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2024/06/12 會員免費

什麼是ETF收益平準金?能增加配息數嗎?會課稅嗎?

ETF 收益平準金是什麼?��的機制旨在維持配息穩定,避免因申購贖回導致每股配息減少。但它並不能增加配息或穩定配息,也與投資風險無關,更不會影響資金效率。

ffaarr shutterstock_2400390487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ETF 收益平準金是一個影響配息的機制,但其實不會明顯影響到 ETF 的風險與報酬。不過在台灣,有太多人過度在意它,無論是正面的宣傳、吹捧,負面的批評,但其實很多都是因誤解而起。

本文即說明它的機制起源,以及它實際上有與沒有的影響。

一、收益平準金的起源與基本機制

在台灣發行的 ETF,按規定不能像主動基金那樣,任意把基金中的錢配息給投資人,而是在 ETF 上市前,先行制定各種可以用來配息的錢,例如成分股債的配息、資本利得(財產交易所得)等,並以此通過主管機關的核淮後上市。

ETF 發行後,ETF 實際獲得股票或債券配息,可由經理人決定在何時配發,配發多少。但 ETF 與一般股票正常情況下股數固定不同,而是隨時會隨著申購或贖回而增加減少總股數,這時,在收到股息之後與 ETF 發出配息之間,假如申購的人多於贖回,股數明顯大幅增加,而可配息的金額固定,每股的配息數就會明顯減少。

雖然因為配息就只是把自己的錢還給自己而已,配息的增減對任何投資人並沒有實質獲利或損失,但在台灣這種大多數人把配息數、配息率看得過重的市場,會有些人認為減少配息很不利,也因此一些 ETF 制定了收益平準金的機制。

在這個機制之下,在收到的配息尚未配發前,如果每天申購者多於贖回者,也就是會因此減少每股配息時,就會從新申購的資金中,挪一部分作為收益平準金,收益平準金也會���股息債息一樣,成為經理人可以在未來配發的資金之一,來確保每股配息數與配息率不會因此減少。

二、收益平準金能增加配息數或穩定配息嗎?

有人認為平準金能增加配息,且進而讓 ETF 穩定配息。

但其實如前所述平準金的機制,它只是把「規模快速擴大」這個不確定因素排除,也就是讓 ETF 恢復到接近原本的應有配息數目而已,並非真的能增加配息。

此外,ETF 的配息數,主要取決於成分股有多少股息,以及在換股時產生多少可配發的資本利得,這兩者都是無法預先確定和穩定的,所以配息數可能無法一直維持固定是必然的,這無法因為收益平準金就讓它變成穩定。

有些情況下,一些配息頻繁的 ETF 經理人為了維持配息相對穩定,可能會先保留一部分平準金先不發,等到下次再發,但這只能讓配息相對穩定,而且也不是平準金特有的效用,股息或資本利得也都可以使用先保留之後再配發的機制。

三、收益平準金會增加風險嗎?

繼續閱讀會員專屬內容
即刻獲得金融投資、生活理財、商管分析全方位獨家內容
立即註冊免費觀看
已是會員?登入
保險 2024/06/27 · Sponsored

國泰世華銀行《請支援理財》Ep11:醫療險怎麼保才安心?民眾不可不知的醫療險保障金三角!

當疾病毫無預兆的來臨,保險規劃絕對是為自己與家人準備的一劑強心針,在經濟上作為家庭堅強的後盾。本集節目邀請到國泰世華銀行保險專家蔡志輝及知名藝人朱芯儀,和大家分享人生最重要的「醫療險」保障!

廣編企劃 0613_國泰世華_請支援理財S4-EP11-YT封面-3
Photo Credit: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由國泰世華銀行打造的金融理財節目《請支援理財》,推出最新集數討論「醫療險」於官方YouTube和Podcast同步播出。本次節目由知名財經主播葉芷娟主持,邀請國泰世華銀行保險專家蔡志輝經理及知名藝人朱芯儀來到現場,從芯儀成功抗癌的經驗歷程出發,聊聊過程中關於身體、關於醫療支出以及生病後最重要的「醫療險」保障!

別讓龐大醫療費成重擔,醫療險「額度」很重要!

