的奧地利,球隊在晉身決賽週後被納粹德國吞併,使該屆只有15隊參加決賽週;以及1950年的印度蘇格蘭土耳其先後退出,只剩下13支球隊參賽[14]。大部份參賽的國家隊都來自歐洲南美洲,少数来自北美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直至1982年,只有以下數支非欧洲南美球隊突破第一圈:美國隊在1930年打進準決賽;古巴隊在1938年打進半準決賽;1966年朝鮮隊爆冷打進八強;墨西哥隊1970年同樣打進八強賽。

1982年世界盃起,決賽週參加隊伍增至24隊[15]1998年世界盃起擴增至32隊[16],增加了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的球隊競逐決賽週的機會。唯一例外的是大洋洲,這個洲份從來沒有一張完整的決賽週入場券。近年來,這幾個洲份的球隊表現比過往更為理想,多支球隊曾打入半準決賽,包括1986年墨西哥隊1990年喀麥隆隊以及2002年塞內加爾隊美國隊韓國隊更獲得第四名。然而,歐洲和南美洲的球隊始終技高一籌,以2006年世界盃為例,打進半準決賽的隊伍全部来自這兩洲。

198支國家隊加入了2006年世界盃決賽週席位之爭奪,2010年世界盃更打破歷年紀錄——204支國家隊參賽了外圍賽[17]

各國出席世界盃的次數。

其他國際足協賽事

國際足協亦設立了女子世界盃足球賽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18]。女子世界盃的規模被男子少,但正不斷發展;2007年世界盃外圍賽參賽球隊有120支,是1991年的一倍更多。

足球亦是奧運項目之一,只有1896年和1932年兩屆除外。和其他體育項目不同,奧林男子足球比賽並非頂級賽事,從1992年起,每隊只准派3名超齡球員(大於23歲)出戰[19]。奧運女子足球亦在1996年起舉辦,參加比賽的球員不限年齡。

洲際國家盃在世界盃決賽週展開前一年舉行,由世界盃主辦國所舉辦,被視為世界盃的預演和前瞻。這項比賽由六大洲的冠軍隊伍出戰,再加上主辦國,合共七支球隊參加[20]

國際足協亦舉辦一些青少年足球國際賽事,包括世青盃世少盃;球會方面,有世冠盃,還有五人足球(包括世界室內五人足球錦標賽)和沙灘足球(包括國際足協沙灘足球世界盃)。

冠軍獎盃

File:Jules rimet.jpg
雷米金盃(於1930年至1970年世界盃頒發)。
File:Wohlfahrtsbriefmarke-fifa.jpg
一枚印有世界盃獎盃的德國郵票

每一屆世界盃的冠軍足球隊,被視為足球界中最優秀的國家足球隊。雷米特盃大力神盃均代表着世界足球最高荣誉。

雷米金盃,又稱作女神盃[21],從1930年至70年,此盃是世界盃冠軍球隊所獲得的獎勵。他最初稱為世界盃(World Cup)或世界之盃(Coupe du Monde),但在1946年為紀念國際足協主席祖里斯·雷米特(Jules Rimet)設立世界盃足球賽而易名。1970年,巴西捧盃後,獲永久擁有此獎盃,但在1983年里約熱內盧再度失竊,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外界認為雷米特盃有可能已經熔化成黃金出售[22]

國際足協世界盃FIFA World Cup),又稱作大力神盃[23],是1970年後所使用的獎盃。國際足協從七個國家請來了專家,對53個候選的世界盃作評分,最終採用了意大利設計師西爾維奧·加扎尼加(Silvio Gazzaniga)的獎盃設計,这就是今天的大力神盃。大力神盃高36厘米,重量4.97公斤,由18K黃金铸成,造型為兩個大力士雙手高舉地球

1974年起由應屆冠軍得主保存,直至下屆決賽週前。1974年由西德队第一次获得。1974年以后获得三届冠军的國家隊可以获得一尊大力神盃的复制品,但是原件不会被任何國家隊永久拥有,乃歸國際足協所有。

大力神盃的底座上共可刻下1974年2038年十七屆世界盃冠軍的國家名稱,換句話說在2038年的世界盃完結之後,大力神盃將會退役,由新一代的獎盃取代。[24][25]

