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成不回歸中職選秀了?固然吳念庭、陳聖平很優秀,但富邦將錯過翻轉命運的機會

文/劍花Charlie

張育成宣布參加小聯盟復健賽,在中華職棒選秀即將到來的現在,似乎暗示著國防部長不會在今年回歸。對於手握狀元籤的富邦而言,考慮到有吳念庭跟陳聖平兩位旅外大物即將海歸,似乎不用找回張育成也能有效補強?

但無論從「Win Now」還是未來的觀點出發,張育成不回歸將會是富邦的巨大損失!不過箇中關鍵在於,他是否能複製經典賽強大砲火跟在大聯盟的頂級守備,成為中職頂尖游擊砲;還是這一切都只是人們對海歸的迷信呢?他又真的是比吳念庭、陳聖平更好的選擇嗎?

.

🔥更多最新 運動視界 精選好文:

年輕防守好的內野中線即戰力?富邦會先挑吳念庭還是陳聖平?

MLB���新守位新氣象,七位轉換守位的球星本季至今表現究竟如何?

現象級的新人年上半季:Victor Wembanyama 震驚世人的 7 場球

.

台灣史上最強野手 ? 從打擊跟守備觀察

張育成在美國打擊成績不好,然而在中職恐怕無人能敵 ! 首先從成績來看,張育成在3A的生涯打擊成績有108wRC+的水準,證明了他在比中職更高水準的聯盟也能繳出優於平均的表現。當然,3A資歷不代表一定能轉換到中職,但我們可以從其他數據著手。

回顧一下國防部長在經典賽的超凡表現

強大的打擊:超越吉力吉撈鞏冠的力量 過去評量一名打者的擊球實力,通常會用平均擊球初速 Average Exit Velocity來衡量,跟投手球速一樣,以平均值來判斷。但這幾年的研究指出這不是最好的指標,因為投手直球每一球速度都差不多,不會落差太大;然而就算是像大谷翔平那樣擊球初速93英哩的強打,也會打出66英哩的鳥滾,這使得在衡量打者時,使用平均擊球初速就不是那麼精確。

另一種方式則是使用最大擊球初速,請看下圖,相對於平均反而有稍好的預測力 :

用2022年的最大初速與2023年的xWOBAcon比較,預測力稍微優於右側的平均初速 因此,以灼見運動數據曾經紀錄的2023中華職棒最大擊球初速這篇貼文來看,張育成去年109.7英哩 ( 175.5 km ) 可以直接排到第六名;若以生涯最速的111.3英哩來算 ( 179 km ) ,他可以直接空降第二名 ! 可見他的力量在中華職棒是相當強大的,甚至能比下吉力吉撈鞏冠等怪力男!

不過,The Athletic 專欄作家 Eno Sarris開發的Best Speed 預測力更好,固然張育成去年打席數過少,無法列入排行。但筆者自行計算後,張育成可是有大聯盟PR63的水準,還贏過Trea Turner、吉田正尚等名將。

.

🔥更多最新 運動視界 精選好文:

《小鐵如擬》Jrue Holiday或Damian Lillard 公鹿可以理解但只能嘆息的選擇

NBA》成為最強又如何? 團隊大於個人的塞爾提克

領航猿冠軍賽的領空:你相信名為林書緯的奇蹟嗎?

.

圖2 Best Speed與xWOBA的關係圖 紅點便是張育成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Best Speed越高,與該年分的xWOBA也就是能衡量打擊成績的預期加權上壘率有相當程度的解釋力,因此Best Speed越好對成績的確有正向幫助,再次佐證了張育成擁有優異的力量。

強大的打擊:超凡的長打威力

當然,球打的強勁,也必須是好的仰角才有可能形成仰角。放心,根據MLB數據 Barrel%,已經將兩者都計算進去,張育成的生涯成績是略優於平均的7.1%,因此也不用擔心他只是一直把球往地上砍,他的長打能力也是有大聯盟水準的。

然而,眼尖的球迷可能會發現上面的圖2中,張育成的xWOBA是在圖表左側的,明顯是低於平均,那為何明明有大聯盟等級的力量,卻無法取得相對應的成績呢? 原因出���本壘板紀律上,張育成的揮空率實在過高,今年又出現了追打率過高的問題,除了顯示他實在無法應對大聯盟的球路外,也產生了三振過高但保送偏低的窘境,因此總體成績相當難看。

張育成還一度成為Carlos Rodon無安打比賽的背景

強大的打擊:能改善本壘板紀律嗎?

那麼三振保送失衡的問題能在中職改善嗎? 綜觀張育成小聯盟生涯,在3A跟2A的三振率也都超過偏高的25%,因此也無法樂觀預期到中職後三振率能降低,但小聯盟時他的保送率相對於在大聯盟更高 ! 在2A跟3A都有9%以上的水準,固然無法取得他在小聯盟的追打率等數據,但可以推估主要問題是Contact而非選球,因此想用中職球路騙到他恐怕不容易 ! 有了更好的本壘板紀律,以及相對之下超強的擊球能力,說張育成打擊在中職能所向披靡我想並非過譽。

頂級游擊防守:與吳念庭的區別

另外,張育成的防守也是一絕,他的OAA,也就是用來衡量防守能力的進階數據,是相當有水準的+4。更重要的是這還是在109次守備機會中展現的,與他成績相同的響尾蛇新秀Geraldo Perdomo足足多花了400次才達成 ! 如果用非累積性的Success Rate Added 來算,張育成去年在游擊區的表現是聯盟前10% ! 筆者過去的文章中有更詳盡的說明,這裡就不贅述,總之你只要知道,張育成不但能在最高殿堂扛起最難守的位置,還能守得很好 !


