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根據《食力》調查,有逾4成民眾不知道《食農教育法》已通過。到底食農教育該如何推動才能讓更多人重視呢?台灣好基金會李應平執行長表示,農業部身為統籌單位,需要帶頭啟發教育者對食農教育的想像力。若無法認識到食農教育的「可延展性」,對於食農教育的想像力就會很單薄。

採訪=林玉婷、郝致琪
撰文=郝致琪

根據《食力》調查,在《食農教育法》上路兩年後,仍有逾4成民眾不知道該法已通過。民眾究竟是不知道立法通過、但實則有在生活中接觸到內涵;還是對食農教育既不接觸、不知道、不期待、不感興趣、也不重視?長期深耕台灣在地、推動食農教育的民間組織認為該怎麼推動和改變才能讓民眾更有感?

由課綱出發作為教學系統架構 才能讓食農教育薪火相傳

台灣好基金會自2013年開始啟動「神農計畫」,從3間學校開始認養,為學童提供系統性的土地教育、開闢校田學習耕種、並引進社區農業相關資源的進駐、希望學校跟社區之間能夠產生更緊密的連結。待理念輪廓更清晰,確立「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和家庭認同」的三角模組後,便開始擴張合作學校,同時建立農老師的相關支持系統。2016年起開始了新��階段性規劃,主要是希望食農教育無論是在神農計畫之內或是之外,都能在108課綱實施後成為合作學校在校本課程中的元素。台灣好基金會李應平執行長表示,當食農教育成為課綱項目時,才有辦法在學校持續深耕發展,不會因為計畫的結束或校長換人而中止。


在長期和校方密切接觸的經驗中,李應平指出,108課綱一開始提出「素養教育」時,許多教師就像無頭蒼蠅一樣無所適從。對於求學和職訓的階段都受傳統教育、且以傳統學科為專業區分的教師來說,素養教育和其所學所長都是不相容的,既無從準備起、也不知道什麼是合適的教材,使教育現場陷入了一片混亂和焦慮。同理,食農教育如今作為跨領域的素養學習,在缺乏教學經驗的情況下需要導入更多的輔導與支持。

政府有責啟發教育者對食農教育的「想像力」與「可延展性」

李應平指出,雖然《食農教育法》通過了,但教育系統還沒準備好,徒留茫然的教師不知道要教什麼。對於教育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編教材,但食農教育不是一個科目,最重要的應該要從動手開始。李應平認為,農業部身為統籌單位,需要帶頭啟發教育者對食農教育的想像力。若無法認識到食農教育的「可延展性」,對於食農教育的想像力就會很單薄。食農教育在民眾生活中要真正成為一種對土地、環境和文化負責的關懷素養以及消費行為的選擇意識,而不只是停留於單點式的體驗。除了表面的種植體驗之外,讓民眾透過食農教育修復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改善人與生產過程的疏離,並體認到食在地、吃當季對於支持在地農業發展的重要性,才是食農教育真正的標竿所在。

【更多食育深度解析,請詳閱食力Vol.35季刊《2024食育力總體檢獨家揭曉!22縣市要補修的一堂食育課》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推廣滿意度】食農教育政策哪項最有感?7成以上民眾增加國產食材購買意願 惜食、飲食文化的感受度則較弱
2024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揭曉!台中市進步最多躍升10名 宜蘭、台東、花蓮、嘉義縣蟬聯4年五星殊榮
【農業與環境】以綠色永續貫穿產地到餐桌!花蓮台東連四年「霸榜」冠亞軍 苗栗大躍進擠入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