賽制

外圍賽

自1934年第二屆世界盃起,外圍賽始設立以選出最佳的隊伍進入決賽週[26]。 按照規定,世界各個參與世界盃足球賽的隊伍,以六大洲(包括歐洲亞洲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劃分不同區域,該參與國的國家足球隊需要與所屬的區域內其他國的足球隊先進行多場世界盃外圍賽(预选赛),以爭奪該區域能夠晋身世界盃決賽週的資格。每屆賽事正式展開前,國際足協都會決定每個區域的名額和比賽方式,以該洲球隊的實力來判定,足球運動較發達的區域如歐洲南美洲的入圍比例會較亞洲大洋洲為多出幾倍。

外圍賽部份由決賽週舉行前三年開始,比賽時段超過兩年。外圍賽的形式在每個洲份都有所不同。通常會有數隊球隊要進行跨洲的附加賽爭奪席位。例如,大洋洲區的勝出者需和亞洲區的第五名爭奪2010年世界盃決賽週一個席位[27]。自1938年[28]世界盃決賽週主辦國和對上一屆的冠軍國家足球隊,均不需要先參與外圍賽,便可以自動成為世界盃決賽週的其中一員。但這賽規於2002年世界盃後已作出更改,國際足協宣佈由2006年起,只有世界盃主辦國才可以自動晋身決賽週。換句話說,2002年世界盃冠軍隊巴西亦需要參與2006年世界盃外圍賽

歷屆世界盃主辦國和球隊最佳成績。

決賽週

現時決賽週會有32支國家隊在主辦國進行一個月的比賽。分為小組賽淘汰賽

在世界盃舉行之前,各進入世界盃決賽週的國家足球隊,均會進行熱身賽。進入決賽阶段的國家足球隊先以小組形式進行分組賽。分組賽將會以抽籤形式分成八組。而國際足協先將各參賽隊伍分成四個組別,第一組別為種籽隊,包括主辦國及另外七隊(日韓世界盃為六隊)最高世界盃評分之國家隊。其他隊伍會分成不同組別,多以球隊所屬的洲份來分組。每個小組均擁有第一至第四組別的國家隊。評分方法則是根據該國家隊前兩屆世界盃成績及最近三年之國際排名。自1998年世界盃起,同組內不會有多於兩隊歐洲球隊或多於一隊其餘五大洲份的球隊[29]

分组賽採用循環制,以保證每隊至少參與三場比賽。每組的最後一場分組賽,四隊會同時進行,以確保公平[30]於小組賽的首次名(1986年1994年包括成绩最好的四支小組第三名队伍)才能夠進入次圈,使用分數確定排名。自1994年起,分數制度採用勝3分、和1分、負0分的制度(以往贏一場比賽只得2分)。如有兩隊或以上球隊最終同分,則以對賽成績決定,先計算得失球差,再計算入球總數,最後計算兩隊對賽,若仍未能分勝負,便會以抽籤形式決定排名[31]

淘汰賽階段都使用一場過淘汰制(single-elimination tournament),90分鐘賽和則加時,再和則互射十二碼分勝負。由十六強賽(或第二圈)起使用,由一組的首名球隊對戰另一組的次名球隊。之後的半準決賽、準決賽、季軍戰(準決賽落敗方對戰)至冠軍戰(決賽)會依次進行[32]

主辦國的挑選

世界盃主辦國

早期的世界盃由國際足協的會議選出舉辦國家。選擇的地區經常引起爭議,因為南美洲和歐洲這兩大勢力的距離是乘坐三星期的時間。例如首屆世界盃烏拉圭舉行,結果只有4支歐洲球會出席賽事[33]。之後的兩屆都在歐洲舉行。第二屆在歐洲舉行的世界盃議決在法國舉行,引來極大爭議,因為美洲國家認為世界盃應由這兩大洲輪流舉辦。阿根廷和烏拉圭這兩支南美勁旅,雙雙杯葛這屆賽事[34]

1958年世界盃起,為杜絕將來再發生爭議和杯葛事件,國際足協決定由美洲和歐洲國家輪流舉辦一次,直至1998年世界盃2002年世界盃由韓國和日本聯合主辦,是首次在亞洲舉辦,亦是唯一由雙主辦國舉辦的一屆賽事[35]。於2010年南非會成為首個非洲國家舉辦世界盃。2014年世界盃巴西主辦,自1978年再次由南美洲國家主辦[36],亦是首次連續兩屆世界盃由非歐洲國家主辦。