▲請看國防部長的精采守備Highlight

.

🔥更多最新 運動視界 精選好文:

30 年來後無來者的罕見「大四喜」,難道真只有 Wembanyama 能破紀錄嗎?

能挑戰 GOAT 的,是 Wemby 還是 Luka?:25 歲未滿之 25 名新星

「推倒式重整」開啟 黃蜂正式成為聯盟最弱球隊

.

在大聯盟守得好就能在中職守的好嗎? 影響守備因素的核心關鍵是打者的擊球初速,這點中職絕對不如美職,故只要場地不要雷他,筆者樂觀認為就算是公認中職游擊守備最佳的江坤宇也難以匹敵。

而這正是他與守二壘跟角落的吳念庭最大區別所在,張育成不僅年齡比較輕,更重要的是國防部長可以鎮守游擊大關,而且可以是非常優異的防守者!此點也是富邦最欠缺的環節!

為何富邦需要張育成?

一、王勝偉不是長期游擊解答

那麼,張育成能帶給富邦什麼?從上可知,守游擊絕對能讓張育成的價值最大化,那富邦游擊需要人嗎?顯然需要,悍將目前的先發是王勝偉或池恩齊,前者已經40歲,本季OPS+僅有70上下,無論從年齡還是成績來看,顯然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有升級的空間。

二、富邦需要兼顧現在與未來

當然,以未來來說富邦擁有池恩齊,這位年齡只是王勝偉1/2的新秀。但他只是未來,並不是現在,在本季戰績比往年好看的情況下,富邦悍將不應該放棄能補強現在的機會!

同理也能套用在陳聖平上,他是位優異的中線野手,但難以期待在生涯在低階1A沒有平均實力、升到2A後小樣本通算wRC+只有61的他立刻在中職兌現期待,因此他也是未來,不是現在。

無論從未來還是現在的角度來考量,張育成比起吳念庭跟陳聖平,會是富邦悍將更好的選擇
圖片來源 : 運動視界

三、比起吳念庭,張育成是現在的最佳解 至於吳念庭,如前所述,一方面他年紀比張育成大了兩歲,然而根據國外研究,對職棒球員來說30歲正是巔峰與下滑的分水嶺,因此29、30這兩年可說是最後的巔峰,但31就已經是下滑的開端,因此這兩歲的差距十分巨大;另一方面,張育成能夠守游擊,而且是很好的游擊手,但吳念庭主要守二壘,光是這兩點就已經證明張育成是更好的選擇,遑論打擊上國防部長更具優勢。

.

🔥更多最新 運動視界 精選好文:

MLB》隊史最糟糕的簽約之一,Jose Abreu 遭到太空人釋出

成為新世代的「閃電俠」——Anthony Edwards 還差了多少步?

NBA 2023-24 賽季百大球員排名 – No. 1-10

.

四、升級富邦陣容,甚至衝擊季後賽?

此外,富邦這幾年積弱不振的核心問題,毫無疑問是野手群實力不佳!今年悍將投手群繳出聯盟最高的三振率,FIP也是聯盟最佳。但即便如此,得失分差依舊是負數,足見野手群乃問題核心,而且富邦野手比起其他球隊,更容易出現無法有人扛住的狀況,因此張育成到富邦,並不用擔心會產生嚴重的排擠問題。相較之下,假設去樂天還會排擠到林承飛、馬傑森;去兄弟會卡到岳東華、江坤宇;是以張育成對富邦的升級效果是非常顯著的,故他絕對是比吳念庭、陳聖平更好的選擇,甚至能在中信土投陷入傷病跟低潮、樂天野手集體當機、味全運氣不佳下,拉下其中一隊,搶下外卡名額!

無論張育成是否回國選秀,都祝福他一切順利,如果不回國,那就期待他能穿上光芒球衣在大聯盟奮戰吧!

總結

綜上,可見張育成本身的實力相當優異,無論打擊端還是守備端不僅當下無人能及,綜合實力可能是沒有台灣野手曾經到達的高度!另外本文又從富邦的角度出發,無論自現在還是未來的角度觀察,更能發現他們剛好欠缺一名游擊手,而且野手端也欠缺能帶起天花板的明星球員,更有機會在今年幫助富邦延長賽季!是以,若今年無法得到他,那很可能代表著富邦將錯過翻轉命運的關鍵時刻,毫無疑問是巨大損失!

.

🔥更多最新 運動視界 精選好文:

成為新世代的「閃電俠」——Anthony Edwards 還差了多少步?

【下一個世代】黃衫軍未來左右護法:張祖恩與盧孟揚

《Playoffs Star》Tyrese Haliburton的首次季後賽究竟帶來了什麼樣的內容與反思?

NBA》從點到面的進化 塞爾提克壓制「Luka」魔法的秘密

MLB》新守位新氣象,七位轉換守位的球星本季至今表現究竟如何?

.

本文數據參考 : 灼見運動數據& Rebas野球革命& Baseball Savant& FanGraphs Baseball

參考文章 : You Can't Fake Exit VelocitySarris: What is ‘Best Speed’ and what does it tell us about 6 scuffling b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