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英語:transitional justice)又稱為溯往正義(英語:retrospective justice),指一個國家民主化後,就前專制或極權政權所為的人權侵犯、集體暴行、種族滅絕或其他形式之鉅大社會創痛的彌補,透過釋放、平反、道歉、賠償或司法上的追究,建立較為民主、正義、和平之未來。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4/08/28 | 中央通訊社

桃捷4站命名「中正」,民進黨批張善政「假票選、真紀念獨裁者」

桃園市政府日前舉辦捷運站名命名活動,標準前後不一,引發爭議。立委黃瓊慧指出,有4站是「中正」連發,都不是票選第1高票,張善政罔顧20萬參與票選的民意。議員則質疑,如果打定主意要以路名命名,為什麼要花大錢辦活動,累死基層公務員?

2024/08/20 | 《思想坦克》

國歌、國旗歌、奧會會歌與太巴塱之歌:如何團結國人於多元平等的台灣價值之下?

在「中華台北」與「奧會會旗」這些象徵之下,台灣人發展出各自的國家認同語言與符號。「華獨」認同者沿用「中華隊」,而「台獨」認同者則稱呼國家隊為Team Taiwan並使用台灣獨立旗幟。在國際賽中,國歌替代品〈中華台北奧會會歌〉召喚出台灣人的國家認同,也使「中華民國」與「台灣」的符號距離拉近。

2024/08/1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巴黎奧運】朱家安:為什麼林郁婷以「女人身分」參賽是件重要的事?

身為女性,他在運動競技裡面對了男人不需要面對的障礙,這些障礙除了前述性別歧視的處境,也包含過去幾週國際社會對他長相和性別的攻擊、對他生理狀況的無禮揣測等等,林郁婷挺過這些並拿下金牌,這不是一個男人能取得的成就。

TNL+ 2024/07/17 | 傅紀鋼

談儀隊表演移出「中正廟」:多做一些這種小事,讓台灣逐漸「國家正常化」

台獨金孫賴清德,因為他自稱是務實的台獨主義者,作法上就比較溫水煮青蛙。他在中華民國台灣的路線下,比蔡英文是多走了一點,走得小心,但真正開始行動。也就是中正紀念堂移除儀隊的這個做法。從此次變革分析,就是不要一次就動大刀,而是先拿小事動手,讓台灣逐漸正常化。

2024/07/15 | 中央通訊社

三軍儀隊成立逾66年,中正紀念堂銅像大廳最後訓練展示,44年歷史劃句點

為落實「去個人崇拜」、「去威權崇拜」等轉型正義目標,於中正紀念堂駐防的國軍儀隊,回歸巡查訓練及維護場域安全的任務目的,撤除為期44年之久的銅像大廳站哨任務。儀隊撤離後,15日起訓練展示移至主堂體正前方的民主大道,但仍持續執行中正紀念堂升降旗勤務,以維持莊嚴。

2024/07/10 | 《思想坦克》

從《好好再見 不負遇見》看黃山料家暴宇宙:BL讀者認同苦命戀人,也該認知背後的親密暴力

在黃山料《好好再見 不負遇見》中,傳統BL讀者多為女性,她們認同的是苦命受虐的無緣戀人,卻忽略了自己可能正是被兩男利用的兩女。本書是誠品年度暢銷冠軍,對那些問網紅「我該分手嗎」的傷心人,若能代入書中的兩女角色,或許就能看清兩男如何指責她無理取鬧,從而認識到這就是親密暴力。

2024/07/03 | 中央通訊社

陳文成事件43週年晚會,台大生籲轉型正義不能停止

今年是旅美學人陳文成去世43週年,2日晚間舉行紀念晚會,台大學生會、台大研協,陳文成案的真相未明,對陳文成博士的紀念不會停歇,同時呼籲轉型正義不能停止、也不該暫緩,政治檔案應盡快解密開放,以利探詢真相,並積極去除威權象徵,讓台灣的民主路更深化。

2024/05/28 | 精選書摘

《噤聲之界》:在往返客庄與部落的過程中,「浪漫臺三線」其實是一條血淚之路

梁家先人於十八世紀渡海來到臺灣,深入到今日新竹新埔、關西一帶拓墾。在開創新家園的過程中,他們面對的是甚麼樣的環境?為甚麼新版的族譜要將獵首的紀錄刪除?種種的不解與疑問,驅使作者走入北臺灣淺山地帶,訪廟、找墓、問神、尋鬼。透過文獻資料的爬梳與走訪部落與客庄的耆老,採集口述,一部有別於官方所建構出來的——以客家為主體、用浪漫作包裝的——臺三線沿線山林,重新被詮釋出來。

2024/05/28 | BBC News 中文

1998印尼排華暴亂:海外的印尼華人後代,如何看待家族歷史創傷與身份認同

1998年5月,印尼發生排華暴亂,因暴動而移民到美國的黃珍珠認為,印尼政府需要採取具體措施,比如在教育領域改革提及1998年這樣的黑暗歷史,也在學校課程中討論和反思, 從而重塑公民對國家之信任。

TNL+ 2024/05/20 | 陳麗劦

當前殖民者成鄰國元首,東帝汶人民如何看普拉伯沃當選印尼總統?

