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

監視是指對行為、活動或其他變動中信息的一種持續性關注,通常是為了對人達成影響、管理、指導或保護的目的。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4/08/27 | 律動BlockBeats

Telegram創辦人「俄羅斯祖克柏」被捕:曾為「抗監管」與普亭對幹,馬斯克等各界大佬聲援

是烏俄戰爭中烏軍躲避俄國監聽的利器,也是罪犯與毒品的交流溫床,Telegram抗監管的特性讓人又愛又恨,而這位連俄國政府都不怕的創辦人度洛夫日前在法國遭到逮捕,馬斯克等人聲援的同時,「終極言論自由」的雙面刃又登上討論的焦點。

2024/06/04 | 李秉芳

民團憂「打詐四法」可緊急封網、監控上網資料、凍結可疑帳戶恐侵害人權,籲立法院嚴審

律師指出,目前對詐欺累犯已有加重刑度的規定,若再對假釋條件加以限制,恐形成「雙重懲罰」,甚至可能是處罰到本來就處於社會底層而被詐團利用的弱勢青少年族群。

2024/06/01 | 中央通訊社

中國防治校園霸凌再出招:隱蔽場所監視器全覆蓋,網問:廁所要裝嗎?

有些人主張「廁所必須裝監控」,但被批侵犯孩子隱私;有些人主張廁所門口都要裝;還有人主張派員在廁所值班駐守,避免廁所成為死角。不過在微博,許多網友認為光裝監控還不夠,治標不治本,「出校了照樣被打」

2024/05/31 | 中央通訊社

王義川手機訊號監控爭議,國民黨要賴總統出面說清楚,電信三雄表態自清:恪遵個資法

林寬裕說明,這件事情出自於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絕非事後辯稱任何行動業者都可以推估,因為其中包含年齡、性別等詳細個資,凡是使用任何個人資訊,都必須經由當事人同意,但問題在於未經當事人的同意,而且執政黨牽涉其中,因此,到底民進黨有無扮演什麼角色,希望賴總統出面說清楚。

2024/05/14 | 李秉芳

明德外役監詐欺犯方青山第3次返家探親未歸,遭通緝後隔日在台中落網

方青山年僅26歲,從2020間,即22歲開始就涉入多起詐欺案,擔任詐騙集團的車手、偽造證件等,多罪判共7年9個月,入監2年後依規定轉往明德外役監服刑,此前2次返家探親都有依規定回監。

2024/03/04 | 中央通訊社

遭中共監控恐嚇驅逐出境,CNN北京分社首任社長出書追憶《中國任務》

齊邁可說,中國增加對外國記者的限制只會適得其反,尤其是外國記者難以在中國境內親身遊歷,接觸不同階層的民眾,難以報導人情趣味、人性化的故事。他說,久而久之有關中國的新聞聚焦在美中競爭、地緣地治、戰狼外交等,「令中國變成缺乏深度的壞蛋角色」。

2024/02/14 | 中央通訊社

機器警犬將常駐洛杉磯,因科技監控爭議一度遭強力反對

這次加入洛杉磯警局的這隻機器警犬「點點」身上裝有攝影機,抗議團體擔心,科技被警方用在非法監視。特別是美國社會仍然存在種族問題,有色人種社區經常面對警察的過度監視和執法不公。

2023/11/22 | 中央通訊社

「保護衛士」報告:中國廣泛招募領事館志工,恐危害海外團體及異議者

中國外交部2013年首先披露當時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建立志工機制,創各外館之先,據前述報告調查,後來瑞典、義大利、西班牙、希臘、葡萄牙、法國及捷��等歐洲國家的中國使館陸續跟進。駐捷克使館並公開說明招募對象包括中國僑民僑團、留學生、中國在海外投資企業的員工等。

TNL+ 2023/10/21 | TNL國際編譯

房間裡的大象:俄烏戰爭如何影響挪威北部小鎮與俄羅斯間的捕鱈魚合作?

俄烏戰爭的開���,讓邊境小鎮的挪威人與俄羅斯人間的關係更為緊張。不過《衛報》指出,儘管兩國在這場戰爭中處於對立面,但仍維持著和平,以及一定程度的合作,因為雙方共享著巴倫支海,以及海中的鱈魚。挪威與俄羅斯會定期開會決定隔年兩國漁船的捕撈配額,並且限制英國、歐盟與冰島等第三方進入漁場。

2023/09/26 | 中央通訊社

塔利班傳與華為合作,規劃喀布爾等地安裝攝影機設立大規模監控網路

防範國際激進組織(包括伊斯蘭國)發動攻擊,是塔利班與美國和中國等外國互動的核心議題。但部分分析人士質疑現金短缺的塔利班是否有能力為監控計畫提供資金,人權組織也擔心監控系統會被用來打壓異議。

2023/09/20 | 李秉芳

2019起電子腳鐐不限性侵家暴犯,現有31名被告配戴,金融犯朱國榮免戴,疑已棄保5億潛逃海外

過去電子腳鐐多用在性侵假釋犯,且有效降低再犯率。2019年修法後,包括販毒的調查官、太魯閣號事件包商李義祥等人都曾配戴電子腳鐐以防交保候審期間逃亡。司法院表示,法院對個案交保金的會考慮多項要素:

2023/02/17 | 德國之聲

另外三個「不明飛行物」從何而來?白宮:可能是商用,未必是監控氣球

氣球仍然是中美論戰焦點,美國稱中國擁有氣球艦隊,中國反批美國曾派氣球飛越新疆和西藏上空。另外,美國參院15日通過兩項決議案譴責中國,對此,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要求美國國會「停止汙蔑抹黑」。雙方持續攻防,「氣球事件」最後將如何收場?

TNL+ 2023/01/17 | TNL特稿

北京經濟政策變調,科網企業整改時代要完結嗎?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2023年新年賀詞,首分鐘已提及經濟發展,有別於過去兩年新年賀詞。一句「採取減稅降費等系列措施為企業紓難解困」,引來多少遐想,超過兩年的科網企業整改、天價罰款,企業或許終於走到隧道盡頭,見到曙光?

2022/12/22 | 中央通訊社

TikTok分享個資、監控等疑慮,5面向分析為何威脅美國國安

雖然新的聯邦禁令預期不會對估計有1億3000萬名的TikTok美國用戶造成重大影響,但《路透社》諮詢的專家表示,這項措施可能會損害TikTok的形象,進而嚇跑有價值的廣告客戶。這項禁令包裹在為美國政府運作提供資金的一份龐大綜合開支法案,預計本週交付表決,再送交美國總統拜登簽署。

2022/10/06 | 蜂鳥出版

《私隱即權力》:「我同意」背後的隱患

Google對於它的個人資料收集以及商業模式三緘其口,前CEO史密特(Eric Schmidt)說那是他們「隱藏的一手」,保密才能盡可能延長他們的商業優勢。

TNL+ 2022/10/06 | 吳瑟致

中共二十大後的「習天下」不必然更趨穩定,但維穩的控制手段絕對不會停止

中共二十大會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權力結構,那麼強力鞏固權位穩定的習近平,整體政局會因為控制強化而更趨穩定嗎?別忘了:截至目前為止,「誰是習近平的接班人」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