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書摘

《梭羅散步》:跟著自然書寫之父成為「行者」

2023年12月18日
摘錄自柿子文化;文:亨利.梭羅
編按:自然書寫之父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生於19世紀的美國,著有知名散文集《湖濱散記》,而本次摘錄的片段則出自梭羅1851年在康科德中學首次發表的演講內容《梭羅散步》,這份講稿雖然才短短2萬字,卻蘊藏梭羅實踐了幾十年的生活哲學,以及他對自然原始的觀察及思想精華。

《梭羅散步》雖然才2萬字,卻蘊含作者實踐了幾十年的生活哲學。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Irina Iriser(unsplash)

相對於文明中的自由與文化,我想為自然說句話,為絕對的自由和野性發聲。我不想將人類視為社會的一分子,我想將人類視為棲居大自然的生物,屬於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話會說得偏激,但這是為了表達我有多堅決,畢竟替文明辯護的人夠多了。那些就交給神職人員、學校委員和你們就好。

懂得「行走」的人,或懂得散步這門藝術的人,我這輩子只遇過零星幾個,他們可說是擁有散步的天賦。

步行的另一詞彙「漫步」(saunter)的來源頗具詩意,中世紀時有人會悠閒地在鄉間漫遊,佯裝自己要去聖地朝聖(à la Sainte Terre),尋求施捨。後來小孩子見了他們會大叫:「又一個朝聖的(Saunte-Terrer)!」於是Saunterer就變成了「朝聖者」。

有人朝聖只是掛在嘴上,但永遠不會去,他們只是遊手好閒的人或流浪漢。但對於真正踏上朝聖之路的人來說,「朝聖者」一詞不帶貶意,而我提到的散步者,也正是此意。

另外,也有人認為漫步一詞出自「sans terre」,意思是沒有土地和家園。其實往正面想,它的意思是指不拘泥於固定的一隅,以四海為家,而這正是成功散步的祕訣。老是枯坐在家裡的人才是最貧窮的乞丐,真正的散步者比較像蜿蜒的河流,尋找著通往大海的捷徑。但我比較喜歡前一個解釋,那可能才是真正的詞源。

我們每一次散步都是一次遠征,藏在內心的隱士彼得[1]會鼓吹我們踏上旅程,從異教徒手中奪回聖地。

說實話,我們都只是沒骨氣的遠征隊,現在甚至只是行走的人,也缺乏堅持不懈、永不停歇的精神。我們的遠征都只算踏青出遊,晚上都會返回舊壁爐邊,且旅程有一半是循原路回頭。

我們也許應該抱著冒險犯難、絕不回頭的精神,踏上最短的路線,準備將防腐的心臟送回家[2],成為荒棄王國的遺物。如果你準備好離開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小孩和朋友,和他們天人永隔[3]──如果你已償還債務,立下遺囑,安排好所有事務,成為自由之身,那你就準備好散步了。

以我的經驗來說,我和我的旅伴(我有時散步是有伴的)總喜歡幻想自己是新時代,甚或是舊時代的騎士團。但我們不是騎師、騎士、騎兵、騎馬者, 而是「行者」,我相信這階級更為古老光榮。仗義精神和英雄氣慨曾屬於騎士,如今存在於、或說沉澱於行者身上,可以說行走江湖的遊俠不再是騎士,而是行者。行者不屬於教會、國家和人民,他是第四個階級。

在這附近貫徹這一門高貴技藝的人,我覺得只有我們而已。不過,說老實話,如果把鎮民的話當真的話,多數人偶爾也會想要像我一樣去走一走,但他們卻辦不到。畢竟再多的錢都買不到悠閒、自由和獨立,這是散步必要的關鍵。

行者是神的禮讚,身分由天堂直接任命,你必須生而為行者,Ambulator nascitur, non fit(拉丁文:行者與生俱來,無法造成)。

有些鎮民會向我述說一段過往的回憶,說自己十年前散過一次步,沉浸在樹林中難以自拔,但我很清楚,不論他們怎麼裝腔作勢,想證明自己也是天選的行者,他們在那之後都只走在公路上。

