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大紫荊勳賢,OBE,本名查良鏞(英語:Louis Cha Leung-yung),男,籍貫浙江海寧,香港文學家、武俠小說作家、社會活動家,1948年移居香港。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4/06/23 | 拾元

史上最具爭議的武俠遊戲!《活俠傳》為何上市不到24小時Steam就刷滿負評?

就算被迫有些許妥協,整部《活俠傳》故事依然還是精彩無比。江陵圍城、唐門鬩牆、武林大會等等,一個個經典的名場面無不躍然紙上。哪怕一時被各種現實的爭吵和糾紛模糊了焦點,我依然希望能有更多人能親身嘗試看看,一睹這個讓人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激昂憤慨、又時而潸然落淚的武林傳奇,箇中故事的無比魅力。

TNL+ 2023/11/06 | 躺平青年

春秋時代宋襄公的「蠢豬式仁義」,證明戰爭的「正義論」可能是一個偽命題

我很討厭戰爭,因為戰爭有時是在摧毀文明,四大文明古國的消亡大多毀滅於戰爭,從項羽起義一把火燒了阿房宮開始,似乎註定了我們中華文明每隔一個歷史週期就要經歷浩劫,世界其他的文明莫不如此,區別是中國木質的建築毀滅得更快更容易些,西方的石質建築毀滅得不那麼容易一點。

2023/08/24 | CCC創作集

武俠在台灣的落寞:現在的年輕人不讀金庸、古龍,真的是因為文化程度低下?

為何武俠曾經在臺灣那麼紅,如今卻不復那蓬勃的生命力?某些人把「現代年輕人都不讀金庸了」的現象,歸因於文化程度的低下或審美標準的墮落之類的說法,是完全搞錯了重點。重點不是它好不好,而是它能不能被當下讀者所需要。

2023/07/3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金庸新修版變動最劇烈的,就是《碧血劍》袁承志與青青、阿九的三角戀情

有讀者不認同最新版本的情感變動,爭論袁承志是不是渣男,甚至掃到金庸,或許這是對小說人物或小說本身的專情?然而老話一句,金庸的愛情改版,使《碧血劍》比原作更有戲劇張力,被貶稱為「金庸小說中最没存在感的男主角」,此後袁承志的形象也稍為立體一些,避免木頭化。

2023/06/11 | 精選書摘

王溢嘉《悲.慧.生死書》:一個人突然失去所愛時,最能打動他的就是「同是天涯斷腸人」的經驗

二○二二年五月,作家王溢嘉之子——動畫導演王谷神猝逝。歷經喪子之慟,王溢嘉透過思惟和書寫,探索生與死、苦與樂的生命功課,記敘命運莊嚴且充滿光亮的心路和意義⋯⋯

TNL+ 2023/06/06 | 陳娉婷

【港片小酌】《東邪西毒》群雄孤寂:假若沙漠是漫漫塵世,俠士無情勝有情

孤剋,是《東邪西毒》武林群俠的共通點,也照見各人的弱點:自憐、自重、自欺、自私。但也正因為他們人生的不順遂,他們才成為武林獨當一面的英雄。筆者特別挑選四個角色,配合具代表性的畫面定鏡截圖,逐一分析他們如何為愛痴狂、求而不得,逐漸走向成魔之路。

2023/05/0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新修版」金庸真的比較差嗎?金輪法王和尹志平為什麼要改名?

喜歡哪版隨人自由,好不好見仁見智,大致說來,舊版稍弱較粗糙,新版或新修版,都好。版本多,讀者怎麼應對? 新版或新修版擇一即可,老讀者不妨三大版本並列共讀,比對其間差異,體會字句、情節、人物性格等改動原因,將心比心,對創作、閱讀大有幫助,也可增加樂趣。

2022/10/13 | 李律鋒

永恆的帝王武功(下):金庸如何利用《易經》的動物意象,轉化為「降龍十八掌」的具體招式?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將降龍十八掌的十八個招式,一招一招地拆解開來,去追尋一開始這個招式所引用的典故,是在《易經》的哪一卦哪一爻當中;然後去研究創造大師金庸,怎麼樣子利用《易經》的動物意象,來轉化為武學實戰中的具體招式。

2022/10/12 | 李律鋒

永恆的帝王武功(上):金庸如何無中生有,讓我們相信「降龍十八掌」是一套真實的武功?

