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824102023/http://www.gov.cn/guoqing/2018-01/17/content_5257350.htm
广 东

省长:马兴瑞
省会:广州
省政府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5
邮编:501031
网址:
http://www.gd.gov.cn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邻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根据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 全省陆地面积17.97 万平方千米,其中岛屿面积1916平方千米。全省沿海有大小岛屿1 431个,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其中面积500 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 个。另有明礁和干出礁956 个。全省大陆海岸线4 114.3 千米,居全国第一位。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归沿岸国家管辖的规定,全省海域总面积41.93 万平方千米,其中内海4.89 万平方千米,领海1.64 万平方千米,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35.40 万平方千米。

      2015年数据 >>

地理和自然状况

地貌

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 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 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最大,潮汕平原次之,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还有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丹霞山和金鸡岭等;丹霞山和粤西的湖光岩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沿海数量众多的优质沙滩以及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游资源。沿海沿河地区多为第四纪沉积层,是构成耕地资源的物质基础。

气候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且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 月。全省年平均气温21.8℃。年平均气温分布呈南高北低,雷州半岛南端徐闻最高(23.8℃),粤北山区连山最低(18.9℃)。月平均气温最冷的1 月为13.3 ℃, 最热的7 月为28.5 ℃。全省86 个气象站中,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42.0℃,出现在韶关;极端最低气温-7.3℃,出现在梅州。

年平均降水量为1789.3 毫米,最少年份为1314.1 毫米, 最多年份达2254.1 毫米。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3 个多雨中心分别是恩平—阳江、海丰和龙门—清远,其中年平均降水量恩平超过2500 毫米,海丰接近2500 毫米,龙门为2100 毫米。暴雨最频繁的是海丰,年平均暴雨日数达13.5 天。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最少(32.0 毫米),6 月最多(313.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640.6 毫米,出现在清远。

年平均日照时数自北向南增加,由不足1 500 小时增加到2 300 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 200 兆~ 5 400 兆焦耳/ 平方米之间。

广东省是各种气象灾害多发省份,主要灾害有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强对流天气、雷击、高温、干旱及低温阴雨、寒露风、寒潮和冰(霜)冻等低温灾害,灾种多,灾期长,发生频率高,灾害重。

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 根据2015 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15 年广东省陆地总面积17 971 602.40 公顷。其中,农用地14 973 000.82 公顷; 建设用地2 004 462.40 公顷; 未利用地994 139.18 公顷。农用地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2 615 887.97 公顷、1 271 328.55 公顷、10 034 269.34 公顷、34.86 公顷和1 048 390.10 公顷。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库与水工建筑面积分别为1 631 144.33 公顷、179 387.48 公顷和193 930.59 公顷。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分别为439 244.06 公顷和554 895.12公顷。广东省是国内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土地资源的特点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土地复种指数高;地势北高南低,海陆兼备,适合多元化经营;地缘人缘优势明显,有利于土地发展外向型经济;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资源尚有一定潜力;土地资源分布与建设用地需求空间“错位”,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难以协调。

【水资源】 广东省河流众多,以珠江流域(东江、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及独流入海的韩江流域和粤东沿海、粤西沿海诸河为主,集水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9.8%,其余属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全省流域面积在100 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级干支流542 条(其中,集水面积在1 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有62条)。独流入海河流52 条,较大的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等。水文监测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 771.2毫米,折合年均降水总量3 145 亿立方米。降水时程和地区上分布不均,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10 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年际之间相差较大,全省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1.84 倍,个别地区甚至达到3 倍。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 830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 820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0 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440 亿立方米。除省内产水量外,还有来自珠江、韩江等上游从邻省入境水量2 361 亿立方米。广东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不少河流中下游河段由于城市污水排污造成污染,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

【矿产资源】 广东省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优势矿种集中度高。至2015 年底,全省发现矿产148(亚)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01 种。其中能源矿产7 种,黑色金属矿产4 种,有色金属矿产11 种,贵金属矿产2 种,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15 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8 种,化工原料矿产9 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41 种,水气矿产4 种。广东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 位的矿产61 种,居全国前3 位的矿产26 种,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7 种,分别为铌钽矿、碲矿、高岭土、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粗面岩、建筑用大理岩、泥炭。全省已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地下热水、矿泉水、铁、铜、铅、锌、锡、锑、稀土、金、银、硫铁矿、高岭土、陶瓷土、水泥用灰岩、大理岩等。

