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notice-title img

🔥 雙重好禮只到 07/10 🔥

訂閱送 2024 下半年理財攻略

訂一年加碼抽 東京機票 ✈️



不再提醒

若中國大陸選擇隔離而不是封鎖台灣

兩岸關係在賴清德政府上台、特別是他發表就職演說後,始終停留在緊繃情勢。圖為福建海警艦艇在海上進行編隊航行演練。 新華社
兩岸關係在賴清德政府上台、特別是他發表就職演說後,始終停留在緊繃情勢。圖為福建海警艦艇在海上進行編隊航行演練。 新華社

本文共1834字

經濟日報 嚴震生

兩岸關係在賴清德政府上台、特別是他發表就職演說後,始終停留在緊繃情勢。大陸環台的「綜合執法演練」步步逼近台灣。兩岸間的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早已形同虛設,海峽中線(median line)默契也不復存在。來自中國大陸的無人機,沒事就進入我國空域,造成極大的困擾。最近更因大陸快艇竟然直闖淡水河口,進入漁人碼頭上岸,讓國人開始擔憂究竟北京口袋中還有什麼工具尚未使用?

北京對台灣可能採取的行動,或可說是其手中的選項究竟有哪些?第一、陸海空對台灣進行全面軍事攻擊,包括登陸進行地面或是城市戰;第二、僅攻擊佔領外島,如烏坵、東引、金門、馬祖,甚至是澎湖;第三、僅對台灣發動飛彈攻擊,以摧毀軍事目標及重要基礎建設為目的;第四、對台灣發動圍島的軍事封鎖(blockade),切斷對外交通及貿易,當然也讓台灣無法獲得進口所需的石油與天然氣。

以上包括封鎖在內的行動都屬於戰爭的範疇,但若中共選擇隔離(quarantine)外島或台灣本島,就進入最近國內經常討論的灰色地帶(gray zone)戰略。由於隔離並沒有侵犯到一個國家的土地或主權,因此基本上不構成戰爭行為。國際社會對不屬於戰爭行為的隔離,究竟會做出什麼回應,值得我們台灣人深思與探討。

1930年代,歐洲的局勢逐漸緊張,美國國內充斥孤立主義,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總統知道要介入歐洲的衝突幾乎沒有可能,因此他提出對侵略國所造成全球失序的蔓延,採取一個國際規模的隔離,以取代美國當時的中立政策及不介入主義。儘管他主張使用經濟施壓,但與積極的軍事回應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古巴飛彈危機時,根據當時國防部長麥納瑪拉(Robert McNamara)的說法,美國宣佈對古巴進行隔離,而不是封鎖。不過,由於媒體對這兩個字的差異並沒有刻意區分,因此經常替代使用,而中文的報導幾乎都是採用封鎖。

封鎖是阻止特定地區旅行及貿易活動的進行,是一種戰爭行為。隔離則是防止所有攻擊性武器及設備進入該地區。根據1856年的《巴黎海洋法宣言》(Paris Declaration Regarding Maritime Law)及後續1909年《倫敦海戰宣言》(London Declaration Regarding Naval War)等,海上的封鎖與禁運(embargo)不同,後者是一種經濟制裁行為,通常來自於類似聯合國的國際組織,希望改變某一個國家的行為,遵守其同過的決議。

若是台海發生衝突,國際社會可能對中國大陸採取禁運,但這個行為不適用於兩岸關係。除此之外,由於北京長期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即使它有可能對台灣進行封鎖,但也會避免使用這個屬於國與國戰爭狀態的選項。在此情������,隔離是否有可能成為北京一個偏好的選項?

兩年前,美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就表達中共可能採用隔離政策的觀察,也提出包括對中國採取經貿制裁、漠視隔離、摧毀隔離的軍力、及反封鎖等美方回應的選項。不過,這篇報告指出北京在兩岸的經濟與綜合國力上佔上風、美國必須直接施壓方有可能打破隔離、反封鎖不太可能奏效,且美國要付出的軍力將會非常浩大。基本上,撰稿人的建議乃是隔離並非一個低風險的選項,衝突的機率極易升高,因此雙方都不要等閒視之。

日前華府著名智庫國際暨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發表一篇多位研究人員共同產出名為「中國如何能做到隔離台灣」(How China Could Quarantine Taiwan)的綜合報告,再度將隔離的議題炒熱。

這篇報告將隔離定位為由執法單位所主導、控制一塊特定區域海洋或空中交通的任務,認為中國將會由海警單位和其它相關部門進行灰色地帶的任務,軍方僅會擔任配合的角色,不會強出頭。這項隔離不至影響台灣人民的生活,但目標可能是阻止美國軍售中華民國的武器與設備運抵台灣。

我們當然擔心中國大陸對台灣採取本文一開始所提到的各項軍事行動,但也不能忽略對岸用海警單位進行的隔離。我們海巡署的船隻儘管數量、裝備、噸數都與大陸海警的船隊有相當的差距,政府除了要針對國軍進行人員與裝備的加強,同時也不能忽視海巡人員的訓練。畢竟如果對岸使用海警船進行隔離政策,我們不可能以國軍進行回應,海委會及海巡署是否已開始著手應對措施?

(作者是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上一篇
年金改革 借鏡日本經驗
下一篇
財務碳排對投融資的影響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