現時由國際足協行政委員會(FIFA's Executive Committee)投票選取主辦國。使用可轉移單票制(single transferable vote)系統。如果一個國家的足總有意申辦世界盃,會收到國際足協的「主辦協議書」(Hosting Agreement),解釋一份有說服力的申辦標書於程序和設施的講解必須仔細。申辦的足總亦會獲得一張表格,是官方認可該足總申辦資格的協議書。之後,國際足協會派出一些專家到該國家視察,以判定該國有沒有足夠的資源舉辦這賽事,和就該國的情況撰寫一份報告。結果會在該屆賽事舉行之前六至七年公佈,讓主辦國有足夠時間籌備。

2010和2014年的世界盃決賽週,採用洲際輪辦制度(continental rotation policy,2010年定為非洲、2014年定為南美洲),如該洲只得一個申辦國,此國便會自動當選。此輪辦制度在2006年世界盃申辦風波後引入,那時德國在投票中擊敗南美洲國家而獲得主辦權。可是,這制度會在2014年之後廢除,由2018年世界盃起,任何國家都能申辦,但已連續舉辦兩屆世界盃的國家便沒有這權利[37]。在2014年世界盃申辦期間,巴西是唯一官方認可之申辦國。在某程度上,此舉是為了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媒體覆蓋

1954年,世界盃首次在電視播放,現時是除了奧運之外,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體壇盛事。2006年世界盃總觀賽的人數(包括每場賽事歡賽人數)為大約26.29億人[1],71510萬人觀看決賽(全世界人口每9人便有一人觀看)。2006年世界盃抽籤儀式,即決定每隊分組的情況,也有三億人觀看[38]

吉祥物

世界盃威利是世界盃史上首隻吉祥物

1966年世界盃起,每屆世界盃都擁有自己的吉祥物。世界盃威利(World Cup Willie)——1966年賽事的吉祥物,是首個世界盃吉祥物。2006年世界盃的吉祥物分別為獅子高里奧(Goleo)和牠的伙伴——小足球派利(Pille[39]

指定用球

File:Teamgeist-KL-AUS-JPN.jpg
團隊之星

1970年世界盃足球賽開始,每一屆世界盃賽事都會採用愛迪達所製造的足球作為比賽期間使用,2006年世界盃採用Teamgeist(團隊之星),選用14塊球面製造。

歷屆賽事一覽

每屆總結

年份 主办国 决赛 季軍赛
冠军 比分 亚军 第三名 比分 第四名
1930年
详细
 乌拉圭
烏拉圭
4 - 2
阿根廷

美国
並列(1)
南斯拉夫
1934年
详细
 義大利
意大利
2 - 1
加时赛

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
3 - 2
奥地利
1938年
详细
 法國
意大利
4 - 2 File:Hungary 1940 flag.jpg
匈牙利

巴西
4 - 2
瑞典
1942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停办
1946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停办
1950年
详细
 巴西
烏拉圭
(2)
巴西

瑞典
(2)
西班牙
1954年
详细
 瑞士
西德
3 - 2
匈牙利

奥地利
3 - 1
烏拉圭
1958年
详细
 瑞典
巴西
5 - 2
瑞典

法国
6 - 3
西德
1962年
详细
 智利
巴西
3 - 1
捷克斯洛伐克

智利
1 - 0
南斯拉夫
1966年
详细
 英格兰
英格兰
4 - 2
加时赛

西德

葡萄牙
2 - 1
苏联
1970年
详细
 墨西哥
巴西
4 - 1
意大利

西德
1 - 0
烏拉圭
1974年
详细
 西德
西德
2 - 1
荷兰

波兰
2 - 1
巴西
1978年
详细
 阿根廷
阿根廷
3 - 1
加时赛

荷兰

巴西
2 - 1
意大利
1982年
详细
 西班牙
意大利
3 - 1
西德

波兰
3 - 2
法国
1986年
详细
 墨西哥
阿根廷
3 - 2
西德

法国
4 - 2
加时赛

比利时
1990年
详细
 義大利
西德
1 - 0
阿根廷

意大利
2 - 1
英格兰
1994年
详细
 美国
巴西
0 - 0
加时赛
3 - 2 点球决胜负

意大利

瑞典
4 - 0
保加利亚
1998年
详细
 法國
法国
3 - 0
巴西

克罗地亚
2 - 1
荷兰
2002年
详细
 韩国
 日本

巴西
2 - 0
德国

土耳其
3 - 2
韩国
2006年
详细
 德国
意大利
1 - 1
加时赛
5 - 3 点球决胜负

法国

德国
3 - 1
葡萄牙
2010年
详细
 南非
2014年
详细
 巴西
1 1930年世界杯未举行三四名决赛,美国队和南斯拉夫队并列第三名。
2 1950年世界杯未举行单场的冠军决赛。而是由四支球队进行循环赛,根据各队总积分排定名次。
最终排名: 第1名:乌拉圭; 第2名:巴西; 第3名:瑞典; 第4名:西班牙

