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上任還沒滿月,經長談電力就時不我予?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核電議題上態度反覆,引發議論。圖/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核電議題上態度反覆,引發議論。圖/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部長郭智輝就任不到一個月,在核電議題上,態度反覆,引發不少議論。來自產業界的郭智輝,深知供電穩定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因此對於國家未來的能源走向,抱持開放可討論的態度,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在核能議題方面,郭於就職前先稱「核能是乾淨能源」,並表示未來上任後面對核電議題,會符合民主做法,尊重多數人意見;就職後依既有的步調,又說「若核電延役修法通過,核二廠、核三廠經過安全檢查、測試後,有機會延役20、30年」。當時就連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及核安會主委陳東陽也都表明不排除核能。

新任閣員針對核能的一一表態,實際源自賴清德總統並未於520的就職演說中重提「非核家園」,以及民進黨智庫副董事長童子賢先前一番挺核的言論。行政院長卓榮泰眼見「復核」論述不斷,似乎正逐步背離反核黨綱,於是出手管控。卓揆先是在賴清德的演說後強調,「非核家園是永遠不可放棄的目標」,之後又持續拋出「非核家園是一種價值,如果失去價值,就像生命失去意義」、「非核家園是人類應追求目標」,話愈說愈重,就是要為自家的能源政策定調。

於此同時,為了讓主掌能源的經濟部長回歸政策主軸,本月6日在行政院宴請黨籍立委的餐會中,卓揆藉由立委之手,狠狠「校正」了經長有條件復核的說法。隔日郭智輝受訪時就改口說,「現在核電是我們沒有考慮的一部分」,又說「以目前基載發電容量,已可以滿足客戶需求,不能現在就把核電當作考慮對象。」郭的回應摻雜著無奈的言不由衷,他也明知「目前與現在」都不能代表「以後」,只是此刻已不容他多言。

廣告

其實郭部長上月底與媒體茶敘時曾說道,未來幾年電都夠用,但2025至2028年間人工智慧(AI)將出現爆炸性成長,如果用電需求驟增,會以擴大再生能源發展因應,同時將核三作為備援。未來的電是否真的夠用,依照經長的說法還有時間可談,但眼前的電真如經長所說的夠用?

根據經濟部提供的資料,2024至2025年新增機組裝置容量為833.3萬瓩、除役機組裝置容量為597.2萬瓩,因此經長認為即使核三1號機下個月除役,電仍夠用。如此數據真足以證明這兩、三年都不缺電?不得不說其中的貓膩不少。

首先,電力系統裝置容量充裕,不代表就可提供充裕電力,原因是新增燃氣發電機組的氣源是否穩定,取決於新建天然氣接收站的工程進度,短期內僅「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可於明年中營運,四接與五接仍卡關環評,尚無明確的完工時間表。屆時有廠無氣,一樣發不出電。

其次,經濟部簡報中的除役機組,已不見預計今年6月停轉的民營麥寮電廠1號機;原來,就在該機組的電力躉購合約即將屆期之際,台電又與台塑續約至明年底。麥寮電廠現有三部機全數為燃煤機組,就在政府大力推動非核減煤當下,燃煤機組還獲得延役的機會,若非擔心供電不足,何以至此?

再者,興達電廠3、4號機原本預計明、後年屆齡除役,為符減煤要求,兩部燃煤機組將提前於今年底停役。不過,為防不時之需,此二機組將轉為備用機組。此舉可讓帳面上的煤電占比下降,又可保留緊急供電彈性。但話說回來,真不缺電,又何必保留燃煤機組作為備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塑麥寮電廠原已規劃以氣代煤,但兩部燃氣機組與運氣碼頭的興建環評早在2022年12月便已通過,為何迄今遲遲未動工?燃氣機組如果上線不及,是否會導致後續麥寮2、3號機的除役出現變數,甚至可能因此延役。

在供電穩定存在著不確定性的情境下,郭智輝針對數年後AI即將引發的用電量暴增,提出擴增再生能源作為解方。以他科技人的背景,當然知道此非務實可靠的作法,因此不忘將可充當基載的核三列入備援。雖然,把核電當作救援的倡議來自去年競選總統時的賴清德,但依舊不被民進黨內鐵桿反核派接受,結果髒污煤電可延役,乾淨核電只能除役。

被「校正回歸」後的經濟部,對於維持近年供電穩定的做法,形同重回前朝路線。然而,基載電力不足啟動燃煤機組救援,不僅自毀政府的淨零碳排宣示,也更凸顯非核情境下的供電不足隱憂,不只最近幾年,數年後AI用電飆升,缺電夢魘恐將持續揮之不去。

令人格外遺憾的是,「非核家園」神主牌的威力著實不小,不僅限縮了國家未來的無碳能源選項,更糟蹋了一位願意務實幫缺電解套的部長。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三利多助攻 台積電再展雄風
聖暉 今年營收挑戰200億
強茂攻電動車 新品明年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