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地端部署與雲端管理 愛卡拉助企業碳盤查 確保國際競爭力

大數據分析的新創領頭羊iKala(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表示,在原廠要求供應鏈必須整體綠化的情況下,所有供應鏈企業要進行溫室盤查,並通過ESG的檢驗認證。此外台灣尚有用電議題,估計工業用電的電價平均會增加20%,ESG解決方案迫在眉睫,iKala已瞄準AI轉型及ESG實踐這兩大台企最關切的課題,攜手東訊協助落實碳盤查、確保國際競爭力。

企業一般認為「要導入ESG很困難」,要聘請專家、通過認證、建立團隊、設定SOP,iKala跟東訊的合作則源於看到軟硬體結合的契機。程世嘉指出,通常台廠在地端部署方面沒有問題,但雲端管理是新議題,企業要自��雲端團隊有困難,因為ESG的法規不斷更改,加上維運也是個大問題,所以雲端廠商的角色很吃重,這次與東訊跨域聯手推出融合地端部署跟雲端管理的新模式,可以使得導入ESG的成本降低,速度變快。

程世嘉觀察,目前台灣產業的結構主要是製造業及其生產線,而AI應用對台企最立即有效的價值是降本增效。「AI用在製造方面的優化,是台灣發展AI的獨特機會。例如降低電費及偵測機台是否有問題,就是台廠迫切需要的應用。東訊可以用AI來偵測馬達機台及整個工廠電力的耗用,資料彙整到雲端,可即時監控用電異常,影像都可藉由文字生成,寫報告AI當然也可輕鬆幫忙。」

iKala還跟台灣電子業合作,協助很多台廠做生產零件的報告及說明書,利用AI技術幫助文件報表生成,來解決這項曠日費時的工作。一些企業包括護國神山者在陸續建立內部的數據中台,iKala也協助企業在調用或查找資訊時的誤差率降低,「數據雲端化不僅可以簡化流程,甚至能了解晶片設計的耗能,後續可以優化生產線及工廠配置。」

廣告

至於iKala在協助雙軸轉型上的策略,程世嘉指「得數據者得天下」,企業要落地ESG最關鍵還是收集數據,因所有AI都是數據��動。台灣最難能可貴的是工業及製造業數據,需要好好保護,做數據規劃還須考慮資訊安全,包括地端封閉場域數據是否會外流及雲端管理是否招致資安威脅,這部份堪為iKala跟東訊的強項。首先在數據治理部分,客戶之間的數據應確保不會混用,再者iKala可根據不同場域、不同數據類型來建立更先進的模型預測,進而做預測省電維運,這是提供顧客既有數據的加值,iKala傾全力創造三贏。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美復甦太強 反衝擊全球經濟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
第三代半導體 黃金陣容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