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會否太恐懼外星人?

Photo Credit: Prometheus / IMDb

有個主題荷里活樂此不彼推出作各種電影作品,全球熱話多年,近10年較知名的有《阿凡達》(Avator)、《天煞異降》(Arrival)、《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外星生命》(Life)、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系列等。不管表現的方式是有藍色長尾、章魚形、異形、菌狀或宇宙英雄(傳統大頭ET已少見),其共通點就是想像人類跟外星生物/外星人接觸的情形。

這些話題聽上去無法認真討論,亦有點虛無飄渺,民間往往充斥神秘玄想和傳說,文藝與電影創作無數,可是,還是會有科學家理性參與討論,即使純粹從 「假設」的角度分享思考,只是談論不同「可能性」,亦認為有一定意義。

Photo Credit: LastWeekTonight / Youtube截圖

就傳媒報導所見,不少人較著視在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等背景人士分享,最受廣泛注目的一位莫過於霍金,自從2010年他在Discovery Channel節目《霍金的宇宙大探索》(Into the Universe With Stephen Hawking)曾比喻「假如」人類跟外星人接觸,可能像15世紀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一樣,對當地土著造成嚴重損害,情況並不樂觀。他的前設當然是外星人擁有的技術水平比人類要高得多,兩者相接,人類就像置身美洲土著一樣處於劣勢。

撇開霍金近年又有意推動「尋找」外星文明計畫,好奇心「突然」蓋過了恐懼的舉動。去年,Rebecca Boyle撰文交代一些科學家對外星人的看法,大致來說,物理學家Mark Buchanan天體生物學家David Grinspoon站在霍金一��,同樣在疑慮接觸外星人的風險,Grinspoon也有個比喻,問我們若置身叢林之中,明知四周滿布餓獅,會否跳下樹大聲哮叫?老實說,這比喻雖然形象生動,卻也異常誇張。

生物學家威爾森隨談「不怕外星人殖民」

Photo Credit: Grist / Youtube截圖

反而,令筆者較為欣賞的另外一些說法,上述霍金等人並不在名單之內,乃出自著名社會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及SETI研究中心主任賽思.舍斯塔克(Seth Shostak)的看法,尤其前者更值得討論。

威爾森在近年著述《人類存在的意義》(The Meaning of Human Existence)中,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切入點,與眾一同想像「外星人」與人類存亡的關係,甚至認為無需害怕外星人殖民地球。一方面,威爾森設想外星人一旦知道地球及人類的存在,「理論上」有可能來進行殖民(總有「可能」的)。但另一方面,他卻認為可能性不大,有太多實際的條件限制,令外星人放棄這種做法,理由不一定要訴諸道德層面:

「其原因有二:首先,所有外星人都有一個足以致命的弱點:他們的身體裡面幾乎必定會有微生物群(microbiomes,這是由和他們共生的微生物所形成的一個整體生態系統,人體裡面也必須要有這類微生物群,才能維持生存)。此外,他們來的時候,也勢必得攜帶各種作物、類似水藻的東西,或其他能夠聚積能源的生物。

最起碼他們得帶各種合成的生物前來當作食物。但他們應該知道:地球上每一種原生的動物、植物、真菌和微生物,都有可能導致他們和那些與他們共生的微生物死亡。這是因為我們的世界和他們的世界,無論在起源、分子結構和演化途徑等各方面,都大不相同。外星人的世界和我們的物種與生態體系將完全無法相容。

這種情況將會導致一場生物浩劫,而首先毀滅的將是那些前來殖民的外星人。」

Wilson的追問和設想,比霍金更細緻具體

Photo Credit: Arrival / IMDb

威森爾的切入點相對具體,沒有「泛泛而懼」,他固然也是出於想像,但推想問題的思維方式有別,從「細節延伸至整體」加以推想,認為假如存在外星人,同樣在這個宇宙星系某「行星」之中生活,大可追問,那些外星人如何跟星球內的萬物「共生」?那套模式又是怎樣?

正如地球有自成一系的大自然生態,然而人類不���������活���這行星之��,我們的身體(尤其腸道)充滿不同的微生物,此外,從呼吸到飲食需要,都置身在這些循環系統之中。

可想而知,地球與各星體在數十億年前在宇宙中不斷形成,有不同的質量與結構,地層、水份、氣體的成份和佔比各有不同,無論星球之間有如何龐大的差異,既然我們設想的外星人不是「凌空飄浮」在太空之中,依然是寄居在某些行星之上,難道他們不需要跟萬事萬物——包括微生物一起共生嗎?

