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跟OpenAI合作,就能保證成功嗎?

在2024年6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終於公布期待已久的人工智慧(AI)策略,稱為「Apple Intelligence」。蘋果的AI方法與其競爭對手不同,反映其品牌形象,並優先考慮資料隱私。雖然這項策略符合蘋果的核心價值觀,但它也帶來了重大風險,可能會阻礙該公司在快速發展的AI領域保持競爭力。

蘋果的AI策略,圍繞著三個關鍵支柱:地端設備上處理、安全的雲端基礎設施,以及與OpenAI等公司的合作。目標主要是透過設備上的模型,可以在用戶的iPhone、iPad和Mac設備上運作小型系統,來提供AI功能。這種方法符合蘋果長期以來對隱私的重視,因為它最大限度減少將用戶資料發送到雲端進行處理的需要。

但設備上的模型有其局限性,特別是在處理需要高級推理和規劃��力的複雜任務時。為解決這個問題,蘋果建立一個超安全的雲端,來處理無法在本地處理的查詢。該雲端將依賴OpenAI等合作伙伴開發的大型語言模型,並採取嚴格的控制措施,來保護用戶隱私。

蘋果決定與OpenAI合作執行複雜的AI任務,表示其內部研發尚未與OpenAI 模型的能力相匹配,如果蘋果未能趕上開發自己最先進語言模型,這種對OpenAI的依賴,可能會讓蘋果處於弱勢和尷尬的地位。

蘋果的三大挑戰:人才、數據可用性、運算資源

為了縮小與OpenAI、Google和微軟等AI領先者的差距,蘋果面臨著三個重大挑戰:人才、數據可用性和運算資源。AI人才非常缺乏,訓練AI的數據,正面臨版權和資料偏見的問題,然後訓練和執行AI的晶片也是奇貨可居,比起其他大廠,蘋果在這幾個方面並沒有優勢。

廣告

儘管面臨挑戰,蘋果對隱私和設備上處理的重視,可能是AI市場的一個顯著差異化因素,希望可以鼓勵整個產業,轉向更注重隱私的AI。蘋果的方法,也會吸引那些重視資料隱私和AI使用道德的消費者,這些人對與第三方AI提供者共享個人資料,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蘋果在AI競賽中的關鍵優勢之一,是其龐大的用戶群和無所不在的設備,將AI功能直接整合到其作業系統和核心應用程式中,蘋果可以向全球數十億用戶提供主流的AI體驗,從而有可能推動AI更廣泛採用,並塑造消費者對AI互動的期望。

但這種作法也存在風險,隨著AI愈來愈深入和融入日常生活,即使是很小的錯誤或故障,也可能會嚴重損害用戶的信任,並損害蘋果可靠和精緻產品的聲譽。所以,蘋果必須確���其AI功能強大、準確,並持續為用戶提供價值,否則任何的差錯,可能導致蘋果AI的前功盡棄。

最終,蘋果AI策略的成功,將取決於其在創新、隱私和使用者體驗之間,取得適當平衡的能力。如果蘋果能克服技術和策略障礙,就有可能重新定義AI格局,鞏固其在智慧運算時代的主導地位。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北商大前校長、叡揚資訊數位轉型大使)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Apple系列限時折扣】
👉iPhone15比官網便宜 現貨立即搶
👉AirPods挑戰低價 下單快速到貨
👉蘋果A級福利品 省荷包看這邊
👉熱銷iPad限時折扣 萬元初就有
👉Macbook系列下殺 最高省近3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