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4/08/28 | 中央通訊社

《日經亞洲》:出生率下滑衝擊中國經濟,2年關閉2萬所幼兒園

根據北京智庫「育媧人口研究」今年2月發表的報告,在中國,將一個孩子從出生養到18歲的平均花費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3倍。在互相比較的13個國家中,只有韓國更高,為7.79倍;澳洲是2.08倍;美國為4.11倍;日本是4.26倍。即使中國於2016年停止實行一胎政策,生育率仍連續7年下滑,人口也在過去兩年接連減少。

2024/08/16 | 中央通訊社

川普任內官員柯伯吉筆戰小笠原欣幸:稱台灣國防備戰時間不足,需要「劇烈改變」

對於「美國終究會拋棄台灣」的疑美論,柯伯吉說,如果台灣人民珍視自身經濟成果及自由,那就不應該在意這些中國網路機器人或迷因(meme)推的論述,反而應該聚焦增加國防支出。「美國人幫助自助者,這只是常識」。他說,從烏克蘭的例子可見,強化防禦能激勵外界馳援,但這不是小笠原傳遞的訊息。

2024/07/26 | 中央通訊社

台海戰爭恐造成全球10兆美元衝擊,專家:歐洲必須做好軍事和經濟準備

自2022年夏天、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歐洲的想法起了變化。中國決定針對台灣進行軍事演習,導致布魯塞爾和巴黎、柏林、海牙和倫敦等主要歐洲國家當局對台海安全重新進行評估。陸克指出,對歐洲國家而言,台海戰爭不僅會擾亂與東亞的貿易,還可能切斷全球生產鏈、重塑亞洲安全架構,���帶來嚴重的戰略和經濟後果。

2024/05/29 | 中央通訊社

前台積電研發處長楊光磊:「儒家文化」讓亞洲握有晶片製造優勢

美國在1980年代主導全球半導體製造,但楊光磊說,美國在過去數十年間改變了製造思維,若要奪回優勢,「將需要很多時間,並為晶片製造選擇這樣一種心態」。他還說,美國若想重拾晶片製造上的優勢,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像1980年代那樣擁抱亞洲文化和具有專門技術的移民。

2024/05/24 | 中央通訊社

《日經亞洲》:國會職權修法為何爭議如此大?是否影響台灣抵禦中國威脅?5大重點一次看

政治大學政治學學者納赫曼(Lev Nachman)指出,目前立法院的紛爭顯示未來預期會出���的情況,至少短期內如此。「立法院不僅將讓賴(清德)的任何政策計畫無法推動,也可能讓(前總統)蔡(英文)過去8年達成的政策倒退。」

2024/05/21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賴清德時代來臨,小英政府時期的「新南向政策」還會繼續嗎?

雖然各界對「新南向政策」評價好壞參半,但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向《日經亞洲》表示:「新政府將延續新南向政策的良好基礎和成果,繼續深化與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關係。」

2024/05/09 | 中央通訊社

《日經亞洲》:美國2032年前將生產近30%先進晶片,中國僅占2%;雷蒙多:中國若犯台掌控台積電,將毀滅美國經濟

在2022年,全球晶片產能中,美國僅占10%,其餘大部分位於亞洲,但預計美國晶圓廠產能未來10年將成長203%。在2032年前,美國將占全球晶片產能總量的14%。

2024/05/07 | 中央通訊社

《日經亞洲》專訪,美國安顧問蘇利文:要求字節跳動撤資、TikTok歸美所有很合理

這個受歡迎的平台是否有美國買家,則是另一個問題。前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 Mnuchin)現在是私募股權公司Liberty Strategic Capital的負責人,他正組建一個收購TikTok的團隊。梅努欽告訴美國財經媒體《CNBC》:「這是一家龐大的公司。如果它關閉大量用戶,那會很糟。」但他並沒有透露這筆交易可能所需費用。

