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性演化理論: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Poem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Cewbot留言 | 贡献
cewbot: 規範多個問題模板:合併維護模板
第1行: 第1行:
{{多個問題|
{{expand English | 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 | time = 2017-1-28}}
{{expand English | 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 | time = 2017-1-28}}
{{expert | time = 2017-1-28}}
{{expert | time = 2017-1-28}}
{{unreferenced | time = 2017-1-28}}
{{unreferenced | time = 2017-1-28}}
}}
'''中性演化理論'''全稱為'''分子演化的中性理論'''({{lang-en|'''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簡稱為'''中性理論'''。是日本遺傳學家[[木村資生]]在1968年早期所提出的一種[[演化]]理論。
'''中性演化理論'''全稱為'''分子演化的中性理論'''({{lang-en|'''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簡稱為'''中性理論'''。是日本遺傳學家[[木村資生]]在1968年早期所提出的一種[[演化]]理論。



2017年2月3日 (五) 07:37的版本

中性演化理論全稱為分子演化的中性理論(英語: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簡稱為中性理論。是日本遺傳學家木村資生在1968年早期所提出的一種演化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在分子遺傳學的層次上,基因的變化大多數是中性突變英语neutral mutation,也就是對生物個體既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的突變。由於中性突變並不受自然選擇影響,因此中性理論也曾被認為是與查爾斯·達爾文自然選擇論處於競爭狀態。另外木村資生提出突然變異產生的蛋白質和原本的蛋白質之間沒有適應性的差異時的突然變異則稱為中立突然變異的理論。

不過現今的演化生物學家認為,自然選擇理論與中性理論是能夠並立且互補的。例如木村資生本人便曾在1986年說:「此理論並不否認自然選擇對於適應演化上的方向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