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永安國小憶往

文╱葉倫會
讀國小時,每天穿「皮鞋」沿牛車路到學校。(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61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在台灣以永安為名的小學有八座,創校於1920年3月的桃園市新屋區永安國小,2020年創校屆滿一百週年。

我讀小學時,學校的名字叫崁頭厝國民學校,只知道學校距住家約兩公里,不曾探索校址位於下庄子的學校,校名卻以兩公里外的崁頭厝命名。近年翻閱校史,才知道學校設校初期,校址設在崁頭厝歐清溪私宅。回憶在母校時,崁頭厝國民學校朗朗上口,快畢業時,因為崁頭厝漁港更名永安漁港而改名永安國民學校。至於現在的名稱永安國民小學是政府實施九年國教以後的名稱,幸好我是逆來順受的人,聽話就是。

讀國小時,每天穿「皮鞋」沿牛車路到學校,牛車路蜿蜒而行,走到一半,若穿過兩百多公尺的田埂,可以減少一公里左右的行程,雖然農田主人好心的���田埂做得較平常的田埂大三倍,如果遇到下雨天,經過多人走過,容易滑倒,濕答答的到學校上課是常事。

上學初期,姊姊讀六年級,跟著她和一群哥哥、姊姊到學校,書用大型手巾包著,即揹著包袱上學,大部分同學好像也這樣,直到小阿姨陳鳳嬌老師送我用帆布製作的書包才揹書包上學,而今她已作古,我想念她;下課時,偶爾媽媽會到半路接我,好高興,惟斯情、斯景已不經不再有。

1953年入學,分甲、乙、丙、丁四班,每班40人計算,老師採包班制,即老師包辦全部課程,五年級後,分升學班和就業班,升學班兩班老師分自然科和文科老師,班上有兩位老師。全校學生約一千人,每天早上要舉行升旗典禮。最初,上下課由工友敲鐘,後來改用電鈴。省立中壢中學上下課吹小喇叭,台北市成功中學是電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是鐘聲。不曉得學校有沒有把鐘留下來,這是許多學長和我懷念的聲音。

國小四年級以下的遠足,分別是永安漁港和觀音白沙岬燈塔,是名符其實的遠足,沿著路旁的木麻黃樹走到目的地,再步行回學校。那時候的永安漁港只有幾艘舢板船,退潮時,港口有淤沙,船隻無法通行;觀音白沙岬燈塔前有駐軍,燈塔大門寫著國防重地,禁止入內;因為燈塔由海關創辦暨經管多年,而我有幸編中華民國海關史暨籌備海關博物館,走遍國內各地燈塔,被視為國內少數燈塔通。國小五年級兩天一夜的旅行到基隆和台北,坐小船在基隆港的情形,對旱鴨子的我,恐怖啊!我們到新公園參觀國立台灣博物館,巧遇時任救國團主任的蔣經國,他和我們在銅牛前拍合照外,也講了幾句話,但我忘了他講話的內容。

依稀記得學校曾有駐軍,他們在操場旁用帆布蓋帳棚,究竟有多少軍人駐在學校已經沒有印象,何況是軍方的單位或番號,最近應好友邀請找胡璉將軍1950年左右在新埔、關西創辦的怒潮軍事政治學校,當年駐守新埔國中、新埔國小的一千多名學員,如今剩下不到百位而有不勝噓唏的感慨,想到駐在永安國小的軍隊,大部分是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如今,是不是也訪舊半為鬼了,因而感嘆大時代的悲劇。因為位於大牛欄的葉春日公祖祠旁也有駐軍,兩地間有電話線,常見軍方人員沿線巡邏,一段時間後,電話線會出現綠色枝葉,上下課時,比家裡螞蟻大許多的大螞蟻在電線上奔馳,他們堅���向前爬的毅力讓人佩服。

