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台籍日本兵

聽海湧

為何說台籍戰俘監視員是「無臉孔的反派」?從真實的「聽海湧」歷史,看記憶與遺忘

TNL+ 歷史 王致凱

關於台���《聽海湧》中台籍戰俘監視員的歷史,在相關專門研究及作品出世之前,他們可說是「無臉孔的反派」,他們的姓��大多沒有被記錄,他們是日本軍事機器迫害盟軍戰俘的零部件,但有時候在相關研究中只被書寫成 「Japanese Guards」(日本人的監視員)。作者王致凱認為,戰後法庭對他們的處刑是這群人第一次的死亡,在歷史上遺忘他們則是這群人的第二次死亡。

1__《聽海湧》入圍歐洲最大劇集展「Series_Mania」國際全景競賽單元,

《聽海湧:啟航 歸來》主創團隊專訪:如何讓演員走起路說起話來就像是四○年代的人?

影劇 精選書摘

首部以臺灣人為視角拍攝的二戰懸疑影集,具體刻畫臺籍戰俘監視員的悲愴故事。他們是沒有軍階的臺籍軍屬,接受徵召前往戰地,在陌異窘迫的婆羅洲戰俘營,替日軍監視盟軍戰俘,同時也被嚴密監看著,戰時他們背負不得違背的軍令,戰後他們背負無法辯解的罪刑,無論局勢如何轉換,臺灣人永遠被夾在中間。

Cover_Mockup

為何太平洋戰爭會有台籍戰俘監視員?專訪《聽海湧》導演孫介珩、編劇蔡雨氛

《聽海湧》導演孫介珩和編劇蔡雨氛表示,《聽海湧》這部電視劇的核���意義,在於探討一個人如何在戰爭裡面保有人性和善良,同時觀眾也能從中找到屬於的認同,以及對不同立場的人的理解。

公視

【劇評】公視《聽海湧》1-2集:在「台籍日本兵」的嚴肅題材下,〈黑鳶〉〈赤陽〉做到了什麼?

公視今年推出標榜「台灣首部二戰懸疑劇」《聽海湧》,聲勢浩大,那麼前兩集的狀況如何?我認為,在《聽海湧》的前兩集,觀眾看見的是一部精心雕琢的懸疑劇,戰爭的狀況,反而是混合著這種懸疑緩緩牽引而出,這個做法就讓《聽海湧》不那麼說教、不那麼複雜、不那麼難懂——對於觀眾就會是友善的。那麼,導演孫介珩、編劇蔡雨氛是如何打造出鉤著觀眾的「懸疑」?

coeddf4u383e31jn620x2aoisi0u05

【關鍵專訪】《由島至島》導演廖克發:為何親歷二戰的馬來西亞華人恨台灣人?如何理解史觀的歧義?

人文 杜晉軒

入圍台北電影獎、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廖克發的紀錄片《由島至島》是探討台灣在二戰期間,如何作為日本帝國南進東南亞的基地,重新挖掘和整理台灣在二戰期間的隱藏記憶,探索在日本帝國內的台灣士兵、醫生與生活在東南亞的海外台灣人之經歷;同時,東南亞的當地人,特別是東南亞華人如何看待台灣人在日軍侵略時扮演的角色,而華人與當地主流族群面對大日本帝國立場的歧異,又如何在日後影響了族群關係與史觀。對導演廖克發而言,這部紀錄片既是記述上世代記憶的作品,也是為跨世代對話而記錄的記憶。

iStock-1144196860

《被遺忘的人群》導讀:由下而上的「戰爭體驗」與平民歷史記憶,願不再有人被遺忘

國際 精選書摘

作者埃德加・波特和冉瑩夫婦,訪問了超過四十位在地耆老,他們當年是學生、教師、助產士,甚至是神風特攻隊隊員,並且結合大分縣各地檔案館豐富的報刊、民眾回憶錄,重建了這段彌足珍貴的歷史記憶,讓我們得以一窺當時人們在戰爭下的日常生活,以及面對戰爭的心境與態度。

蕭景文

遺族們最後的心願:補償被「雙方政府」忽視的台籍前日本兵的人權與尊嚴

國際 nippon.com 繁體字

二戰期間,有許多臺籍前日本兵作為「日本人」參與戰爭,但在戰後,這些人及其遺族卻無法獲得與日本人同等的補償。目前官方認為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但問題真的解決了嗎?時值終戰75周年,日本人該如何面對這些臺灣人的心願?

w3hmayadlef0lwrieht8bh28x8d50e

《日治時期在南洋的臺灣人》:為何日本戰敗後,被遣返的臺灣人卻再回南洋定居?

國際 精選書摘

日本戰敗後,散居南洋的台灣人國籍從日本改為中華民國,儘管許多海外台僑被集中在新加坡後遣返回台,但國民政府為緩解百廢待興的台灣內部人口、就業壓力,又鼓勵返台者回到的南洋居住國發展。

Taihoku_Imperial_University

《日治時期在南洋的臺灣人》:為何在二戰前,有許多台灣人在東南亞行醫?

國際 精選書摘

二戰以前,今日的東南亞地區普遍醫療水準落後,因此同一時期處於日治的台灣,菁英多選擇讀醫,而南洋地區的華工也喜歡向語言相通的台灣醫師求醫,也造就了許多台灣醫師赴南洋開業。

nasjpzzeqrb9z5jmd4l4saub3nz5d0

日治晚期穿搭哲學〈台籍日本兵篇〉:我是誰?糾纏一生的命題

藝文 方格子vocus

太平洋戰爭開戰時,軍衣改用新式的九八式軍衣,此外,因為戰線往南方擴大,也開發出熱帶用的防暑衣。通常在電影裡常見的日本兵幾乎都是這個時期的軍裝。

臺籍學生日本兵出征前_Taiwanese_Students_drafted_as

〈命運的洋娃娃〉小說中,台韓友誼與「祖國」認同的轉移

政治 精選書摘

蕭金堆的小說〈命運的洋娃娃〉,相當寫實地描寫了台灣青年志願兵的心理狀態和志願動機,因此,在戰場上或終戰後面臨國家認同的問題,這篇小說都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對經歷過被殖民經驗的台灣人來說,這些問題乃切身的歷史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