【植被和生物资源】 广东省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全省有维管束植物289 科、2 051属、7 717 种。其中野生植物6 135 种,栽培植物1 582 种。此外, 还有真菌1 959 种,其中食用菌185 种, 药用真菌97 种。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有仙湖苏铁、南方红豆杉等7 种,属于二级的有桫椤、广东松、白豆杉、樟、凹叶厚朴、土沉香、丹霞梧桐等48 种。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非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可观。

广东省动物种类多样。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774 种,其中兽类110 种、鸟类507 种、爬行类112 种、两栖类45 种。此外,还有淡水水生动物的鱼类281 种、底栖动物181 种和浮游动物256 种,以及种类更多的昆虫类动物。动物种类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 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 种。

广东省开展对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至2015 年底,全省有森林公园1 086 个。广东省重视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海洋资源】 广东省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动物和植物,共有浮游植物406 种、浮游动物416 种、底栖生物828 种、游泳生物1 297 种。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约460 万吨;可供海水养殖面积77.57 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19.49 万公顷,是全国著名的海洋水产大省。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沿海还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资源。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大亚湾、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还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的油气田己打出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广东省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在大陆最南端的灯楼角有全国唯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

 经济

地区生产总值

2016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95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3.58亿元,增长3.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9%;第二产业增加值34372.46亿元,增长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8%;第三产业增加值41446.01亿元,增长9.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3%。三次产业结构为4.743.252.1。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 8817.68亿元,增长11.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5739.78亿元,增长 9.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5568.17亿元,增长10.4%。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1%,金融业增长11.5%,房地产业增长6.9%。民营经济增加值42578.76亿元,增长7.8%2016年,广东人均GDP达到72787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0958美元。

分区域看,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79.3%,粤东西北地区占20.7%,东翼、西翼、山区分别占6.9%7.6%6.2%

农业

2016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64.00万亩,比上年增长0.1%;糖蔗种植面积207.35万亩,下降2.3%;油料种植面积569.29万亩,增长1.1%;蔬菜种植面积 2111.91万亩,增长1.9%

全年粮食产量1360.22万吨,增长0.2%;糖蔗产量 1270.17万吨,增长1.5%;油料产量112.88万吨,增长2.3%;蔬菜产量3579.77万吨,增长4.1%;水果产量1579.60万吨,增长3.9%;茶叶产量8.50万吨,增长7.1%

全年肉类总产量415.49万吨,下降2.1%。其中,猪肉产量 264.38万吨,下降3.6%;禽肉产量135.08万吨,增长0.2%。全年水产品产量875.36万吨,增长2.0%。其中,海水产品 468.17万吨,增长1.9%;淡水产品407.19万吨,增长2.1%

工业和建筑业

2016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0%,民营企业增长11.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3%,股份制企业增长 10.2%,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7.6%,集体企业下降0.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3.3%,重工业增长8.7%。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7.0%,中型企业增长4.8%,小型企业增长8.4%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6%。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7.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4.6%,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长6.2%,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6.3%,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5.2%,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12.8%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9.3%。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1.1%,钢铁冶炼及加工业增长13.8%,石油及化学行业增长2.3%。装备制造业中,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飞机制造及修理业、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4.2%3.2%2.7%26.4%;钢铁冶炼及加工业中, 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和铁合金冶炼分别增长94.3%38.7% 10.6%5.7%;石油及化学行业中,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3.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橡胶制品业分别下降9.5%2.2%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3.2%,其中,纺织服装业增长1.4%,食品饮料业增长0.7%,家具制造业增长5.2%,建筑材料增长6.4%,金属制品业增长4.6%,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4.7%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9%,其中,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3.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 13.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3.1%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资产贡献率13.41%,资产负债率55.97%,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24,成本费用利润率6.75%,全员劳动生产率23.24万元/人年,产品销售率96.79%。实现利润总额8025.42亿元,增长11.0%。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26.39亿元,下降15.0%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5054个,比上年增长2.8 %;总承包和���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652.31亿元,增长8.9%;实现利润总额424.91亿元,增长7.2%;利税总额728.97亿元,增长4.2%

