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張投資型保單,16年只賺6萬!過來人慘痛經驗:保險、投資不要混為一談

2024-07-08 09:40

? 人氣

保險、投資不要混為一談。(圖/取自pixabay)

保險、投資不要混為一談。(圖/取自pixabay)

2004年,我買了一張投資型保單,一直到2020年我終於因為聽了人生實用商學院Podcast,而如醍醐灌頂般地決定把這張保單解掉。統計下來,這16年我總共繳了214萬,而解約拿回的金額是220萬,也就是說,這16年下來,我只獲利6萬元,換算起來,每年只領了不到4千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是每張保單你都需要

這個案例被淡如取笑許多次,她說如果把這筆錢穩穩投進投報率5%的ETF,依據七二法則的複利計算,16年下來我應該可以累積到350萬!350萬跟220萬一比,高下立判。

不過淡如也跟我說,我能有正報酬已經算不錯,至少沒有蒙受虧損。

很多人跟我一樣,在不太清楚理財概念時,只聽了保險經紀天花亂墜的話術,就貿然把錢投了進去。其實你繳的費用,在扣除保費及必要成本之後,真正用於投資基金的部分,你真的了解有多少嗎?有的人以為自己每個月繳的錢都完全用於投資,事實可能未必如此。

其實投資跟保險是兩個很不一樣的概念。投資是透過把錢投入可以幫你獲利的管道裡,讓它孳生出你所想要的報酬,而保險是為了不要讓不測風雲把你賴以維生的金錢收入突然斷絕而預先配置的資金規畫,如果你把這兩者硬要混為一談,就很容易變成四不像,到頭來可能兩邊都讓你失望。

所以重點就歸納成一句話:讓投資的歸投資,保險的歸保險。

延伸閱讀:她意外受傷就醫,想申請醫療險理賠卻慘被拒!專家曝投保忽略3細節,緊要關頭拿不到救命錢

在這邊必須強調的是,絕不是否定所有保險的價值,而是你必須清楚你買的每一張保單。保單絕對必須,尤其是意外險跟防癌險,那是一種以小搏大的概念,雖然我想正常人並不真的想要去領那一筆理賠金,但這筆錢對遭遇不幸的人確實有著極大的幫助。

你可以把它當作是買個心安或是點個平安燈,即使最後是丟進池塘裡,也還是幫到了需要幫助的人,沒什麼不好。至於其他的險種,請一定要量力而為,不要太相信紙面上那些保障所能提供的承諾。舉例來說,像長照險,等你真的有一天(可能是2、30年之後)需要用到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理賠金已經被通膨吃掉一大半,原本以為足夠支的看護費用,到頭來可能連買一個月份的尿布都不夠。

儲蓄險又是另一個迷思,聽起來好似幫你做儲蓄,細算之下利息根本少的可憐。現在定存利率已經這麼低,保險公司如果承諾高於銀行利率兩倍的報酬,都應該懷疑是不是詐騙。你把辛辛苦苦賺的收入交給保險公司,最後卻只比銀行定存高一點點,萬一不幸掛點,等於是做佛心造福後人,自己根本享用不到,這是何苦來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