相比以往較為虛無的恐懼想像,威爾森嘗試具體設想一些可能性,或更容易招惹人們反駁的心理動機,譬如,當有人聽了威爾森的說法,可能直接跳到結論:我們一直以來是說外星人有極高的科技水平,難道他們真的要在地球殖民時,擁有的技術無法解決這些限制嗎?

只是,在「設想」高科技這一點上,威森爾亦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既然,我們想像外星人有比人類「高端」數倍、十倍乃至百倍(或更高)的文明、科技水平,而且能夠遊走於星系之間,為何我們又假設外星人沒有足夠技術,促使一個或多個星球的資源「永續發展」?

大家都在想像,但一些想法有「不成比例」的落差

Photo Credit: Life / IMDb

不然,難道他們殖民地球的目的,僅僅是出於殘忍?任意喜歡?這又奇怪了,當我們想像人類的聰明智慧遠遠及不上外星人的時候,才因此估計他們握有極極極高水平的技術,變相,自然是指他們的聰明智慧達致的文明成果優秀得多,這麼優秀的外星人,殖民地球的理由,反而是在人類眼中,一系列看起來野蠻甚或無聊(好玩)的原因?

就算不側重在信仰價值,僅在效益層面考慮,威爾森還是認為殖民的意義不大:「這些外星人如果聰明到足以探索太空的程度(遠超人類),必然也會了解生物移殖(biological colonization)是何等野蠻的行為,其中又蘊含了多麼致命的風險。」

情況意味著,在威爾森眼中有太多角度和理由,都同樣指向外星人為何沒有殖民地球——勉強而言,「非不能也,實不為也」。他旨在拋出不同的思考角度,從來不是要斷言自己「確切知道」甚麼答案或秘密,至於那些想法涉及其他的可能性,大可留待人們繼續推想下去。但請緊記,就討論外星人這樣的話題,純粹推想不同「假設、可能性」,絕非聲稱「確切證明」了甚麼似的,兩者有非常非常非常大的距離(參與討論的科學家都清楚這一點)。

最後略帶一提舍斯塔克的說法,他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撰文回應多年以來,人們對外星人過份的恐懼:

「最近就『主動探尋地外文明』的好處方面,有討論會開始向社會科學家尋求意見。諸多擔憂中有一條,是否要誠實展現人類醜陋的一面。我們需要告訴地外文明我們有戰爭和不公正現象嗎?

就個人而言,我認為這種擔憂過慮了。能接收到地球無線電信息的社會必定處在比我們先進至少幾世紀的發展水平。他們對人類的不良行為產生的憤怒不會比歷史學家發現巴比倫人自相殘殺更嚴重。

認為只要對他們掩蓋我們不光彩的一面,就可以降低他們加害我們的動機,這種想法似乎太天真。如果確有危險存在,我們不太可能通過文過飾非把這種危險消除。」

雖然這說法有些旁枝末節,只是在討論一旦接觸外星人時,人類應該表達些甚麼訊息,以免外星人厭惡人類的殘忍而加害我們。但是,當中有些思考方向,觸碰到更重要的價值問題,值得我們延伸反思。

或者,當我們不斷在推想外星人達致各種「高」水平的文明,應該要「按比例」地推想,既然,他們理解萬事萬物的聰明才智,造就了遠比人類輝煌的技術,超前我們目前的水平那麼多,卻懷有人性那種充滿慾望或醜惡的劣根性,毫不考慮成本效益、協商和理據,他們沒有人類若干的善意、沒有少數人類精英的理智和智慧,僅僅是因為擁有凌駕性的科技水平,不知為何無法做到永續「自家星球」的資源循環,或真的做到永續,沒有甚麼理由,只是「喜歡」肆意殖民或侵略地球。

似乎,這樣設想外星人的水平和行為模式,當中有不少奇怪的落差,不成比例。

然而,無可否認的一點,就是各類恐懼外星人的想像,如時常出現的末日預言一般,發生的時間地點,還是在電影虛構的世界裏。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tn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