在金庸無中生有創造出來的上千種的武功當中,只有一門功夫,傲視於所有武林絕技的頂點。這一套彷彿專屬於帝王一般的武功,自然會跟中國人心中的帝王象徵有關聯,那象徵就是龍——千古以來中國人所認為的天命的焦點、天子的化身。這門帝王的武功,就是降龍十八掌。

2022/07/12 | 《思想坦克》

香港人哀悼倪匡,哀悼的其實是過去暢所欲言、百無禁忌的香港,已然死亡的香港

金庸、倪匡的故事主角,從愛國到愛人到愛己,正是數十年來香港文人內心變化的寫照。 從衛斯理到原振俠,與中國有關的故事,比例愈來愈低;從原振俠到高達,故事中香港的意象,也愈來愈模糊。

2022/07/04 | TNL 編輯

倪匡逝世享壽87歲:畢生反共,創作衛斯理、原振俠掀華文科幻推理風潮,與古龍、三毛曾有生死之約

倪匡的筆鋒如利劍,又快又準,任職《明報》期間曾經代筆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但他太討厭「阿紫」這個角色,結果金庸早上才上飛機,倪匡下午就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了。還曾跟古龍跟三毛這三位生死至交曾立下「生死之約」,誰先過世,就要盡其所能令魂魄回到陽間。

2021/11/01 | 精選書摘

《余英時傳》:余英時友滿天下,錢穆、楊聯陞、金庸、牟宗三,包括棋王林海峰,都是他的棋友

本書為華人世界史學巨擘余英時身後首部傳記,將余英時一生成長與學術追尋的歷程完整於世人面前。並詳錄余英時生平著述繫年要目,為將來的後進提供了一條更為清晰、深闊的學術取徑。

2021/10/19 | 李梓成

藝術演化論:為什麼貝多芬和金庸無可超越?

為何現時已經不會有人寫「傳統定義」交響曲、協奏曲?這是因為莫札特、貝多芬、馬勒、拉赫曼尼諾夫等已經將這形式推至登峰造極的地步,根本就不有任何餘地再寫。

2021/09/19 | 高澄天

「言武俠,必金庸」讓武俠小說的路愈走愈窄,直到今天已無路可走

不論是出於情感認同或真正的精神嚮往,俠義道是不會滅絕的,只是現在的寫作環境,沒有獎、沒有出版社願意「賠錢」出版,讓武俠小說瀕臨滅絕,縱網路上不乏癡心寫手無悔無怨無償發表,但,就我所知,支持得下去的恐怕是億萬中選一。

2021/03/26 | 精選書摘

董橋《文林回想錄》:我的朋友余英時

我喜歡歷史而涉獵浮泛,讀當代歷史學家的著作但覺滿樹棗子只合遠觀無從品嚐。讀余先生的著述我欣喜的是樹上的棗子余先生都採集了放進幾個竹籃裏任人分辨生的熟的酸的甜的,樂趣無窮。

2020/05/01 | 方格子vocus

為什麽金庸會說他最喜歡的人物是令狐沖和喬峰,最討厭韋小寶?

金庸在《鹿鼎記》之後便停筆,說自己寫不出來了,同時至此自我終結了「武俠」的概念,這種無法再繼續下去的狀況,其實很像是一則人生寓言。如果夢清醒了,前方已經看不到跟生存無關的東西,書寫只能複製實際的生活,我們幹嘛還要寫它呢。我們可以多想一下,為什麽金庸會說他最喜歡的人物是令狐沖和喬峰,最討厭的韋小寶這樣的話。

2019/10/21 | 大人學

【大人學】金庸、我、成長、以及其中的人生策略

武俠小說在我身上,有兩個影響。首先,在寫文章和說話時,各種角色都是很好的舉例來源。另一個對我影響甚深的,應該是金庸作品的世界觀,啟蒙了我的人生哲學。

2019/10/16 | 精選書摘

《刀爾登讀史 肆》:「通俗小說」就像一個收拾得井井有條、沒有雜物的房間

「通俗小說」和「文學小說」有其界限,但無法分明。「情節推動」(與性格或命運推動相對)是界限之一。情節推動之外,還有一個因素是我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