印尼曾殖民東帝汶長達24年,而即將成為新總統的普拉伯沃,過去擔任軍人時期曾參與對東帝汶的暴力鎮壓行動,多名東帝汶婦女成為印尼殖民統治下的性暴力受害者。儘���維持雙邊關係依舊重要,如東帝汶需要印尼的支持加入WTO和東協組織,然而,在追求建構「男子氣概」的國際關係中,女性的創傷就該被排除嗎?

2024/05/19 | 《思想坦克》

蔡英文在我眼中五年的側面:回顧從政之路,她為台灣留下了怎樣的背影?

2016年初靜靜的蔡英文以超過5成的投票率,成為台灣第一個女總統。蔡英文很少用「我」這個字來自我表述,留給當代和未來的人許多印象空間。或許身處社群的分眾年代,正常就是最大的公約數,這位知性沈穩、充滿現代性的總統,終究會融入歷史的複雜與深沉中,供後人公正評價。

2024/05/08 | 德國之聲

台派心心念念要摧毀中正紀念堂,但拆除豈不是幫國民黨「消滅證據」?

如果拆掉當年花下大筆金錢蓋出來的「中正廟」,對比國民黨的經驗,豈不就像是幫國民黨「消滅證據」?未來又要如何用實體來講述那個荒唐年代所發生的這個故事?而且蔣介石到今天仍未能夠好好地下葬,告訴我們的是將近半個世紀之後,就算現在不怎能懷念「偉大的蔣公」了,但對國民黨而言,蔣介石還是有一定的政治價值,所以要和他「好好道別」恐怕是沒那麽容易的。

2024/05/07 | 中央通訊社

英國《衛報》:蔣中正雕像存廢,台灣歷史爭議持續至今

報導提到,如今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已為過去的行為道歉,但反對民進黨推動轉型正義的努力,認為這相當於政治獵巫。有些國民黨成員將拆除中正紀念堂雕像的提議比作2001年塔利班(Taliban)摧毀巴米揚大佛(Buddhas of Bamiyan)的行動。

2024/05/06 | 中央通訊社

紮營凱道、228公園抗議近2700天,原轉小教室宣布520拔營,巴奈自傳發表會細數7年抗爭心路

原住民歌手巴奈表示,將於520拔營,離開抗爭地點228公園,回到台東。她坦言,自己非常膽小,過去也曾被惡劣對待,年輕的孩子拿石頭丟帳篷,或是經過的路人對著帳篷辱罵「對原住民已經夠好了,真不知感恩」。

2024/04/26 | 中央通訊社

學者談顧立雄掌國防部長:「文人領軍」著重協調管理,使軍事結合國家戰略

針對文人領軍的機會與挑戰,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指出,過去國防部長一職大多為軍系出身,導致許多戰術、戰略的改革無法被落實,例如濱海作戰指揮部未來將分為東、南、西、北共4個作戰分區,這將導致陸海空軍年班、期別及三軍平衡被打破。郭育仁認為,顧立雄擔任文人部長的主要目的,就是民進黨想落實國防改革,再加上在國安會秘書長任內頻與美方開會,也擁有對美的直接溝通管道。

2024/04/07 | 中央通訊社

鄭南榕殉道35週年,鄭竹梅:會把父親「台灣獨立」主張放心上,傳遞「焚而不燬」的精神

鄭竹梅表示,父親主張的台灣獨立,是由台灣人民自主決定台灣的未來,台灣的主體地位以及台灣主體必須維護,這個價值仍時刻面臨不同威脅;鄭南榕留給大家「焚而不燬」的精神、愛以及力量會跟大家在一起,希望精神可以持續傳達下去。

2024/03/26 | 中央通訊社

印尼紀錄片談「清共大屠殺」,訪流亡海外人士盼歷史還公道

印尼導演蘿拉在短短3個月走訪了歐洲12個城市,採訪一群當年被蘇卡諾送出國留學、卻遇上清共大屠殺無法返國的印尼人。當年,這些人都是學生或學者,如今他們都已白髮蒼蒼,因此蘿拉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趕緊記錄下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