健康是人生中最需要被重視的一件事,也是財富與樂活的前提;若當健康亮起紅燈,我們不得不透過醫療來挽回時,過程不只身心靈都必須面臨挑戰,伴隨而來的龐大支出也常常壓的人們喘不過氣,為本就難熬的醫療過程再蒙上一層陰影。

對此,來賓朱芯儀深有感觸地分享,「記得第一次化療結束回家,除了要面對生理上大大小小的狀況,心理上還會擔憂自己不能工作沒有收入、治療費用會不會太龐大,甚至如果負擔不��,兩個孩子又該如何扶養......,每次想到這些,總會有股巨大的無力感湧上。」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而談到實際的醫療支出,芯儀也坦承,其實她不敢去詳細計算整個費用,但光是化療、手術、標靶治療等項目,保守估計就已經超過200萬。但因為最初的醫療險規劃只是為了「生小孩」,所以當時的保險理賠根本難以在癌症療程的支出上發揮分擔效果。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保險也是。聽完心儀的分享,國泰世華銀行保險專家蔡志輝經理就引用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指出了國人的醫療險保額不足的普遍情況,「從數字上來看,國人購買癌症險的平均保額大約只有30萬。很多人會覺得我『有買』(醫療險),但卻忽略保額到底『夠不夠』這件事,所以像芯儀這樣的案例並不少。」

醫療險怎麼配置才完整?國泰專家親授「醫療保障金三角」

如果希望醫療險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就必須建立正確的了解與認知。事實上,醫療險產品可以細分為許多種類,不論理賠型態、保險效期還是保額規模,都有許多需要注意的細節。志輝哥解釋,「像醫療理賠就可以分為『定額給付』與『實支實付』兩種類型。前者是按照保單內容理賠固定金額,後者則是只要實際醫療費用加總後,在實支實付的限額以內都可以理賠。」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另外,專家也提醒,大家購買醫療險時除了要關注保費要繳多久,還要注意保障期間到底有多長。「一般而言,醫療險分為『終身型』和『定期型』,終身當然就是保障一輩子,那定期型就還可以分成10年、20年,或65歲、75歲等,時間到就結束了。」當然,理賠類型和保險效期除了影響保障的內容與額度,在保費上也就會有所差別,這時就是考驗大家權衡經濟能力和保險效益的智慧了。

對此專家也不藏私,大方地分享醫療險配置中很重要的觀念──保障金三角,金三角由下而上以「基礎醫療」、「重大傷病」、「長期照顧」三大部分組成。志輝哥解釋,「基礎醫療涵蓋住院、手術、實支實付等保障,住院日額我個人建議要到2000塊以上的水準,如果是實支實付,至少保額要在10萬塊以上;第二層重大傷病則包含癌症,範圍會比較廣,保額則建議要至少達到200萬左右;最後一層長照則是長照機構、看護的費用,至少每個月要有3萬塊的水準,如此一來,整體的保障就會比較完整。」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除此之外,他也提醒定期檢視保單內容的重要性,尤其現代醫療技術不斷更迭,大家除了每年定期檢視自己的保單內容,確保保障充足;若碰到像是結婚等人生重大事件,也可以根據當下的經濟狀況、家庭責任來決定是否針對保單做些調整。

醫療險四大趨勢報你知,保險規劃及早開始準沒錯!

如果真的不幸生病,每個人當然都希望把精力全部用在對抗病魔,而經濟上的負擔則能透過保險來協助。但天有不測風雲,病痛災難難以預見,保險規劃必須即早開始。所以志輝哥也建議剛出社會、經濟能力有限的觀眾朋友,可以「先求有再求好」,從額度低、保費便宜的定期險開始,再搭配如手術等附加險來確保基本的保障。

另一方面,他也分析,因為政府政策和大環境的改變,未來醫療保險會朝向以下四大趨勢發展:

一、保險公司會願意開放更多、更便宜的定期險產品,未來可以用終身險為主、定期險為輔的方式來完善保障
二、人均壽命不斷延長,相對地讓醫療險保費越來越貴。
三、實支實付的保險商品將有相關規範,超額理賠現象未來會被禁止。
四、市場利率未來可能會下降,將會連帶影響保險公司的產品定價,相對造成保費提高。

他強調,醫療保險真的要趁年輕就開始準備,越早配置會越便宜。經歷癌症噩夢的芯儀也附和,提醒不論是初入社會的新鮮人、還是已經成為家庭中流砥柱的爸爸或媽媽,一定要撥出預算來做保險規劃,在打拚的同時讓自己和家人都可以有穩定的保障。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保險規劃不只攸關生活,也是為自己與家人準備的一劑強心針。當疾病毫無預兆的來臨,至少經濟上還有醫療保險能夠支持人們面對緊接而來的挑戰。本集節目談到的保險內容、保險金三角以及醫療保險的未來趨勢等,都是大家在規劃或檢視個人保險配置時非常實用的參考觀念,如果想了解更細緻的內容,歡迎點開頁首影片,觀看完整的節目內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