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化

本土化(英語:Localization)是相對全球化而來的另一趨勢和潮流。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4/08/22 | 中央通訊社

連鎖韓式炸雞品牌登台展店速度遇瓶頸,餐飲業者點出3大經營問題

「如果點一份韓式炸雞,卻要等20、30分鐘,相當不利於內用消費或立即性需求」,林子恒指出,韓式炸雞通常以外帶和外送為主,疫情期間曾迎來高峰,但隨著消費回歸實體,許多不是目的性的消費客群難以被滿足,他舉例,「鹹酥雞透過兩段式油炸的手法,就不必等太久」,所以提高出餐速度,成為韓式炸雞能否進一步打開台灣市場的關鍵。

2024/04/29 | Cr氏

職業譯者談「政確」:日本遊戲廠商卡普空發表「在地化準則」,是否會重蹈《最後生還者》覆轍?

對身為遊戲譯者的筆者來說,卡普空的新準則其實就是常見的「Style Guide」,並沒有講到在文本、翻譯上因為追求政治正確而威脅到遊戲體驗的問題。不過具爭議的那句「人物的設計與發展必須特別注意文化差異」,是否仍可能代表卡普空今後的遊戲人物設定會「變醜」、更加「硬要塞入多元價值」呢?

2022/11/24 | 中央通訊社

【專訪】經濟部長王美花(上):半導體在地化也是全球化,台灣三大優勢他國難複製

對於國際擔憂台海危機,是否影響外資投資意願,王美花不諱言說,這的確會是風險公司的考量因素之一。但她表示,美國非常清楚,台灣如果受到攻擊或封鎖,全世界受到的災難,會比俄烏戰爭嚴重很多。北韓頻頻發射飛彈,韓國也有風險;中國若封鎖台灣,對自己的海運、空運及陸運也會有影響,「大家都有風險,應該管控風險」。

2021/10/31 | 方律元

奇異與道地的最佳支點:跨國酒商如何在台灣落地,讓你在熱炒店說出「就是要海尼根」?

作為一個從海外空降到台灣市場的酒商,海尼根是如何長年坐穩市佔第二的位子?這些跨國廠商,在維持自己品牌價值特色與融入在地之間,可能做了你想像不到的努力。

2021/10/10 | 風恂

我不認同連橫〈台灣通史序〉的「漢人霸權」史觀,但究竟什麼是「愛台灣」?

因為當你夠瞭解這塊土地的歷史和文化,當你夠瞭解這塊土地各族群先人的經營心情,你身為臺灣人只會有更多的榮譽感,進而在你面對人生困境時,這一股榮耀正是你持續向前的動力。

2021/08/01 | 芭樂人類學

Mexicoke:墨西哥+可口可樂,背後承載了20世紀資本主義全球化與在地化的歷史軌跡

當墨國製造的可口可樂回售到美國的時候,除了讓墨裔美人或者在美墨人能夠在工作閒暇之餘透過暢飲可口可樂一解鄉愁之外,同時也在美國本土掀起了一場儼然是全球化與在地化、大型農企與地方小農的論戰。

2021/05/31 | 讀者投書

海洋能發電,是台灣下個兼顧國際化與在地化的能源產業

海洋能發電產業鏈包括上游設備製造業、中游整合服務業以及下游發電業三部分,目前全球海洋能產業鏈中的各產業尚無法成形與整合,但這也代表只要能超前部署,台灣的海洋能有極大的國產化與在地化機會。

2020/06/25 | TNL特稿

【後疫情時代/飲食文化】家內聚餐、宴席共食、大眾運輸系統用餐等,會產生新的「防疫飲食」習慣嗎?

許多人好奇這次疫情對於台灣人飲食文化習慣的影響,擔心長久下來積累的飲食文化會發生徹底的變革。這個焦慮來自於我們都意識到吃食用餐不只是營養的攝取,更是社會得以凝聚、文化得以具有識別性的關鍵。

2020/05/15 | Abby Huang

亞太離岸風電技術定錨台灣,丹麥風機龍頭「西門子歌美颯」宣布在台擴建計劃

風機商西門子歌美颯表示,今日宣布擴大投資的項目,是在國產化的要求之外,額外增加對台灣的投資承諾,投資將超出台灣風機製造的產能,希望未來能將這些技術,出口到其他國家。

2019/12/11 |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

【綠能真相知多少】「離岸風電花2兆」是怎麼算出來的?都被外商賺走了嗎?

2兆聽起來很可怕,但我們除了該正確的認識這「2兆」這個數字到底是怎麼來的,也該了解這些錢是誰付、付給誰?最重要的,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哪些好處?

2019/11/26 | 環境資訊中心

五分鐘快問快答:離岸風場會加速白海豚的滅絕嗎?

很多人對離岸風電有疑慮,會不會影響生態或景觀?因為颱風或地震而故障怎麼辦?為什麼都是外商來開發?這些問題,在這裡一次為您解答。

2019/11/12 | 廣編企劃

離岸風電懶人包:一次看懂五大疑問

離岸風電政策從上路以來,不斷遭受輿論及擁核團體的挑戰,從在台發展的適應性到謠傳圖利的超高電價,各路質疑彙整成五大疑問,讓我們一次解答。

2019/10/08 | 廣編企劃

解析東南亞市場的「美麗商機」:台灣品牌攜手微網紅、擄獲在地消費者芳心

近年來東南亞的美妝保養產業成長快速,因應東協各國的背景脈絡、消費習慣,台灣品牌如何透過「在地化」前進東南亞,博得消費者的好感與信任?

2019/08/27 | TNL特稿

發展離岸風電並非新鮮事,3年前我們曾有機會製造「台灣牌」風機

台灣的離岸風電政策從2007年至今,在亞洲達成不少創舉,也繳過不少學費,目前雖已提出了比日韓還要明確的發展目標,但仍須在技術、產能、人才三面向上持續精進,才能避免被超越。

2019/08/27 | TNL特稿

面對日韓挑戰,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中心」的機會在「軟實力」

離岸風電在台灣的發展過程,總圍繞著「國產化」的議題,但面對日、韓、東南亞等國的虎視耽耽,台灣成為「亞洲風電出口國」的機會有多大?區域的優勢又在哪裡呢?

2019/01/30 | 《思想坦克》

面對風電困局,我們仍然缺乏「整體」的政策思維

台灣離岸風電開發過程中的「爭議」不斷,但從躉購競標費率價差的爭議,到漁業補助和社會影響的討論等等,皆是缺乏完整政策跨界溝通的展現,要解開這個困局,極續以強健性的知識為出發,方能有效的建構社會支持體系。

2019/01/25 | Abby Huang

離岸風電的cost down:嚇跑了外商,倒霉的是哪些「MIT」供應鏈?

台灣2019年預告的躉購費率,從每度電5.8元降至5.1元,加上網路流傳「風機十年變廢鐵」、「離岸風電開商十年賺飽就跑」,都讓開發商人心惶惶,但真正產生衝擊的對象,不只外國廠商。

2019/01/23 | 廣編企劃

科技跳躍的東南亞跨境電商:老虎、大象與金翅鳥的崛起

「科技跳躍」是東南亞市場的常見景象,第一次上網就用智慧型手機、直接從線下轉到手機購物;在這裡的數位經濟高度成長、跨國業者爭相投入,如何從台灣出發、成功跨進東南亞電商,高度在地化的視野與策略,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