當然,光是回想那一刻的存在,他們心靈便都暫時得到了昇華,即使是林中居民和盜賊,也是如此。

他來到青翠的樹林時,是一個愉快的早晨。

他聽到輕盈的樂音,是快樂的鳥兒在歌唱。

「我上次來到這裡,」羅賓漢說:「已是好久以前的事,我想在這���一會兒,用弓箭獵隻棕鹿。」[4]


梭羅對自然書寫的影響甚遠,也奠定了現代環境保護主義。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Imat Bagja Gumilar(unsplash)

註釋

[1]隱士彼得,或稱亞眠的彼得,他是法國的羅馬天主教教士,為十字軍東征的關鍵人物。

[2]十字軍東征戰士死於沙場,由於無法運回屍體,因此會將心臟防腐,帶回家鄉。

[3]暗示《聖經》馬太福音第十九章第二十九節:「無論誰為我的名而撇下房屋、弟兄、姊妹、父母、兒女或田地,都要得到百倍的賞賜,而且承受永生。」

[4]出自《羅賓漢傳奇》。


梭羅散步:枯坐在家裡的人,才是最貧窮的乞丐


圖片來源:柿子文化提供

作者: 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譯者: 章晉唯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23日
ISBN:9786267198872

真正的散步者像蜿蜒的河流,尋找著通往大海的捷徑。

找到做為人的生命平衡點,環境運動中最重要的經典之作,發行160年紀念全新中譯本,梭羅翻閱最多的精彩講稿文章。

《梭羅散步》是「自然書寫之父」亨利.梭羅於1851年4月23日在康科德中學首次發表的演講內容。創作於1851年至1860年之間,其中部分內容來自於他早期的日記。

梭羅一共讀了十遍這篇文章,這比他的任何其他演講稿都多。

梭羅於1862年去世後,當年6月,《梭羅散步》首次作為文章發表在《大西洋月刊》上,並於1863年首次發行於波士頓。

身為美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博物學家、散文家、詩人和哲學家之一,梭羅在他的作品中,始終在檢驗著生活的方式,從生活中、自然裡去感知周圍的世界,尋求自我培養和學習成長的方法,冀求以更自由地探索內在自我,以獲得神聖的洞察力。

這種方法正如他在《梭羅散步》中所表達的,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一個不斷探索的「行者」。這種探索本身的動機是希望發現生命中「更高的法則」,並學習如何透過它們來生活,找到實踐的智慧。

作者介紹

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美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博物學家、散文家、詩人和哲學家之一,有「自然書寫之父」的美譽。主要作品有《梭羅散步》、《湖濱散記》、《種子的信仰》、《野果》、《一個人的遠行》等。

梭羅是一位超驗主義先驅者,他最著名的書《湖濱散記》,即反思自然環境中的簡單生活。

梭羅的書籍、文章、散文、期刊和詩歌總計20多卷。他的貢獻與對後世的影響,包括了關於自然歷史和哲學的著作,其中包含了預見生態學和環境史的方法和發現,這是現代環保主義的兩個主要來源。

其文學風格,在於將對自然的密切觀察、個人經歷、精細的修辭、象徵意義和歷史傳說交織在一起,同時表現出詩意的感性、哲學的樸素和對實際細節的關注。文學的特點啟發了普魯斯特、海明威、葉慈等名家的思維。其觀點所強調的重新認識自然與人的關係,至今依然深具影響力。

梭羅也是一位廢奴主義者,他發表演說攻擊逃亡奴隸法,同時讚揚溫德爾.菲利普斯的著作,並為廢奴主義者約翰.布朗辯護。梭羅的「公民不服從」哲學更影響了列夫.托爾斯泰、聖雄甘地、馬丁.路德.金等著名人物的政治思想和行動。

2006年,《大西洋月刊》將梭羅評選為「百大美國形象人物」。

※ 本文摘自《梭羅散步》。轉載請洽柿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