2024/04/05 | 中央通訊社

《日經亞洲》:台積電「神速復工」早有SOP,工程師假日遇地震一小時內立即回廠

一名設備工程師告訴《日經亞洲》:「如果事情發生在假日或下班時間,所有工作人員都會在一小時內立刻回到廠裡。」這名工程師回憶,他曾在另一起事故中連續工作48小時,確保他負責的工作站恢復正常運作。他說:「(工廠)恢復神速也與台灣晶片業的工作文化密切相關…有些人會說我們奴性太重。」

2024/03/05 | 中央通訊社

《日經亞洲》:美軍拉日韓企業振興國內造船業,對抗中國軍艦激增威脅

美國之所以感到有必要提高造船產能,是因中國海軍艦隊迅速擴張敲響了警鐘。中國得益於全球規模最大的造船業,外界預期,中國海軍戰力將從目前超過370艘艦艇,在2025年前達到400艘,而2030年前更上看440艘。反觀,美國海軍目前規模不到300艘艦艇,已經落後中國。美國海軍領導階層呼籲,未來艦隊規模應達380艘艦艇左右,然而美國建造船隻的速度並不樂觀。

2024/03/05 | 中央通訊社

林飛帆:10年前太陽花學運阻止兩岸經濟一體化,重新定義台灣在世界的地位

林飛帆說,代表國民黨參加今(2024)年1月總統大選的侯友宜和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仍對中國經濟和北京的經濟治國手段抱持幻想。這種幻想源於他們的政治意識形態或天真,亦即如果支持服貿協議,就能與中國建立信任」。他補充說:「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或尋求更緊密的(兩岸)關係,必然會讓北京握有更多談判籌碼來對付台灣。」

2024/02/21 | 中央通訊社

美晶片禁令迫使中國另謀他途,日設備業者坐收漁利,北京不願被「卡脖子」大舉挹注高科技晶片產業

近年中國官方不惜重本力挺本土半導體企業,尤其是美國鎖定可能有助於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產業後,像是在2022年,當局補助登記在案的190家本土半導體公司,總額超過人民幣121億元(約新台幣529億元)。中芯國際則是先前獲得最多補助的半導體業者,金額總計高達19億5000萬元。

2024/02/19 | 中央通訊社

《日經亞洲》:川普言論奚落北約,中國外長王毅趁機拉攏歐洲合作

有分析師指出,中國的目標是把美國形容為不可靠的夥伴,藉此拉近與歐洲國家的距離。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政策與歐洲事務部主任瓦瑟莉爾(Abigael Vasselier)說:「慕尼黑安全會議通常不只是中國與歐美領袖舉行雙邊會談的場合,也是中國根據其全球野心釋出算計好的訊息之場所。」

2024/01/31 | 中央通訊社

《日經亞洲》:川普重回白宮聲勢漲,美專家關注中國對台盤算,統一時間表是否改變?

曾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政府擔任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的麥艾文(Evan Medeiros)告訴《日經亞洲》(Nikkei Asia):「在川普執政的絕大部分期間,華府最公開的秘密之一便是川普不關心台灣……事實上,有傳言指出,他甚至在與中國官員會面時也這麼說。」

2024/01/18 | 中央通訊社

《日經亞洲》:川普初選奏捷可能與賴清德同為總統,成北京夢魘

CSIS高級顧問車維德(Victor Cha)表示,他不認為川普再度執政後,會想因台灣而跟中國展開地緣戰略競爭,因為這類行動會有相關成本。車維德指出,「川普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是由金錢決定。他的外交政策主要方針不是維護價值觀、民主,也不是盟友,而是真金白銀。」

2024/01/11 | 中央通訊社

《日經亞洲》:台灣總統大選關鍵在「年輕選民」,關注低薪、高房價等問題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潘兆民告訴《日經亞洲》,年輕選民傳統上是民進黨的支持基石,但如今許多年輕人正考慮投票給柯文哲領導的台灣民眾黨。柯文哲將該黨定位為主要政黨之外的「第三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