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癮 大腦思考區受干擾
Z世代仰賴社群媒體看新聞。圖/取自網路

網路成癮 大腦思考區受干擾

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4日發表於著名國際期刊《PLOS Mental Health》的研究指出,網路成癮顯著影響青少年的大腦化學物質,而受影響的大腦物質更進一步加劇成癮行為。

這項研究回顧2013年1月至2023年4月間,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檢查網路成癮患者大腦相互作用的12項研究,對象是被醫生正式診斷網路成癮的200多名10至19歲青少年。

研究發現,網路成癮對青少年大腦的影響,讓成癮習性惡化,傷害患者身心與智力健全發展且影響身體協調性。科學家發現,網路成癮青少年的身體休息期間,其大腦部分區域的活動顯著增加,但負責記憶、執行決策和抑制衝動的主動思考區域訊號傳遞卻變得較不活躍。

今年一項研究顯示,近半數英國青少年自認為對各種社群媒體上癮,如強迫性上網或滑手機、渴望使用3C裝置,以及隨時隨地查看社群媒體惟恐錯失資訊(FOMO)等。網路成癮的青少年坦言,有時自覺無法專注於更重要的事情,如寫作業或與親人共處。UCL這項研究客觀反映網路成癮青少年的注意力控制、工作記憶等重要大腦區域之間的訊號傳導,顯然受到干擾。

研究作者寫道,「過去十年來,過度使用網路導致成癮的現象令人憂慮」,「考量到青少年大腦與成人對比的變化,研究並釐清網路成癮對青少年大腦的影響至關重要」。

研究第一作者、UCL大腦科學系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生麥克斯‧張(Max Chang,音譯)說明,此研究對網路成癮臨床診斷的標準,是「一個人持續專注於網路,而當遠離網路時會出現戒斷症狀,且願意犧牲現實人際互動換取長時間上網」。

麥克斯身兼美國舊金山非非營利組織「半島家庭服務中心」的延伸個案經理,他說:「網路成癮的行為模式,會嚴重影響或干擾個人生活」。

不只青少年受不了網路誘惑,美商「太空探索」(SpaceX)開發的衛星網路「星鏈」(Starlink)系統去年9月起讓曾與世隔絕的巴西亞馬遜雨林馬魯博部落有網路可用,部落族人可透過網路更快聯繫外界,但網路也讓部落青年沉迷,繼而變得懶散而不打獵,耆老對此憂心忡忡。

原文出自《好讀周報》7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