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一招發現汽車旅館針孔攝影機!資安專家提醒它也會駭人成「直播主」

出外旅行一進飯店,你的第一個動作是什麼?高雄一名女子選擇一個動作讓她意外發現對著床偷拍的針孔攝影機。

除了針孔攝影機,一名屏東女子在家洗澡意外發現電腦內的遠端遙控的偷拍木馬,將她的裸體影片PO上網,如何避免無預警成為隱私直播主,該如何防範?

除了有形的針孔攝影機,不管是出門在外或是住家,都需要提防在不知情下被偷偷安裝偷窺木馬。

家裡如果發現針孔,會是誰安裝的?在進行內文前,先賣個關子,答案在文章結尾公布。

家裡如果發現針孔,會是誰安裝的?
家裡如果發現針孔,會是誰安裝的?

在高雄小港區,一家汽車旅館於2022年5月發生一起偷拍事件,涉事的黃姓建築工人利用針孔攝影設備在房內偷拍,檢方調查後發現至少有46組房客的隱私被侵犯。去年2月,黃男因妨害秘密及違反個資法等罪名被判處3年10個月的徒刑。其中一名受害者陳姓男子要求賠償50萬元精神撫慰金,最終高雄高分院判決賠償25萬元。

最近,左營區一家知名汽車旅館也傳出類似事件,一名入住的年輕女性發現有人將內藏64G記憶卡的針孔偷拍裝置安裝在電源插座內。

高雄某汽車旅館驚傳一名網友入住後,竟在房間內發現針孔攝影機!
一名網友入住高雄某汽車旅館,在房間內發現針孔攝影機!
繼續閱讀

親友私訊幫寵物投票?當心 LINE 帳號秒被盜

【詐騙警訊】親友私訊:幫我參加寵物大公投?網路投票活動詐騙!注意LINE帳號安全


LINE 輔助認證詐騙帳密,又出現新手法!請留意:最近,詐騙集團以寵物投票活動為幌子,製作了多個釣魚網頁,如寵物大公投、萌寵攝影大賽等。他們會冒充受害者的朋友身份發送訊息,要求幫忙投票。由於投票網頁相當逼真,很多人不疑有他的幫「朋友」投票,不過不論投給哪一隻寵物,都會彈出「使用LINE進行授權投票」的頁面,要求填寫電話號碼、密碼和認證碼等相關帳號資訊。若不慎點入連結並輸入資料、填寫認證碼後,LINE帳號很可能就會直接被登出並遭盜帳號。呼籲大家收到FB、 IG 或 LINE 好友傳來類似「寵物網路公投、寵物投票大賽」或「小朋友跳舞比賽」等活動連結,請大家提高警覺,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連結。

收到這些惡意連結,除了不知情的朋友轉傳分享之外,那就是親友的帳號已經遭到盜用。刑事警察局提醒,最近有民眾收到好友私訊要求參加各種投票活動,但點擊連結後會導致LINE帳號被盜用,引發其他詐騙案件。請大家收到不明連結時不要隨意點擊,更不要提供個人資訊。一旦填了資料,你的其他親友可能就會開始收到冒用你名義的詐騙訊息,甚至要求借錢救急。😮

繼續閱讀

與其悼時來不及說,不如現在好好收-別讓數位遺產變成棘手事

據估計,目前大約有 3 千萬個 Facebook 帳號屬於已故用戶所有。此外,一項由牛津大學所做的研究也指出,到了 2100 年,這數字可能高達 49 億,最低也有 14 億

現代人的生活與網際網路緊密交織,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在網路上留下大量的數位足跡,簡單一句話就是,與我們相關的資訊四處遍布。問題來了,當我們過世或無法行動時,這些資訊該何去何從?

重點預覽

🔻當數位資產變成數位遺產

🔻數位遺產規劃七重點

🔻未整理的數位遺產可能的七種風險?

🔻Gmail 等四個數位遺產設定:確保長眠前可以安心說再見

🔻平時就要保護您的身分和個人資訊

為何整理數位資產要及時?



一名女性被男友殺害,她的 Facebook 上有著她與男友的合照,但她的家屬無法登入刪除這些照片。如果你是家屬你會選擇同意刪除帳號還是保有對去世親人的相關回憶?這是在《如何在網路時代好好說再見》一書中分享讓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之一。書中也提到一名女兒在父親驟逝後,必須接手其網路書店未完成的訂單。由於她不是經營者本人,因此無法關閉網路書店。


我們在數位生活當中會到處留下痕跡,一旦我們過世或生病而不再活躍於網路,這些就變成了所謂的數位遺產,包括我們在網路上所做的任何事情,例如:電子郵件、社群媒體帳號、照片、文件、網路購物帳號,以及政府和醫療相關的帳號。本質上,這些就是我們在數位生活當中所做的一切事情。

即使我們已經不在人間,我們的數位遺產還是依然存在,所以,您很重要必須思考的就是,這些遺產該交由誰接管,以及該如何處理。有些人會在遺囑當中註明該如何處理他們的數位遺產,或者透過特殊的工具來決定當他們離開之後讓誰存取。

數位遺產規劃七重點


當您在做數位遺產的規畫時,您有一些可以考量的重點:

繼續閱讀

AnyDesk 承認遭駭,強烈建議使用者改用最新版本,並變更密碼

2024 年 2 月 2 日,遠端桌面連線軟體 AnyDesk 出面確認該公司遭到駭客攻擊,營運系統遭到未經授權存取。根據 BleepingComputer 報導,該公司在伺服器出現異常之後發現自己遭到駭客入侵並竊取了原始程式碼與程式碼簽章私密金鑰。


儘管 AnyDesk 並未揭露有關資料外洩的細節,但 BleepingComputer 在報導中指出有原始程式碼與程式碼簽章憑證在此次攻擊中遭竊。

繼續閱讀

App 要求追蹤,該允許嗎?如何在個人化體驗與個資外洩風險間取得平衡?

使用手機時看到追蹤活動的要求,你會點選「允許」或「要求 App 不要追蹤」?

使用手機時看到追蹤活動的要求,你會點選「允許」或「要求 App 不要追蹤」?

應用程式要求追蹤的四種原因


應用程式通常在以下情況下會要求追蹤:

  1.  廣告和行銷目的: 許多免費應用程式透過廣告賺取收入。這些廣告商通常希望追蹤使用者的行為,以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廣告體驗。
  2. 用戶分析和改進: 有些應用程式會蒐集使用者行為數據,以進行用戶分析和改進應用程式功能,從而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3. 個性化服務: 某些應用程式可能希望追蹤使用者的活動,以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或建議,例如社交媒體平台、音樂流媒體服務等。
  4. 合規要求: 在某些情況下,法規可能要求應用程式蒐集特定的數據,例如金融應用程式需要符合防欺詐法規。

在這些情況下,應用程式通常會向使用者發出通知,詢問是否同意追蹤,這樣使用者就可以選擇是否分享他們的數據。使用者應該仔細閱讀這些通知,了解應用程式追蹤的具體目的。

是否應該允許應用程式追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