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演員李沐│學雕塑翻轉視野,「非做不可的慾望」全給了表演

曾參與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電影《返校》演出,便毅然赴英留學一年,不是進修表演,而是學雕塑藝術。20歲出頭的李沐在鏡頭前很特別,既空靈又有那麼點世故。再度以《妖怪人間》與《誰是被害者》現身螢光幕,她對表演重燃渴望,更拋開過去的迷惘、不安,肯定地說:「沒錯,我想做表演。」

WhatsApp Image 2020-04-20 at 10.30.43 AM
李沐親自挑出,自認能大略說明「李沐是怎樣的一個人」的照片。(攝影:Nin Tsai / 林一)

挖掘內心的共感,全然理解角色

在懸疑劇《誰是被害者》中,李沐飾演的「江曉孟」一角可說是貫穿全劇的關鍵人物,每集都能見到她神祕的身影,隨著劇情往後推進,戲份愈是吃重。

李沐形容,江曉孟是個寂寞無助的青少年,從小得不到足夠的關愛,在充滿矛盾的社會中獨立成長,被逼著早熟的靈魂既堅強又暴烈,「我想,曉孟應該是很多很早就出社會、自食其力的青少年縮影吧。」與江曉孟共同經歷生命的李沐,彷彿一樣無奈而無力,淡淡地說。

巧的是,近期兩部新作品《妖怪人間》、《誰是被害者》都隱含對「善惡」與「人性」的辯證,藉由詮釋江曉孟,李沐開始思考「人性」。

「我覺得『好人』的行為模式是透過教育和選擇而產生的,但這個要很努力才能辦到,我們需要抵抗內心很動物、甚至不好的慾望。」要定義人性太困難,尤其陪著江曉孟走過掙扎、起伏,李沐深感無所謂善惡兩立,善與惡不過是人性的一體兩面,是必然的矛盾,誠如人會有內心衝突。她留下一個問題:若試著拼湊所有相關脈絡,跳脫單一事件去看社會新聞裡呈現的「壞人」,那麼,這個壞人還是惡嗎?他有沒有善的部份?

江曉孟的內在糾結讓李沐非常緊張,不但與自己的人生、個性相悖甚遠,江曉孟從事的酒店工作也是李沐陌生的。初期,她不斷蒐集資料去了解酒店文化,劇組也安排一位酒店工作者供她做功課。

然而,準備到一半,她發現,這不過是角色的表層,尚未觸及血肉,「我一開始只想著靠近和曉孟不同的部分,後來發現,應該要有更多從內在出發、和曉孟有連結的東西。」於是,李沐回歸自身尋找與江曉孟的共感。透過回想親人逝世的心境、往內心挖掘,李沐才有感更接近角色,「我很可以理解她頓失依靠,像孤兒的感覺。」後來,她的表現也讓飾演江曉孟父親的張孝全誇讚「非常了解角色的心理狀態」。

S2
《誰是被害者》劇照(Netflix提供)

不是我選擇了表演,是表演選擇了我

李沐絕對是個新演員,上表演課的經驗不多,大部分從做中學,直接到拍戲現場摸索;入行的方式也不太特別,19歲遇到現在的經紀人,跟很多演員一樣,抱著有趣的心情踏入;也跟很多演員一樣,途中歷經了迷惘,決定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去英國學雕塑。「我一直是個很貪心的人,我什麼都想試。」既然不確定心之所向,那就把自己丟出去吧。

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選擇雕塑?刻板印象中的「雕塑」,是一座座臘白色的雕像杵在那兒,看上去嚴肅又制式,但李沐解釋,當代雕塑已經發展成不同面貌,一把椅子與乳酪塊、一串絲襪形塑而成的形狀,或規模大到整個房間的作品,都可以是雕塑的呈現。

WhatsApp Image 2020-04-20 at 10.30.42 AM
李沐親自挑出,自認能大略說明「李沐是怎樣的一個人」的照片。(攝影:Nin Tsai / 林一)