忘記是二年級還是三年級,下午開始上課。大概五年級罷,學校在大榕樹旁建間蒸飯室,值日生負責將便當抬到蒸飯室暨抬回教室,中午可以吃到熱騰騰的便當,不曉得有沒有人統計,蒸便當後,改善了多少小朋友的健康。離開永安國小後,因為書沒有讀好,踏入社會後的生活縱使認真,仍然有份自卑,雖然這兒有我兒時的諸多回憶,猶屢屢望學校而卻步,直到2018年,才認真注意學校記下庄子的繁華歲月記下其變化。@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遠見雜誌公布「2017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國立中興大學獲選最具發展潛力大學,更被選為國內百年老校形象成功翻轉的典範。
  • 苗栗縣卓蘭國小新建校舍及圖書室,2月22日落成啟用,全校師生以「入新屋」的歡喜心情熱烈慶祝。新校舍融入在地花果特色及客家三合院建築意象,形塑「彩色書院小學」,縣長徐耀昌期許給學生多元的學習及多采多姿的童年。
  • 霞銜舟影燦,幃幕送餘暉; 橋畔風盈袖,長堤伴月歸。
  • 《非常主播》(又譯《急速醜聞》)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療癒系電影,充滿了溫暖與幽默。儘管劇情有些無厘頭,但影片中滲透���的親情卻是非常平民化、貼近生活的,這也使得它受到廣泛觀眾的喜愛。這部影片結合了搞笑、音樂、愛情與親情,非常適合在休閒時觀賞。
  • 欣賞《錦繡天花》,舞蹈展現仙女在雲間織紡的玲瓏風采,從幕啟時天界仙境的雲霧繚繞、到結尾滿天繁花的奼紫嫣紅,伴隨著迴盪於劇場的豐盈樂音,如同灑向觀眾的慈悲甘露,帶來滿廳的溫暖與祝褔。
  • 《九龍城寨之圍城》成為有史���來香港電影總入場人數第一名的港產片,香港票房超過1億港元,成為第二套破億港元的港產片,在世界各地上映亦獲得好評。拋開動作大片本身帶來的感官刺激、緊湊的情節不談,當中充滿隱喻的要素和對表現老香港味道的細節都值得一看。
  • 特殊的風土,使日本人一直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表現在文學藝術裡,便成了這種「深重的悲觀主義色彩」:感嘆人生的脆弱和短暫,歌詠轉瞬即逝的美景,凝視種種瑣碎、微小的細節⋯⋯即使是戰國時代叱吒風雲的名將,留下的辭世詩也多為感嘆世事無常、人生如夢的句子。
  • (視納華仁文化傳播公司提供)
    1946年的《西子姑娘》,傅清石詞,作曲人是寫《何日君再來》的劉雪庵。如是燕囀鶯啼、靜姝溫雅,卻居然是一首軍歌——中華民國空軍軍中歌曲。
  • 書寫黑暗與痛苦,不等於就是消極和局限,相反,一個人如果看不清時代的昏昧、人心的墮落,他對「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勢必是膚淺而狹隘的。(北翠╱新紀元)
    書寫黑暗與痛苦,不等於就是消極和局限,相反,一個人如果看不清時代的昏昧、人心的墮落,他對「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勢必是膚淺而狹隘的。
  • 《填詞L》劇照。(安樂影片提供)
    「風聲蕭蕭穿梭到海邊/顫抖海鷗飛走難重遇見/曇花於都市擱淺/色彩悄悄退去/像夢見從前⋯⋯」夢想成為填詞人的香港女孩羅詠詩,在一次又一次「追夢」失敗後,決定暫離香港,去台灣打工換宿,當她將農場的高麗菜送到當地的一間便利商店時,無意中聽到自己填詞的歌曲從小店的喇叭中傳出,那一刻她愣住了,經歷過的種種樂與憂在她腦海中飛閃而過,眼淚不由奪眶而出。台灣的店員阿姨看到她呆滯的模樣,上前關心她,並不知道歌曲背後的來歷,輕輕一句:「哦,粵語歌,想家了喔?」詠詩當下沒有多說甚麼,電影最後她用一句不鹹不淡的國語作為影片的結尾:「其實,我是填詞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