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討效應

管理心理學中,人們把善於爭要、善於自我表現,善於主動溝通而得到領導賞識、他人關注、同情等心理效應的現象,稱之為乞討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乞討效應
  • 外文名:the begging effect
  • 領域:管理學
  • 套用:管理,教學
簡介,產生原因,教學乞討,知識乞討故事,

簡介

這猶如乞丐行乞,乞丐如果不玄喝,不裝成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不主動向行人乞討,那么,就不會引起行人關注,就不會得到行人同情,就肯定乞討不到東西。因此,人們把管理領域中的這種乞討爭要而產生的效果現象,形象化地喻之為乞討效應。其實,我國諺語中早有形象化的說法:“愛哭的孩子多吃奶”或“愛哭的孩子有奶吃”等。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頗多,決不僅僅發生於乞丐行乞、孩子爭奶吃上。因此,我們對此要作一清醒的認識,弄清楚為什麼會產生乞討效應 ,如何克服消極的乞討效應,如何發揮乞討效應的積極作用。
乞討現象作為人類社會一種本應消滅的歷史現象,與文明進步相悖,卻長期存在,並形成一種亞文化群體。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戶籍管理的放鬆等原因,一度在城市幾近絕跡的乞丐又死灰復燃,而且規模越來越大。他們的大量出現給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諸多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講,對當前我國社會存在的乞討問題的研究,不僅是學術需要,更是一種社會責任��不僅具有理論意義,更具有社會現實價值。
乞討乞討

產生原因

那么,乞討效應的產生受那些因素影響的呢?根據分析,一般認為有如下幾種主要因素:
一是在爭奪有限資源時常會發生乞討效應。現在資源多數情況下是十分匱乏的,如何使有限的資源據為已有?其方法可謂多多,但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乞討、爭要。誰會爭討誰就有可能得到,不討不爭就可能輪不到。按行為主義的 S — R 理論解釋,也是解釋的了的。有刺激,有需求,必然會有反應,會給予儘可能的滿足。如果大家都爭著要,那么 S — R 理論就解釋不了。新行為主義的 S — O — R 理論可以加以解釋。有刺激(即爭要),還需經大腦認知評估(即誰爭要的強度最強),然後才作出反應(即給予滿足要求)。如果大家要的資源都十分充裕,就不存在什麼爭討現象,乞討效應就不會產生。可見,有限的資源是產生乞討效應的重要因素之一。
乞討效應乞討效應
二是下屬人員希望得到領導賞識時也會發生乞討效應。一般來說,一個人如果不希望得到他人賞識時,他就不會去乞求人家,更不會去討好他人的歡心。換言之,如果要想得到他人賞識與歡心,那么,就要多與他人交往,特別是想得到領導賞識時,更需主動地交往,因為領導要關心的人太多,時間又太少,因此,就必須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加強與領導的溝通,脫離了領導,要想多“吃奶”就是不可能的事了。
三是與乞討者的乞討強度、頻率與方式等有關。一般來說,乞討強度強,乞討效應就大,乞討強度低,乞討效應就小;乞討頻率高,乞討效應相對就強一些,乞討頻率低,乞討效應即低一些;乞討方式新、奇、特,那么乞討效應發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強度也高一些。可見,如何乞討直接關係到是否產生乞討效應的重要因素了。