冠亞軍

冠軍國家一覽

賽事舉辦至今,共有75支國家隊至少打入過一次世界盃決賽週[40]。75隊之中,只有11支曾打入決賽,七支球隊奪冠。這七支球隊會在他們球衣上的標誌加上一粒星星,每粒星星代表贏得世界盃冠軍的次數。

獲得五次冠軍的巴西,是世界盃最成功的球隊,亦是唯一在每屆賽事都能打入決賽週的球隊[41]。意大利以四屆冠軍緊隨其後,包括最近2006年的一屆。只有巴西和意大利曾蟬聯過冠軍。

以下是十一支曾打進世界盃決賽的球隊列表。巴西和德國分別打入過七次決賽。在二戰之後,只在1978年2006年兩屆沒有該兩國的參與[42]

球隊 冠軍 亞軍
巴西巴西 5 (1958, 1962, 1970, 1994, 2002) 2 (1950*, 1998)
義大利意大利 4 (1934*, 1938, 1982, 2006) 2 (1970, 1994)
德国德國^ 3 (1954, 1974*, 1990) 4 (1966, 1982, 1986, 2002)
阿根廷阿根廷 2 (1978*, 1986) 2 (1930, 1990)
乌拉圭烏拉圭 2 (1930*, 1950) -
法國法國 1 (1998*) 1 (2006)
英格兰英格蘭 1 (1966*) -
荷兰荷蘭 - 2 (1974, 1978)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 - 2 (1934, 1962)
匈牙利匈牙利 - 2 (1938, 1954)
瑞典瑞典 - 1 (1958*)
* = 主辦國
^ = 只計算西德國家足球隊在1954年至1990年的出賽紀錄,不包括東德
# =已分裂為兩個獨立國家

主辦國表現

七支冠軍隊伍之中,有六支曾在自己國土之下奪冠,只有巴西是例外,他們在唯一主辦過的1950年世界盃中,在對烏拉圭隊決定性一戰落敗。

1966年英格蘭隊1998年法国隊只曾在主場奪冠。烏拉圭隊1930年)、 意大利隊1934年)和阿根廷隊1978年)在主辦之下首次奪冠,但之後曾在他國主辦的賽事再次取得冠軍,德國隊則在1974年主辦之下,第二次贏得冠軍獎盃。

其他國家亦曾在主辦之下取得好表現。1958年瑞典隊取得亞軍、1962年智利隊取得季軍、2002年韓國隊歷史性取得殿軍、1970年1986年墨西哥隊進入八強和2002年日本隊進入十六強。

各洲最佳表現

直至現在,曾在世界盃打進決賽的國家隊只有歐洲南美洲的球隊。這兩個洲份各贏得九次冠軍。除了這兩洲之外,還有兩個洲曾打入準決賽,包括1930年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美國隊2002年亞洲韓國隊非洲球隊的最佳成績為半準決賽,分別為1990年喀麥隆隊2002年塞內加爾隊大洋洲球隊只出席過三屆世界盃,最佳成績只曾打進一次十六強賽,就是2006年澳洲隊在十六強憑問題十二碼敗給最終冠軍意大利隊。

所有在歐洲主辦的世界盃決賽週,都是歐洲球隊贏得冠軍的。唯獨1958年巴西隊例外,他們在決賽擊敗主辦國瑞典隊贏得冠軍。只有兩隊曾嚐過兩連霸的滋味;意大利隊巴西隊分別在1938年1962年衛冕世界盃冠軍。

榮譽

每一屆世界盃,國際足協為了表揚賽事中在各方面表現出色的球員及球隊,因此設立六個獎項頒發給各球員及球隊以示獎勵,這六個獎項包括:

