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潛艦海鯤號今年9月海試? 軍方高層否認:尊重各方自行評估

2024-07-08 19:02 / 作者 郭宏章
海軍國造潛艦首艘原型艦海鯤潛艦於2024.2.27在高雄港內浮航測試,艦艉的俥葉(圖右)仍以黑布包覆保密。照片由「IDF經國號」粉專授權使用
台灣自行研製的國造潛艦首艘原型艦海鯤號,目前正在左營台船乾塢中緊鑼密鼓進行泊港測試(HAT),有媒體報導指若光電桅杆測試順利的話,海鯤號可望在今年9月份進行海上測試(SAT),明年第一季在海上發射操雷,但軍方高層對此表示,此報導時程並不正確,但尊重各方自行的評估。國防院國防戰略所所長蘇紫雲認為,畢竟海鯤號是國造潛艦的首艘原型艦,進行泊港測試與工程測量等程序,應該更加謹慎。

據平面媒體今天報導指出,國造潛艦首艘原型艦「海鯤號」,光電桅杆若性能無虞,將於今年9月啟動海測(SAT),待操雷測試平台等相關設備年底運抵台餐後,明年第一季將進行操雷射擊驗證。

不過,軍方高層人士對此表示,該報導時間點並不正確,明年(2025年)11月底交艦的目標不變。但對於泊港測試何時結束與何時進入海上測試等時程規劃,軍方高層表示不便透露,尊重各方的評估。

國造潛艦海鯤潛艦2024.2.27上午由中信八號浮塢拖出台船海昌工廠。拍攝者Tony Yueh授權使用


對於國造潛艦海鯤號若趕在今年9月就開始進行海試(SAT),能否完整測試裝備性能,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國防部並未出面說明,無法確定時間點是否正確。

不過,蘇紫雲認為,從泊港測試(HAT)到海上測試(SAT),然後安排到海上發射操雷等程序來看,基本上符合國際間對於船艦測試的程序,而且對於第一艘會更加謹慎,多花一點時間進行測試是合理的。

蘇紫雲表示,潛艦的測試工作當然可以快一些,但是畢竟海鯤號是首艘艦,團隊在測試工作上會更加謹慎,包括下潛時,潛艦船身的變形值,還有高壓海水管能否承受得住,還有焊縫的檢查等項目,都會是極度謹慎的地方。因此,海鯤號這一艘首艘原型艦多花一點時間進行海上測試與工程測量,蘇紫雲認為是合理的。

蘇紫雲也分析,海鯤號在明年11月底交艦之前,也就是會完成海上測試,並在海上發射操雷,驗證作戰系統之後,才會正式交艦。交艦也就是把這艘海鯤號潛艦,從工廠的責任轉移到操作者(海軍)手上去操作。而目前進度看來,只有光電桅桿在交付的時候有些延誤,其餘裝備其實都還好,團隊有信心順利如期交艦。

至於日前也傳出,賴清德總統已經同意,未來將以3+2+2的模式,建造7艘國造潛艦後續艦,約一年6個月就開工一艘,且國防部概算國造潛艦後續艦7艘的建造經費,總額可能達到新台幣2840餘億元,從明年(2025)年至2039年,逐年於國防部年度預算列入軍事投資項目。

國防��全研究院國家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以公開資料估算國造潛艦每艘建造經費,以每公噸計算,若扣除魚雷或飛彈後,每公噸建造經費約新台幣1250萬元,低於新加坡建造德國218級,應為合理。蘇紫雲製表


對於一年半(18個月)就開始建造一艘國造潛艦後續艦的進度,蘇紫雲認為很有信心,因為日本是兩年(24個月)建造一艘,所以在首艘艦花了比較多時間確保自己的技術跟產品一致性之後,「一年6個月就建造一艘,這還算OK的。」蘇紫雲說。

至於7艘後續艦建造經費概算總費用新台幣2840億元,外界有認為這後續艦7艘造價平均每一艘為400多億元,似乎數字有點高。不過,蘇紫雲認為,若把首艘原型艦海鯤號也一起計算,8艘國造潛艦的造價平均為每一艘355億元。

蘇紫雲進一步表示,若以國際行情來看,近期世界各國建造同類型潛艦的噸位與經費的比例相比,台灣的國造潛艦每一公噸造價為1,300萬元。還低於新加坡建造218/SG級的每公噸1,395萬元。略高於挪威的212/C、D型的每一公噸1,180萬元。

蘇紫雲表示,而且國造潛艦的造價每公噸1,300萬元,其中包括每艘配備彈藥,28枚MK48魚雷或飛彈,因此如果扣除魚雷或飛彈的費用之後,每艘國造潛艦每一公噸的造價只有1250公噸,算起來相當合理���目前依據相關項目估算,是以國防部例行預算的軍事投資項目,每一年編列新台幣189億元,符合前任主計長朱澤民所說的在合理負擔之內,也比較不會有排擠效應。

蘇紫雲表示,如果依照目前海軍司令部的預算規模來估算,每年編列189億元用於建造國造潛艦,不至於排擠到其他軍事投資項目,尤其是海軍目前急需經費的軍事投資項目是對「海鋒大隊」進行擴編、組建新的濱海作戰指揮部,是相對便宜又能有「即戰力」;理論上也不會排擠到海軍已經在監控中共「聯合利劍-2024A」軍演的銳鳶二型偵蒐型無人機等建案。

郭宏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