固定资产投资

2016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300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6181.63亿元,下降2.9%;民间投资20504.39亿元,增长13.5%;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4036.96亿元,增长16.0%。分地区看,珠三角地区投资22321.24亿元,增长11.3%;东翼投资4172.14亿元,增长 15.5%;西翼投资3298.27亿元,增长5.7%;山区投资3217.21亿元,增长0.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45.11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投资11088.49亿元,增长8.9%,其中,工业投资11051.68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投资21475.26亿元,增长10.5%。基础设施投资 7376.79亿元,增长5.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1647.71亿元,增长20.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0%。先进制造业投资4329.19亿元,增长11.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307.80 亿元,比上年增长20.7%。按地区分,珠三角地区8601.17亿元,增长21.6%;东翼478.40 亿元,增长28.9%;西翼434.43亿元,增长12.4%;山区793.80 亿元,增长12.6%。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6977.66亿元,增长18.5%;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52.07亿元和1390.28 亿元,分别增长51.1%28.0%

国内贸易

201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3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30418.16亿元,增长10.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320.84亿元,增长10.6%。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31242.41亿元,增长10.3%;餐饮收入3496.59亿元,增长9.2%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9.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 4.6%,化妆品类增长13.6%,日用品类增长15.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2.5%,书报杂志类增长4.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中西药品类增长12.5%,通讯器材类增长19.8%,汽车类增长11.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4.4%,金银珠宝类下降1.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下降4.4%,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5.9%,石油及制品类下降3.1%

对外经济

2016全年进出口总额63029.47亿元,比上年下降0.8%。其中,出口39455.07亿元,下降1.3%;进口23574.40亿元,增长0.01%。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5880.66亿元,比上年减少525.82亿元。全省纳入统计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228 亿元,增长53.8%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078,比上年增长14.9%;合同外资金额866.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5%。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33.49亿美元,下降13.1%

全年经核准境外投资新增中方协议投资额282.7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7%;新增中方实际投资额206.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4.3%。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81.6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6%;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6.55亿美元,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8.92亿美元;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共8.48万人。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

2016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24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货物运输总量 376301 万吨,增长 7.6 %。货物运输周转量 22040.29亿吨公里,增长50.3%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44139万人,增长4.9%。旅客运输周转量 3816.17亿人公里,增长 6.0%

全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79924万吨,比上年增长 5.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4865万吨,增长5.8%;内贸货物吞吐量125059万吨,增长 4.9%。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5782.25万标准箱,增长4.9%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1.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7682.75公里,比上年末增长9.4%。高铁客运量占全部铁路客运量的比重为 50.8%。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1675.5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1%,其中,私人汽车1485.96万辆,增长14.9%。民用轿车保有量994.63万辆,增长14.5%。其中,私人轿车940.03万辆,增长14.6%

邮电

2016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886.15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增长56.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79.98亿元,增长53.0%,快递业务量76.50亿件,同比增长52.6%,快递业务收入879.52亿元,同比增长42.8%;电信业务总量 5006.16亿元,增长58.0%。年末电话总用户1.70亿户,比上年底减少 2.3%;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610万户,减少7.0%;移动电话用户1.43亿户,减少1.4%。年末4G用户9085万户,全年净增 3490万户,3G4G用户合计 10664万户,合计占移动电话用户比重达 74.3%。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2851万户,增加8.4%。年末移动互联网用户 11519万户,增长5.2%

旅游

2016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518.39 万人次,增长2.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85.77亿美元,增长3.9%。国内过夜游客3.62亿人次,增长10.4%;国内旅游收入9200.24亿元,增长15.3%

 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

2016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90.33亿元,增长10.3%;其中,税收收入8098.62亿元,增长11.1%

金融

2016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9829.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1%;各项贷款余额110928.41亿元,增长16.0%。年末全省农村合作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813.4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3%;贷款余额12480.47亿元,增长8.3%。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年利润(税后)2260.37亿元,比上年增加7.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52%

证券

2016年末全省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474家,市价总值7.84万亿元,比上年末下降5.2%。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3711.81亿元,增长16.3%。证券公司26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60.67亿元,净利润366.25亿元,分别下降43.4%48.3%。证券营业部1362家,股东账户数4985.23万户,增长25.8%,代理股票交易额35.98万亿元,下降54.0%。基金公司29家,共管理1405只公募基金。基金规模30955.22亿份,增长21.1%;基金净值32675.74亿元,增长13.5%。期货公司21家,全年代理交易额64.05万亿元,下降71.9%;营业收入40.27亿元,下降0.7%;利润总额18.09亿元,增长1.5%