  • 世界杯金靴奖Adidas Gold Boot)——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週入球數目最多的球員,由於該獎項是由愛迪達公司出資贊助,因此冠以Adidas的名稱,於1930年首次頒發獎項。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獲頒發銀靴獎銅靴獎
  • 世界杯金球奖Adidas Golden Ball)——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週表現最優秀的球員,由投票選出。由於該獎項是由阿迪達斯公司出資贊助,因此冠以Adidas的名稱,於1982年首次頒發獎項。投票的亞軍和季軍分別獲頒發銀球獎銅球獎[43]
  • 世界杯雅辛奖Yashin Award)——是授予每屆世界盃上表現最優秀的守門員,於1994年首次頒發獎項[44]
  • 國際足協公平競技獎FIFA Fair Play Award)——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週保持著公平競爭的良好紀錄的球隊,只有晉身賽事第二圈的球隊才可以列入獎項提名名單當中,於1978年首次頒發獎項[45]
  • 最富娛樂性的球隊Most Entertaining Team)——由公眾人士選出每屆世界盃決賽週最富娛樂性的球隊,於1994年首次頒發獎項。
  • 吉列最佳年青球員Gillette Best Young Player)——賽事中表现最优秀的21歲以下的年青球員,由於該獎項是由吉列公司出資贊助,因此冠以Gillette的名稱,於2006年首次頒發獎項[45]

世界盃全明星隊(All-Star Team)是賽事表現最佳的球員,組成一隊全明星隊。1998年開始頒發。

紀錄及統計數據

球隊

世界盃冠軍次數截至2006年世界盃為止,巴西得5次冠軍排名第一,意大利得4次冠軍排名第二,聯邦德國西德,即現時的德國)得3次冠軍排名第三。克羅地亞1998年,成為首次晉身決賽週便取得季軍的國家足球隊。

2002年以前,世界盃決賽阶段比赛都由一個國家承辦,但在2002年,首次由兩國(日本南韓)聯合主辦。該屆亦為首次在亞洲舉辦的世界盃(決賽週)。

至今只有一支南美球隊曾經在歐洲大陸奪得世界盃冠軍,就是巴西瑞典舉行的1958年世界盃奪得世界盃的一次。巴西是已有7个世界杯得主中唯一一支没有在本土夺冠的球队,也是所有国家中唯一一支参加过所有18届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的球队。

個人

兩個球員一同成為出席世界盃最多屆的球員;他們是墨西哥卡巴渣(Antonio Carbajal)和西德馬圖斯,他們共出席過五屆世界盃[46]馬圖斯在決賽週共出戰25場,成為出場最多的球員[47]巴西比利成為唯一贏得三屆世界盃的球員[48]

入球最多的球員是巴西的朗拿度,在三屆賽事共射入15球。西德的梅拿排第二,在兩屆賽事共射入14球[49]第三位是法國方亭(Just Fontaine),在1958年中共射入13球,兼在每場至少取得一球,亦成為單屆賽事入球最多的球員[50]

