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貧血又頭暈一驗大腸長瘜肉 醫列7疾病害缺鐵

2024/06/26 20:54

醫師表示,如果是突發性的缺鐵性貧血,可能就要注意是腸胃疾病引起的慢性血液流失問題;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已經退休的王先生,最近莫名貧血、頭暈卻查不出原因,就醫進行內視鏡檢查,發現有胃潰瘍,在腸道內更發現數顆大腸瘜肉,所幸病理報告顯示只是腺瘤,進行內視鏡手術切除,阻止演變成大腸癌的可能。醫師鄭泓志提醒,如果是突發性的缺鐵性貧血,可能是腸胃疾病引起的慢性血液流失,應留意是否有瘜肉、痔瘡、乳糜瀉、胃炎、潰瘍、大腸癌、胃癌,7大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的腸胃疾病。

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在臉書粉專「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發文指出,根據美國胃腸病學會(AGA)在2020年針對缺鐵性貧血(IDA)進行胃腸道評估的臨床指南中建議,對於沒有明顯失血來源的缺鐵性貧血患者,需進行詳細的胃腸道評估。

他表示,許多人可能會認為貧血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但如果是突發性的缺鐵性貧血,可能就要注意是腸胃疾病引起的慢性血液流失問題,以下是7大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的腸胃疾病。

●瘜肉:大腸和小腸瘜肉可能導致慢性出血,引發缺鐵性貧血。

●痔瘡:痔瘡可能導致慢性或間歇性出血,而這種出血可能導致鐵質損失,進一步引起缺鐵性貧血。

●乳糜瀉:患有這種病的人攝入含麩質的食物後,小腸黏膜會發生損傷,可能會影響鐵質等的吸收,因此長期下來可能會演變成缺鐵性貧血。

●胃炎:特別是與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 感染的萎縮性胃炎,會破壞胃壁細胞,導致胃酸分泌不足或缺乏,可能會影響口服鐵劑的吸收,進而導致缺鐵性貧血。

●潰瘍:無論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都可能引起慢性出血,這是缺鐵性貧血的常見原因之一。這種出血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導致病人體內鐵質的明顯流失。

●大腸癌:大腸癌可能導致慢性出血,這是引發缺鐵性貧血的常見原因,尤其是其他引起缺鐵的因子不存在時。在更年期後婦女和一般男性的缺鐵性貧血患者中,有8.9%是大腸癌導致。

●胃癌:胃癌會使胃黏膜損傷並引起慢性出血,而胃癌相關的病變可也會影響鐵質的吸收和利用。在更年期後婦女和一般男性的缺鐵性貧血患者中,有2%是胃癌等上消化道腫瘤導致。

全面檢查 「腸」保健康

鄭泓志提到,根據美國胃腸病學會(AGA)針對缺鐵性貧血檢測,建議使用鐵蛋白45ng/mL的臨界值,而非傳統的15ng/mL,並且特別提醒,若是慢性腎病或有慢性發炎問題的患者,還要配合C反應蛋白、運鐵蛋白飽和度或可溶性運鐵蛋白飽和度等其他檢查,更精確診斷缺鐵性貧血。

●上下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對於患有缺鐵性貧血者,推薦進行胃鏡和大腸鏡檢查,排除如腫瘤、瘜肉、潰瘍、發炎等腸胃的嚴重病變,可以幫助患者更早發現問題,提高治療效果。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如果內視鏡檢查未發現明顯問題,可以進行幽門螺旋桿菌呼氣試驗或糞便抗原檢測,如果檢測結果呈陽性,建議進行治療,這有助於改善缺鐵性平寫並減少胃潰瘍的風險。

●血清學檢測:對於可能是乳糜瀉的患者,會先進行血清學檢測。如果結果呈陽性,則可能需要進一步進行小腸活體組織檢查來診斷。

鄭泓志總結,對於缺鐵性貧血患者來說,能進行全面的胃腸道檢查非常重要。這不僅可以找出導致營養不良的根源,也能夠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的胃腸疾病,進而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和預後。如果發現自身或親友有相關症狀,請盡快就醫,並依照醫療指引進行檢查和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