保险

2016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820.5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038.1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945.5亿元,分别增长32.6%7.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836.9亿元,增长110.6%。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035.4亿元,增长17.4%。其中,寿险业务赔付支出449.5亿元,增长26.3%;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469.1亿元,增长7.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116.8亿元,增长28.4%

 人民生活

人口概况

2016年末常住人口1099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29.45万人,出生率11.85‰;死亡人口48.17万人,死亡率4.41‰;自然增长人口 81.28万人,自然增长率7.44‰。

人民生活

2016全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95.8,比上年增长8.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3%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2.2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8.5%。农村居民现住房建筑面积人均43.92平方米。农村最高2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0204元,最低2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3元。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84.3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10.8%。城镇居民现住房建筑面积人均 32.74平方米。城镇最高2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4437元,最低2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0元。

社会保障

2016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5393.7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6.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43万人,增长1.7%。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801.11万人,增长2.4%,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异地务工人员1866.65万人,增长1.3%。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325.37万人,下降1.5%。参加工伤保险3246.13万人,增长4.0%。参加失业保险3020.10万人,增长3.1%。参加生育保险3161.89万人,增长2.6%。全年城乡医疗救助116.76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2.19万人次,增长11.7%。民政部门资助参保参合的人数达184.29万人次。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962.89亿元;年末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1356.06亿元,增长15.5%。年末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166.56万人,其中,城镇25.54万人,农村141.02万人。全年城镇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54.15万人。

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18.39万张,收养救助人员8.81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82万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6525个。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211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62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8.13亿元。年末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为5.5个。注册志愿者人数812.69万人。注册志愿者人均参与志愿服务时数19.1小时。

 教科文卫

教育

2016全年各级各类教育(不含非学历培训,不含技工学校)招生673.32万人,比上年增长1.6%;在校学生2258.16万人,比上年增长1.5%;毕业生574.34万人,增长1.3%。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6853人,在校生37756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21.67万人。

年末县及县级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36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5920个。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51万人年(折合全时当量)。全省R&D经费支出约占GDP2.52%

科技

2016全年科技成果1963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40项,应用技术成果1805项,软科学成果18项。全年专利申请受理总量505667件,增长42.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155581件,增长49.7%。全年专利授权总量259032件,增长7.4%,居全国首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8626,增长15.4%。全年《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23574,增长55.2%,居全国首位。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168480件,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5.53件。全年共有39264家企业申请专利327325件。其中,17056家企业有发明专利申请113422件。全年共有29886家企业获得专利授权163744件。其中,7119家企业有发明专利授权30700件。全年经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登记技术合同17480;技术合同成交额78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19857;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9万亿元,增长10.0%。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2,省级工程实验室59,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61;已建立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651,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7,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31家。拥有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42家。认定技术创新专业镇413个。

全省共有建成或在建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75,省级授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213个;共有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22,其中法定质量计量综合检测机构20个;共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90,省质监局专项授权计量技术机构20,标准化技术机构12,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8个。截至2016年底,获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实验室2438,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企业94875家,获得3C产品认证的企业17388家。

全省共有天气雷达11部。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个。共有地震观测台站545,地震台网11个。全省近岸海域各类海洋观测、监测站点54个(含各县局)。测绘部门共出版地图93,出版测绘图书10种。

文化

2016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公有制)8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5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47个,博物馆、纪念馆179个。全省有广播电台22座,电视台2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99.9%。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874.12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730.70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0.8%2.5%。全年出版报纸27.64亿份,各类期刊 1.29 亿册,图书2.91亿册。全省共有综合档案馆141个。

卫生

2016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计生机构49124(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381个、卫生院120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566个,妇幼保健机构128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3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7个,卫生监督机构195个、村卫生室26886个。全省卫生机构拥有在岗职工82.2万人,增长6.6%;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4.4万人,注册护士28.4万人;拥有医疗床位47.3万张,其中医院37.2万张。全省1174家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4万人,床位5.5万张;137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万人,195家卫生监督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4万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347340例,死亡1091人;发病率320.16/10万,死亡率1.01/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