教學乞討

學校教師對乞討效應並不陌生,因為學校教師掌握著班級的一切資源,常會遇到學生爭討的現象,如競選班幹部問題、評選優秀生問題,等等。同時,學校教師自己也常要代表班級向學校去爭討。因此,我們教師要好好研究一番乞討效應運用的對策問題。
首先,學校教師要學做一個聰明的乞討者。一個聰明的乞討者,一般要注意如下幾個要點。一是要多與學校領導接觸,加強主動溝通,增進相互了解,取得學校領導的信任與賞識,否則,再愛哭也不一定會有“奶”吃,再乞討也要不到東西。當然,不“愛哭”、不乞討,那也不會有“奶”吃,或不會有很多的 “奶”吃。
 因此,學校教師千萬不要恃才自傲,自以為是,不願與學校領導接觸溝通,認為沒有學校領導也行的。也不要老實過頭,怕與學校領導接觸被人說閒話,因此就乾脆遠離學校領導。二是要重視感情投資。工作中多接觸、多請教、多匯報,這是需要的,它只是工作上的投資。此外,還要加強工作投資外的感情投資,要讓學校領導知道你是一個講感情的人,知恩圖報的人。平時我們常說用人要任人唯賢,不要任人唯親。這表明,生活中,要避開或消除任人唯親還十分困難,它在用人時還會產生重要作用。
教學中的乞討效應教學中的乞討效應
因此,我們還真不能忽視感情的投資作用。同時,我們教師對學生也要這樣。三是要善於自我表現。每一個人都有優缺點,問題是如何把優點推銷給學校領導與學生,把缺點不讓學校領導與學生看見。因為學校領導與學生喜歡欣賞教師的優點,而不喜歡其缺點。因此,學校教師在學校領導與學生面前,無論如何要表現出自己的優點,讓學校領導與學生知道並加以肯定。只有這樣,教師想要什麼他們才會支持,真正達到“愛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效應。當然,自我表現要適度,千萬不要刺激學校領導,不要超越他,否則,教師的優點也會變成缺點,更不會引起乞討效應。總之,通過自我表現達到讓學校領導識才、惜才、愛才,最後達到滿足人才的一切欲求。四是要從長計議,不要強人所難。有時教師的乞討,學校領導一時無法滿足,也不要恢心,更不要堵氣,而要為學校領導著想,並提出, “學校領導總是為我們教師著想的,這次沒有不要緊,下次請考慮就是了,謝謝學校領導”。這樣,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領導欠了教師一個人情。反之,學校領導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厭噁心理,甚至給教師穿小鞋。古代人們說的:“欲擒故縱”即是也。
其次,學校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乞討現象,不要讓乞討現象成風。學校教師如果只關注、只滿足那些“愛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么,學校“愛哭的孩子”就會增多,學校教師的工作就會更難做。“愛哭的孩子”只能作為學校導學育人中的一種現象,促使我們去思考,去解決,而不是“一哭就滿足他”,否則就會養成“哭——滿足——再哭——再滿足”這樣一種壞習慣的惡性循環。
第三,學校教師要學會爭利。常言道,老實人吃啞巴虧,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我們的祖先總結出來的“真經”。理綱主編的《怎樣和領導相處》一書中指出:“在利益面前,不要逆來順受,也不要過分謙讓,應該大膽地向領導要求自己應該得到的。‘醜話說在前頭',在接受任務時談好報酬交易讓領導接受。爭利要把握好度,即不爭小利,不計較小得失,又不過分爭利。” 學校教師要避免二種傾向,一是不敢爭利,利到手中也放棄,如果是這樣,即不利於個人的發展,也不利於學校的發展,學校人才就有可能被流失;另一傾向是過於爭利,斤斤計較,給人一種勢利眼,這又會有遜於學校教師的形象,不利於學校發展。事實上這兩者都是不會爭利,會爭利的肯定會講究技巧。在爭利的時機、方式、頻度、強度等方面加以考慮。過去說的君子取財有道,講的就是這個含義。也就是“君子爭利,謀之有道”。譬如,在執行重大任務之前,爭取學校領導承諾,得到應得利益;在解決他人無法完成的任務時,爭取學校領導答應,爭得應得利益等。此時一定要把握好“度”見機行事,不能讓學校領導有趁火打劫之感,不要引起學校領導的反感,產生“有利就乾,無利不乾”的想法。

知識乞討故事

一個流浪漢,行乞40年,足跡遍及大半個世界。一天他來到 比爾·蓋茨的門前,打算討頓飯錢。蓋茨說:“你打算要一美元,還是要一萬美元?”流浪漢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富翁,便說:“對您來說,一萬美元不過是一美元,我看就給一美元吧。”
知識乞討知識乞討
蓋茨給了他一美元,外加一張簽了“發揮你的長處,以知識致富”的名片,說:“這是一美元,這是9999美元。”
流浪漢接過錢和名片,問:“這張名片真的能值那么多錢嗎?”蓋茨說:“只要你照著去做,可能不止值9000美元。”
第二天,流浪漢就給市政廳工商部門寫了份報告:現申請成立紐約乞討諮詢公司。理由如下:1.市場廣闊。據《紐約時報》公布的新聞數字,紐約街頭有20萬流浪漢以乞討為生。2.服務社會。由於流浪漢較多,施主愈來愈吝嗇,態度也愈來愈差,致使部分流浪漢感到了生存的壓力。3.具備資格。本人流浪40年,乞討手段全面。4.時代需要。知識經濟已經到來,本人靠學識致富。
去年,紐約乞討諮詢公司的資產突破千萬美元。前不久,該公司以“知識乞討”為主題到歐洲開闢市場,大受歡迎。一8歲開始乞討、一生僅為媽媽磨過一次刀的流浪漢,經過諮詢,把乞討時的用語由“可憐可憐吧!”換成“磨刀嗎?”,收入大增。一個小時候僅為爸爸搓過一次背的流浪漢,通過諮詢在某洗浴中心找到了工作。一老流浪漢,通過諮詢也改善了生活,由於他對倫敦的每條街道了如指掌,諮詢人員讓他辦了一個個人領路公司。
據《歐洲時報》網路版透露,明年,紐約乞討諮詢公司將來亞洲設立公司,論證報告經理事會投票表決已經通過。據說,他們在亞洲流浪漢市場的主打口號是比爾·蓋茨的原話:發揮你的長處,以知識致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