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總統大選才剛結束,新總統賴清德上任兩個月後,台灣的政壇已經逐漸形成明顯的藍、白在野聯手對抗綠執政的態勢。長期觀察台灣政治生態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近期就撰寫了一份預測台灣 2026 地方縣市長選舉與 2028 總統大選的文章,分析台灣政壇未來可能的走向。

在這份原文是日文,由張進逸做中文翻譯的文章中,小笠原欣幸表示,在選舉結束的同時,下一場選舉就已經開跑了。如果想預測台灣的選舉結果,就必須經常對各種「可能性」進行分析、推演。小笠原欣幸也強調,他撰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希望能夠提供一個討論台灣地方選舉與總統大選的觀察視角。

文章首先針對 2028 年總統大選進行分析,小笠原欣幸認為,如果沒有出現任何「重大變故」,現任總統賴清德應該會代表民進黨尋求連任。然而如果出現支持度極度低迷這種「意外情況」,包含現在副總統蕭美琴、外交部長林佳龍以及高雄市長陳其邁等人都是有力人選。

國民黨方面則可能推派台中市長盧秀燕、立法院長韓國瑜、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或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代表參選。民眾黨則會繼續以黨主席柯文哲做為參選的核心人物,挑戰 2028 的總統大選。

由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尋求第四個任期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與台灣選戰期間高度重疊,小笠原欣幸認為, 2028 年總統大選仍可能出現「投票給在野黨就是支持統一」的觀點。而當下的美國總統以及美國採取的美中關係政策,也會對台灣的選舉結果造成深遠的影響,是 2028 年台灣總統大選的重要變數。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 圖:民眾黨 / 提供

小笠原欣幸指出,藍、白兩個在野黨很可能在總統大選前成功整合,試圖共同對抗民進黨。且認為對於柯文哲來說, 2028 的總統大選恐怕是他「最後的機會」,必須爭取更多的籌碼與國民黨談判,才能讓自己一手創立的民眾黨得以存續。小笠原欣幸也強調,由於有許多因素錯綜複雜的交纏在一起, 2028 年台灣總統大選的將會陷入激戰,選情會比 2024 年更加緊張。

小笠原欣幸也稱, 2026 年地方縣市長選舉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到各黨派的選戰策略,是直接影響總統大選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佔據大多數人口的六都首長,是最受矚目的焦點。小笠原欣幸分析認為,新北市長選舉較有可能是由李四川代表國民黨,與現任民進黨立委蘇巧慧競爭。

而針對台南市長的選情,小笠原欣幸認為民進黨的林俊憲、陳亭妃與王定宇三人可能會先經過一番激烈的內鬥,之後再與國民黨立委謝龍介競爭。另一方面,林岱樺與賴瑞隆也可能針對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的寶座,展開激烈的競爭,再由勝者對決國民黨的柯志恩。小笠原欣幸表示,台南市與高雄市兩處都可能因民進黨激烈的內鬥,讓選舉結果更加撲朔迷離。

台中市長方面,國民黨則可能推派現任立委江啟臣或楊瓊瓔,代替連任兩屆的盧秀燕,與民進黨立法委員何欣純進行競爭。雖然民眾黨也表示有意競爭 2026 年的地方縣市長選舉,但由於民眾黨目前的基本盤不夠穩固,很難與藍、綠兩黨的候選人競爭。民眾黨立委黃國昌雖然也曾公開表態參選 2026 年新北市長選舉,但在國民黨不可能禮讓的情況下,黃國昌恐怕也沒辦法在選舉中激起浪花。

遠見30週年評比,盧秀燕蟬聯五星首長。 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小笠原欣幸表示,由於民眾黨在地方選舉的存在感相當薄弱,如果柯文哲想要增加總統大選時與國民黨的談判籌碼,恐怕得「自己創造話題」。其中,自行參選六都市長就是一個可行的方式。小笠原欣幸稱,柯文哲在 2024 總統大選中,六都得票率最高的都市就是桃園市與台中市,兩地的得票率都超過 30% ,是柯文哲可以考慮的方向。即使柯文哲無法再次當選市長,仍可藉由選戰提高網路聲量,迫使國民黨在 2028 年與民眾黨談判整合。但如果柯文哲不親自出馬,就很難繼續維持民眾黨的聲勢。

小笠原欣幸最終總結,認為現在台灣的政局已經呈現朝野對立極度白熱化的狀態,在立委任期屆滿一年的 2025 年 2 月更可能出現藍、綠兩黨相互罷免的情況,開啟大罷免時代。而賴清德政府則需一邊應付不斷激化的朝野對立,一邊應對中國方面可能帶來的壓力。小笠原欣幸指出,對台灣政局而言,美國、中國帶來的國際影響力也十分重要,國際社會也會持續關注台灣政局的變化。

總統賴清德。   圖:總統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