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和胸部微創中心主任)

王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和胸部微創中心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俊,河南淮濱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和胸部微創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住培胸心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及內鏡醫師分會和胸外科分會副會長。

王俊在中國率先開展電視胸腔鏡手術,開創中國胸部微創外科,完善中國胸部微創手術體系。

2018年獲頒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俊
  • 教學職稱 :教授
  • 畢業院校 :北京醫科大學
  • 擅長疾病 :胸外,胸腔鏡手術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論文發表,科研成果,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創中心主任,北京市海淀醫院胸外科主任。1989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院。任國際食管疾病學會(ISDE)亞洲主席,美國胸外科學會(AATS)執行會員,國際抗癌聯盟(UICC)會員,亞太地區胸腔鏡外科學會執行委員。世界華人胸外科學會主席,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胸腔鏡外科學組組長,第1、2屆全國中青年胸外科醫師論壇的常務副主席和主席,中華外科雜誌、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編委,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中國肺癌雜誌常務編委,中國微創外科雜誌常務編委,腹腔鏡外科雜誌編委等學術和社會職務。是中國胸外科界的領軍人物。

主要貢獻

論文發表

著作及出版物專著: 主編4部; 參與編寫專著 10部論文: 100餘篇 論文摘要: 100多篇。

科研成果

王俊教授重要貢獻之一是創立了我國的新學科-電視胸腔鏡外科和胸部微創外科。十餘年來,他成功地完成了胸腔鏡外科的絕大多數中國第1例手術,至今在手術難度、手術種類和手術數量上居於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王俊教授在肺癌和食管癌等胸部腫瘤診斷和治療中具有很高的造詣。他在我國首先開展並積極倡導肺癌術前的縱隔鏡病理分期和規範化治療,使之與國際接軌,從而顯著提高了肺癌的治療效果。
在積累了豐富手術經驗的基礎上,他撰寫30餘篇有關胸腔鏡的文章,主編了國內第1部胸腔鏡專著,參與編寫數部書籍的有關章節,編輯了第1套電視胸腔鏡教學錄象帶和第1套胸腔鏡多媒體光碟(5張),完成了我國第1個胸腔鏡手術的國家遠程教育項目,舉辦了7屆全國電視胸腔鏡外科手術學習班和6屆全國電視胸腔鏡外科研討會,培養了全國75%以上的胸腔鏡醫師。
在圍手術期肺功能的研究領域,王俊教授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有顯著的地位。他建立了中國術前定量預測肺切除術後肺功能的核���檢查方法,顯著提高了胸外科手術安全性評估的水平,大大縮短了我國在該領域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他在國際上首先證明DLCO較MVO2能更準確預測術後肺部併發症;DLCO與術後併發症和死亡率有關,而與長期生存率無關。他的新觀點在國際權威雜誌發表後,被近��出版的國外胸外科教科書和專著廣泛引用。
王俊教授的重要成就還包括開創了我國的肺氣腫外科手術新領域。1996年,他成功地完成了我國第1例肺氣腫肺減容手術。在衛生部科研基金的資助下,他研製出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牛新包墊片並規模套用於臨床,為肺減容手術在我國的普及和發展提供了可能。主編了國內第一部肺氣腫外科專著,撰寫了多篇文章。為規範肺減容手術方法,他還成功地主辦了4屆全國肺氣腫肺減容手術學習班,組織成立了由多家全國著名大醫院參加的全國肺氣腫肺減容手術協作組。
電視縱隔鏡是近年在國外剛開展的一項新技術。2001年,王俊首先將該技術引進我國,並成功的套用於臨床,為診斷不明的縱隔占位和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種安全、微創的診斷和分期手段,並完成了國內第1例縱隔鏡下縱隔囊腫摘除術等高難手術。另外,王俊教授在胸部小切口手術,食管狹窄的擴張等方面也有著豐富的經驗。翻開十餘年來中國胸外科領域的文獻,可以清楚地看到,幾乎所有的學科重大進展都與王俊這個名字有關。
目前,王俊教授還承擔國家(自然基金)、衛生部、北京科委及北京大學等多項研究課題,從事著肺癌和食管癌基因方面的基礎研究,以及新的手術方法、技術和器械的臨床套用研究。並與北京大學醫學部柯陽主任合作承擔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中國肺癌研究最大資助基金)--中國肺癌規範化和個體化治療方案的研究建立和推廣。

獲獎記錄

獲得了2000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於1995年獲得國際抗癌聯盟(UICC)ICRETT獎學金,前往美國華盛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等著名學府學習和交流。1997年-1998年他獲得了世界胸心外科屆最高榮譽獎-美國胸外科學會(AATS) Graham獎學金(1人/全世界/年)。
榮獲了2001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和中華醫學會中青年外科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