西德的碧根鮑華是唯一以隊長和教練身份捧盃的人,他分別於1974年以隊長身份捧盃,再在1990年以教練身份帶領西德第三次贏得冠軍[51]。巴西的薩加路(Mário Zagallo)亦先後在1958年和1962年以球員身份取得冠軍,再在1970年以主教練身份帶領巴西奪冠[52]意大利的波素(Pozzo)是唯一帶領自己球隊捧走兩次冠軍獎盃的主教練[53]。所有冠軍隊伍之教練都是「土炮」(即國籍和所屬隊伍一樣)。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2006 FIFA World Cup™ broadcast wider, longer and farther than ever before, FIFA.com.
  2. ^ England National Football Team Match No. 1, England Football Online.
  3. ^ British PM backs return of Home Nations championship. Agence France-Presse. [December 16].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4. ^ History of FIFA - FIFA takes shape, FIFA.com.
  5. ^ 'The First World Cup'. The Sir Thomas Lipton Trophy. Shrewsbury and Atcham Borough Council (2003年10月10日)
  6. ^ History of FIFA — More associations follow, FIFA.com.
  7. ^ Reyes, Macario (October 18, 1999). VII. Olympiad Antwerp 1920 Football Tournament rec.sport.soccer Statistics Foundation
  8. ^ The Olympic Odyssey so far... (Part 1: 1908–1964), FIFA.com.
  9. ^ History of FIFA - The first FIFA World Cup, FIFA.com.
  10. ^ Molinaro, John F. Lucien Laurent: The World Cup's First Goal Scorer. CBC. [May 6].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11. ^ FIFA World Cup Origin (PDF), FIFA.com.
  12. ^ Scotland and the 1950 World Cup. BBC. [2007-05-13]. 
  13. ^ Glanville, Brian. The Story of the World Cup. Faber. 2005: 44. ISBN 0-571-22944-1. 
  14. ^ Glanville, p45
  15. ^ Glanville, p238
  16. ^ Glanville, p359
  17. ^ Record number of 204 teams enter preliminary competition, FIFA.com.
  18. ^ FIFA Women's World Cup, FIFA.com..
  19. ^ Regulations Men's Olympic Football Tournament 2008 (PDF), FIFA.com.
  20. ^ FIFA Confederations Cup, FIFA.com.
  21. ^ 世界盃獎盃:大力神盃
  22. ^ Jules Rimet Trophy, FIFA.com.
  23. ^ 大力神杯,南方新闻网,於2008年11月4日查閱
  24. ^ FIFA World Cup Trophy, FIFA.com.
  25. ^ FIFA Assets – Trophy, FIFA.com.
  26. ^ FIFA World Cup qualifying: Treasure-trove of the weird and wonderful. FIFA. [December 23].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27. ^ 2010 World Cup Qualifying. ESPN. November 26, 2007 [December 23].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28. ^ 1938 FIFA World Cup France Preliminaries. FIFA. [December 27].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29. ^ England seeded for 2006 World Cup. BBC. December 6, 2005 [2007-12-24]. 
  30. ^ 此制度由1986年世界盃始設立。在以往一些事件例如1978年阿根廷6:0勝秘魯、1982年西德1:0勝奧地利等,參與「尾場」的球隊能知道「早場」球隊的賽果,以改變戰略從中獲益,還會使用俗稱「走線」的讓賽,使自己能「選擇」對戰那些隊伍1978年阿根廷1982年西班牙, CBC Sports.
  31. ^ Regulations of the 2010 FIFA World Cup (PDF), (40–41頁), FIFA.com.
  32. ^ Formats of the FIFA World Cup final competitions 1930–2010 (PDF). FIFA.com. [January 1].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33. ^ Uruguay 1930. BBC. April 11, 2002 [May 13].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34. ^ France 1938, BBC. 2002年4月17日
  35. ^ Asia takes World Cup center stage. CNN. June 3, 2002 [January 1].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36. ^ Brazil will stage 2014 World Cup. BBC. October 10, 2007 [January 1].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37. ^ Rotation ends in 2018. FIFA.com. [October 10].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38. ^ Socceroos face major challenge: Hiddink, ABC Sport, December 10, 2005. Retrieved on May 13, 2006.
  39. ^ FIFA Assets – Mascots, FIFA.com.
  40. ^ This follows FIFA's consideration that the national teams of Czechoslovakia/Czech Republic, Yugoslavia/Serbia and Montenegro/Serbia, and USSR/Russia are combined respectively for record-keeping. Planet World Cup - All time table. Planet World Cup. [January 26].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41. ^ Brazil. CNN. [December 29].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42. ^ 1950年世界盃並沒有一場正式的決賽舉行,當年由烏拉圭隊巴西隊瑞典隊西班牙隊進行單循環小組比賽決定誰獲得冠軍。但烏拉圭隊以2:1擊敗巴西隊的一仗是小組分數領先的兩隊的對戰,勝負決定冠軍得主,碰巧亦是該屆比賽最後兩場比賽之一,烏拉圭獲勝後奪得冠軍,故此這場比賽常被當作1950年世界盃的「決賽」FIFA World Cup™ Finals since 1930 (PDF) ,同樣地,同時舉行的比賽,瑞典隊3:1擊敗西班牙隊獲得季軍
  43. ^ Golden Ball for Zinedine Zidane. Soccerway. July 10, 2006 [December 31].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44. ^ Kahn named top keeper. BBC. June 30, 2002 [December 31].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45. ^ 45.0 45.1 FIFA Awards. RSSSF. May 18, 2007 [January 8].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46. ^ Yannis, Alex. Matthaus Is the Latest MetroStars Savior.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10, 1999 [2007-12-23]. 
  47. ^ World Cup Hall of Fame: Lothar Matthaeus. CNN. [2007-12-23]. 
  48. ^ Kirby, Gentry. Pele, King of Futbol. ESPN. July 5, 2006 [2007-12-23]. 
  49. ^ Chowdhury, Saj. Ronaldo's riposte. BBC. June 27, 2006 [2007-12-23]. 
  50. ^ Goal machine was Just superb. BBC. April 4, 2002 [2007-12-23]. 
  51. ^ Brewin, John. World Cup Legends - Franz Beckenbauer. ESPN. December 21, 2007 [December 31].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52. ^ Hughes, Rob. No Alternative to Victory for National Coach : 150 Million Brazilians Keep Heat on Zagalo.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March 11, 1998 [December 31].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53. ^ 1938 France. CBC. [December 31].  已忽略未知参数|accessyear= (帮助);

外部連結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