李沐從雕塑看見「規則可以被打破」的可能,於是,她開始靜下心整理自己的思考系統,嘗試更宏觀地看事情,當然,也包含表演。她深有感觸:「不再苛求自己或別人一定要符合某種標準,接受萬事萬物都有不同的樣貌,更有意識地看待人的形狀。」

或許真是雕塑翻轉了李沐的視野,改變她對待、呈現表演的方式,她整個人煥然一新,一一鬆綁過去未曾注意亦無法想透的心結。不只在表演上,人生目標也獲得相當大的啟發,這才聽見內心在吶喊:「比起畫畫、雕塑,我更想演戲!」此時,「想讓表演更進步」的一股熊熊慾望驅使她,專注往表演前進。

她笑說,當帶著這樣的鬥志回國接演《誰是被害者》,一切意外地順利。是江曉孟領著李沐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堅定做演員,李沐很珍惜:「我覺得是表演選擇了我,不是我選擇了表演。」

WhatsApp Image 2020-04-20 at 10.30.44 AM (1) (1)
李沐親自挑出,自認能大略說明「李沐是怎樣的一個人」的照片。(攝影:Nin Tsai / 林一)

「非做不可的慾望」全給了表演

江曉孟是在遊走社會邊緣的青少年,回到現實生活,李沐也是努力在體制天花板上敲開裂縫的人。

「我是一個成長過程蠻無聊的人,除了閱讀,我沒有別的興趣。」在問答中,無聊、膽小、沒自信是李沐常用以形容自己的詞彙。小時候,大人總是很忙,她學會用閱讀消磨時間,也發現,只要拿著一本書,大人們就會認為她是會讀書的小孩、好小孩,她也能躲在「好寶寶」的保護罩裡遠離不想參與的話題,暫時從體制中抽離。

閱讀一路伴她成長。國中時期,李沐最喜歡的作家是三毛,她寫流浪、寫自我、寫勇敢,三毛的文字帶著李沐衝破心裡一層又一層的高牆,流浪往未知。「你開始有勇氣對著自己說:『等我離開這個學校我就要變得跟三毛一樣,我就要變得很勇敢,我就要衝出去!』」閱讀像是李沐親密的摯友,當她有話不知道向誰傾吐時,閱讀讓她得到共鳴、覺得被同理。「在閱讀經驗裡,我覺得我變得更勇敢。」就好比李沐隨時能夠服用的定心丸,閱讀讓她繼續抵抗有稜有角、曾經框住她的世界。

也許是成長的環境讓李沐慣於對世事保持一段距離,也讓她覺得人生沒有什麼事是非做不可,卻隱約覺得身而為人,似乎要有「非做不可的慾望」,才有動力一直活下去。終於,和江曉孟這個角色相遇之後,李沐的「非做不可的慾望」全給了表演。

正因認清渴望,現在的她,不再寄望其他人事物帶領她跨越沒自信、膽小的圍籬,她很明白,得勇於自我揭露、信任自己,才能更深入理解角色,給出不一樣的表演。與其說去完成誰的期望,她鏗鏘地對自己說:「多相信自己一點,不要再那麼害怕辜負誰的期待。」

訪談中,李沐總誇江曉孟比自己勇敢,但我想,能不愧於心地說出:「我想做表演」,肯定也需要飽滿的勇氣和覺醒。這位大女孩對表演事業許下了期望:「把事情做好,一直認真、專業與敬業,大概就是這樣吧。」秉持著那股「非做不可」,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角色非你不可。

WhatsApp Image 2020-04-20 at 10.30.43 AM (1)
李沐親自挑出,自認能大略說明「李沐是怎樣的一個人」的照片。(攝影:Nin Tsai / 林一)
WhatsApp Image 2020-04-20 at 10.30.44 AM (1)
李沐親自挑出,自認能大略說明「李沐是怎樣的一個人」的照片。(攝影:Nin Tsai / 林一)

撰稿:段雅馨

編輯:薰鮭魚

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