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加入會員,專屬活動優先通知!

政府回絕「週休三日」提案,但員工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浪潮不會停止

政府回絕「週休三日」提案,但員工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浪潮不會停止

疫情開啟了人們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渴望,期望自己能更掌握人生自主權。

Shutterstock

延燒許久的「週休三日」話題,在端午連假後迎來初步結論。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和勞動部以金融結匯、股市交易及學生受教權等諸多理由提出反對,認為在公共行政、產業、教育等配套措施未臻完備前,不宜貿然實施。然而,在工作與生活平衡訴求和疫後職場轉換潮的帶動下,這個議題仍然值得企業界及早因應。

習慣週休二日超過20年的台灣,2023年終於跨入「週休三日」的討論圈。

勞動節前夕,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起「讓台灣成為東亞第一個週休三日的國家」提案,隨即通過群眾連署和附議門檻,除了政府機關必須正式回應,更在媒體輿論和社群平台引發激辯。

6月底,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和勞動部回覆,週休三日涉及諸多法規的修正,對經濟、交通、醫療、照護、治安、國防、民生等各方面,均有重大影響,有待周延配套與高度社會高共識,方可進一步討論、實施。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解釋,當前「缺工」情況嚴重,若再減少工時、增加休息時間,各行各業人力恐更吃緊。

不過,經過三年來的疫情洗禮,勞動現場的作業模式和氛圍都出現巨大變化,員工亟欲掌控工作和人生的自主權,讓週休三日不再是無法實現的白日夢,而是有可能發生的未來情境。

追求工作與生活更平衡,多休一天不行嗎?

回歸原點,這宗提案所為何來?當然是衝著台灣「過勞之島」的惡名!

台灣工時之長在世界各國名列前茅。 資料來源/勞動部網站

檢視官方統計,台灣勞工在2021年的平均年總工時多達2,000小時,雖比歷年水準略低,卻仍高居全球第4。加上2023年多達6次的「補班日」,引發不少民怨,更使相關話題加劇發酵。因此提案者主張,週休三日可減少員工離職率、增加家庭時間和工作效率。

回顧過往,台灣自1998年試行「隔週休二日」,2001年起全面實施「週休二日」制度,總算跟上先進國家上路近百年的假勤模式。

其實,「週休三日」並非新概念,北歐五國之一的冰島,早在2015~2019年就進行大規模實驗,同步將每週工時從40小時降低到35~36小時,目前包括:英國、比利時、西班牙、丹麥等國,都陸續展開推廣計畫。

如倡議團體「4 Day Week Global」便與智庫單位Autonomy、牛津和劍橋大學合作,對合計員工數近3,000人的61家英國公司,進行為期半年的週休三日實驗,結果發現,女性更受惠於這項改革,不僅明顯減少員工過勞狀態,更同步提高了工作產值與生活滿意度。實驗結束後,逾9成企業仍繼續實施週休三日。

不少國家都開始試行週休三日。 圖片來源/4 Day Week Global

過去,台灣也有標榜休假天數超越法規水準的幸褔企業,可是,背後卻伴隨著工時更集中、或薪資福利跟著縮水的副作用。

殊不知,這波週休三日浪潮訴求的是:100%薪水、80%工時、100%產能的「100-80-100」模式,強調在無損待遇和效率的前提下,每週不妨讓員工多休一天,贏取更高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說來也巧,「週休二日」的誕生,便源自1920年代末期的經濟大蕭條,當時為提升整體就業率,政府和資方索性將工時分給更多求職者,美國政府在1932年正式規定工作日為每週五天,成為先進國家標準。想不到疫情震盪、景氣起伏的百年後,又興起周休三日的呼聲。

疫情開啟潘多拉盒,重新審視工作流程與作業模式

不可諱言,此刻推動週休三日的確存有許多障礙,比方,股市交易是否也要跟著減少一天?政府單位日前回覆即估算,此舉可能每年短少300億元證交稅收入。再者,諸如:學校、醫院、政府單位等公家機構,假使跟著減少營業時間,對學生的受教權和公共服務品質是否會有負面影響?無怪乎人力銀行調查指出,現階段勞資雙方在這議題還頗有共識,僅不到2%資方覺得可行,勞方也只有15%持贊成態度。

然而,新冠疫情席捲全球這三年來,不僅開啟了遠距工作和在家上班等嶄新模式,也讓工作與生活的界線變得更為模糊,更使許多人體認到心靈健康、個人休閒與家庭生活的重要性。著有《重新設計工作》(Redesigning Work)的倫敦商學院教授琳達·格拉頓 (Lynda Gratton)便觀察,疫情開啟了人們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強烈渴望。

從近來輪番在各國掀起的大離職潮、混合辦公實驗、抑或週休三日爭辯聲浪,都反映出這樣的趨勢。

週休三日的好處多多,但實施起來的挑戰也不少。 圖片來源/zavvy

也因此,即便週休三日尚非主流意見,在執行上也有挑戰,但為爭取人才、營造友善職場、因應未來趨勢,企業仍得開始積極準備,提早展開居家上班���混合辦公、彈性工時、家庭和托育支持等嘗試措施,也可藉此重新審視既有的作業流程跟考核制度,減少無謂的會議和隱形工時,逐步累積勞資雙方的信任感。

位於德國布蘭登堡、已實施週休三日風潮的遊戲設備製造廠Spiel-Bau,總經理Fabian Lorenz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說,「我們收到了更多履歷,而且吸引到很多年輕人,」他認為,員工求職的考量已經不再僅限於薪酬,而是能擁有多少空閒時間,自外於這股風潮的企業,往後可能陷入競爭劣勢。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很難想像每週要工作六天的昔日生活。或許再過不久,週休三日也會成為你我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職場常態。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高宜凡/天下永續會研究副總監

天下雜誌未來事業部「永續會」研究副總監,在財經媒體領域打滾十餘年,跑過產業管理丶環保、能源、氣候變遷、建築美學等路線,採訪足跡遍及日本、東南亞、德國、英國、法國、瑞士、丹麥、非洲等地,一路見證CSR和ESG風潮的興衰起伏,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服務期間,曾實地參與五次聯合國氣候會議,希望在企業奔向永續轉型的歷史當口,貢獻些許個人淺見。

《流域共好》打開流域,打開40年的關渡大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