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停看聽】ETF也有下市危機!不是每檔都能「無腦存」?ETF下市能拿回錢嗎?

ETF成為投資新顯學!不論是想穩穩領息的存股族,還是看準趨勢的波段價差族,都紛紛布局ETF。上場殺敵當需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這場ETF戰局中,就靠Yahoo奇摩股市【ETF停看聽】幫投資人建構投資知識!

不同於買股票大起大落,ETF投資人多是想要穩穩賺,但你知道ETF也有下市風險嗎?自2003年台灣第一檔ETF問世至今,已有30多檔ETF黯然下市,ETF的下市標準為何?如何檢視手中的ETF有沒有踩雷?手上的ETF下市會變壁紙嗎?Yahoo股市帶你居安思危、遠離投資未爆彈!

不是每檔ETF都能「無腦存」,搞清楚下市門檻,檢視手中標的是否靠近警戒線!
不是每檔ETF都能「無腦存」,搞清楚下市門檻,檢視手中標的是否靠近警戒線! (krisanapong detraphiphat via Getty Images)

想靠ETF分散風險,卻不小心玩到下市?

買股票最怕買到問題公司,一旦遇到財報出狀況、公司倒閉等衰事,股票下市就淪為壁紙。股民投資由30家、50家股票組成的ETF,就是期待能分散風險、穩健投資,投資單一股票怕公司會倒,投資ETF總不會成分股公司同時倒閉,ETF應該安全許多?

ETF下市跟公司財報關係不大,一般來說,ETF如果價格跌太多、規模太小,就可能有被清算的風險,也就是一般投資人認知的「下市」。

當一家企業破產,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會優先賠償給有擔保債權��,再支付欠薪、資遣費給員工,接著輪到供應商等無擔保債權人,股東只能在所有債權人都得到全額償還後,才有可能從公司剩餘的資產中分到錢。

ETF則不同,ETF全名為「指數股票型基金」,由投信公司發行,本質上是基金,即使被清算,所有權也屬於投資人,而非發行ETF的投信。不過,清算金額是基於ETF持有的資產價值進行計算,會根據投資人持有的份額支付,金額可能會跟投資人一開始投入的價值不一樣。

廣告

雖然ETF下市後投資人還是能拿回錢,但時間上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也可能有填寫特定表格等程序要跑,投資人要花一些心力處理。

延伸閱讀》ETF也會下市!?條件有什麼?手上有這些ETF要留意!

ETF的下市標準為何?

根據臺灣證交所「ETF下市QA懶人包」,將ETF分為證券投資信託ETF與期貨信託ETF兩種,兩者的下市門檻各不相同。

以證券ETF來說,股票型、債券型、REITs等都歸類為證券ETF,下市條件為最近30日營業日平均規模低於終止門檻;股票ETF標準為1億,債券ETF則是2億。期貨ETF的話則是最近30日營業日的平均NAV(淨資產價值,Net Asset Value)累積跌幅達90%,或平均規模低於終止門檻(一般多為5000萬元)。

上述金額門檻並非絕對,詳情依ETF公開說明書所載「信託契約之終止」及「受益憑證之終止上市」事由以及相關法令規定。

當ETF要清算時,證交所會發布相關公告,包括下市標的、下市原因、清算流��等資訊。

高下市風險ETF特性不可不知!

近期募集的ETF新兵剛成立就有幾十億、上百億規模,「巨嬰」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更以1752億的募資規模寫下台股ETF里程碑,不過在以往ETF還沒這麼瘋狂的時候,ETF成立時的淨值規模多為幾億元,若操作順利,基金淨值應逐步擴增;或者有更多股民申購、基金追加募集,都會讓基金淨值愈來愈龐大。

當股票型及債券型ETF淨值退到剩1、2億元,可能是基金所持有的標的出現長期虧損,也可能是投資人從初級市場大量贖回,使得ETF淨資產大幅降低、進入下降螺旋,價格跌勢隨之擴大。

不過,多數ETF下市主因都是因為規模太小、流動性停滯,發行的投信無利可圖後選擇下市,並非因成分股慘賠而退場。以股票型ETF為例,清算門檻為淨值1億元,若一年總費用率為0.5%,則投信可獲得的費用是1億×0.005=50萬,這50萬包含了支付基金經理人的報酬、行政費用、保管費、指數授權費等,投信沒賺頭,自然想下市。

例如台股市場第一檔聚焦遊戲業的ETF大華銀元宇宙科技與服務 ETF(00906),在2022年5月掛牌,成立規模約4億元,雖然是當時的趨勢題材,但同年8月規模就跌破億元警戒線。根據其公開說明書「本基金成立滿一年後,本基金淨資產價值最近三十個營業日平均值低於新臺幣壹億元時,經理公司應即通知全體受益人、基金保管機構及金管會終止信託契約者」,2023年5月,大華元宇宙成立滿一年,淨值剩0.45億元,向金管會申請核准終止契約並進行清算,同年7月下市。

若要避免投資到被清算風險較高的ETF,建議可避開市值規模小於 5 億元、成交量小於 200 張、成交額小於 500 萬元的標的,抱起來相對安心。更進一步來說,冷門的商品或市場通常風險較高、流動性也不好,下市風險也會更高。

延伸閱讀》「大華元宇宙ETF」推出1年後就終止上市 第一檔聚焦遊戲行業!如今「價值剩一半」

買到下市ETF怎麼辦?

當ETF達到終止契約信託標準後,投信公司會向金管會申請終止信託契約,核准後ETF發行人會向證交所申請下市,並於公開資訊站發布重大訊息,接下來會經過融資融券了結,直到最後上市交易日當天仍可交易ETF,投資人可在公告發布後到最後上市交易日這段期間賣出手上的ETF。

圖:截自證交所
圖:截自證交所

ETF下市後,還需要結算剩餘淨資產價值,投信公司會公告清算內容以及分配方式、通知ETF受益人,並將清算金額給付予受益人,從下市後到投資人拿回錢,大約會花上3~5個禮拜的時間。

圖:截自證交所
圖:截自證交所

總結一下,當ETF公告下市後,投資人有兩種方式可以處理ETF:在下市日前賣掉手上的ETF,或是下市後等基金清算再拿回錢。下市前在集中市場賣出,交易價格由投資人自己掌握;透過投信清算剩餘價值則是固定的金額,且花費的時間成本較高,若投資人想早點拿到錢,可把握最後一段時間在股市賣出。

另外要注意的是,ETF的清算金額是基於下市時持有的資產價值為基礎來計算,跟投資人買進的價格並不一樣。

延伸閱讀》我能拿回多少錢? 專家2招教你避免踩到雷

不是每檔ETF都能「無腦存」,投資人最好從一開始就避免買進規模接近下市門檻的ETF。股票型ETF能以分批買進的策略長期持有,但期貨型ETF波動度很大,不適合「撿便宜」的想法進行攤平,也非長抱好標的,進場後盡量每日關注動向,確實執行停損、停利,若價格跌太凶可能會有下市危機。
延伸閱讀》什麼是ETF?槓桿、反向ETF是什麼?有ETF要考試才能買?

延伸閱讀》ETF跟基金有什麼不同?ETN是什麼?選對賺更多!

延伸閱讀》ETF的隱藏成本!什麼是內扣費用?複利效應差很大!

延伸閱讀》ETF溢價是買貴了嗎?台股史上最高的溢價400%好瘋狂!

延伸閱讀》ETF月月配、年配有什麼不同?不配息的ETF怎麼賺?

延伸閱讀》ETF成分股怎麼看?多久換股一次?市場如何「吃豆腐」?

歡迎加入【Yahoo理財】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