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恩.阿考夫(Jon Acuff)

第八章 循序漸進,慢慢來比較快

講到浪費的潛能,最著名的故事莫過於「龜兔賽跑」。如果你上一次聽到這個故事已經是多年以前,請允許我再簡短的重述一次。

有隻自大的兔子嘲笑烏龜爬得慢,做為回應,這隻烏龜便向兔子發起賽跑的戰帖。兔子一馬當先,決定在路旁睡上一覺,等待烏龜到來展示自己的快速。這就是讓目標變得比實際更難的經典例子。如果兔子持續跑步,就算只以十分之一的速度,牠都能輕鬆得勝。

烏龜超越了睡著的兔子,而就算兔子發現後拔腿狂奔,烏龜最終還是贏得這場比賽。雖然這句話不包含在原本的伊索寓言裡,但這則故事的教訓應該是「緩慢而穩定的贏得比賽」。烏龜是發揮全部潛能的寫照。牠專注於自己,不睡覺,不狂奔,只是忠實的跑到最後,成了贏家。

小時候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我覺得很沮喪。因為我不想成為烏龜,像長了腳的石頭慢慢爬向勝利。我想要跑步!我覺得自己像隻兔子,生活在為烏龜建造的世界中。難怪要發揮全部的潛能是這麼難的事。如果烏龜代表勝利,但你天生是兔子,那就完蛋了。

我想詛咒這個以烏龜為主的世界!我不是兔子,我是受害者!這個系統與我作對。如果要成為相反的自己才能達成,那要怎麼發揮全部的潛能呢?

而這樣的自相矛盾注定了我的失敗。

我天生就不擅於長期持續努力實現特定目標。我的小女兒曾經對我說:「爸,你要不是有強迫症,要不就是完全相反。」這代表我不是過於專注,就是漠不關心。我只有兩種速度:快速或完全不動。

大學第一學期,我的GPA 為二・四,處於失去獎學金資格的邊緣。但在第二學期,我的GPA就衝到四,完美化解危機。那是當年度如果要獲得B的平均分數最拚的一種作法。接著我又重蹈覆轍,在畢業前經歷了好幾次這種高壓的經驗,最後像兔子一樣取得文憑。

十二年後,我開始打破這種全有全無的習慣,但不是因為變得成熟或長智慧。隨著部落格發展起來,我不得不注意到持之以恆帶來的好處。我不必每天都寫出優質內容,���使只是平均但持續的內容,都好過曇花一現的驚天之作。只要在一開始不過於追求品質,持之以恆就會對你有幫助(每個人在嘗試新事物也多為如此)。這是關於時間與表現的簡單原則:在任何事情上,投入愈多時間就愈進步。

這個月運動的時數比上個月多,這個月的身型就會保持得更好。

投入愈多時間陪伴孩子,就愈了解他們。

投入愈多時間服務客戶,就得到愈多業績。

投入愈多時間閱讀,就會有愈多靈感。

投入愈多時間投履歷、面試、結交人脈,就愈有可能找到工作。

除了一些負面行為,像喝酒、抽菸等,這個原則在生活中的各種遊戲都大致通用。

在比賽當中,烏龜並不是因為跑得比兔子快而獲勝。牠會贏,是因為牠有中間的速度,而兔子沒有。兔子的速度只有兩檔:衝刺與睡覺。比賽一開始,兔子往前跑,就把烏龜拋在後頭。就如寓言當中所說:「兔子很快就不見蹤影。」嘗試簡單目標、踏出舒適區時,你可能會受到吸引,想要馬上跑得不見蹤影,但之後,就會一頭栽進混亂區。

你的親朋好友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你突然開始暴衝。你不只是吃得健康,甚至突然開始三十天全食療法,將冰箱內的東西都換過一輪。你將自製的食物裝在保鮮盒裡,帶到朋友家,因為你不確定他們是否尊重你的作法。你從什麼都不做突然變成什麼都要做,把周遭的人都嚇了一大跳。

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不用感覺丟臉。會發生這種事,是因為我們心想「如果簡單目標感覺很棒,那遠大目標應該會感覺好上一百倍」。我們就像發現按按鈕會掉下食物的猴子,按鈕按得愈來愈快。我們全力用我們唯一知道的速度衝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還沒搞清楚狀況之下,就跑進混亂區。

等等,我們剛剛是不是經過了潛能區,直接從舒適區跳到混亂區了嗎?沒錯。這就像是「溜溜球節食」,不是大吃大喝就是清淡飲食,不是盛宴就是饑餓。如果只有兩種模式,當然只能進到兩個區域:舒適區或混亂區。但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就是最好玩的地方:潛能區。要到潛能區,我們得先有中階目標。

避免快速消耗的「中階目標」

潛能區最棒的一點,就是這個目標很大。想像一下,一條從零到一百的線,舒適區是零、混亂區是一百,那一到九十九是什麼呢?就是潛能區。比零更多就是一,不到一百就是九十九,在這其中都是潛能區。你只需要持續嘗試。在馬拉松裡,起跑線有兩英尺寬,終點線也是兩英尺寬,其他十三萬八千四百三十一英尺就是中間部分。

好的中階目標能消除對持續的困惑,下列有五個跡象,讓你知道跑在正確的路上。

❶ 中階目標的時間限制,在三十天到九十天之間

我花費三十天從事了二十次CrossFit課程,這對我來說不是簡單目標。在二十天裡,我要在忙碌的行程當中抽出二十個一小時。我願意這麼做,是因為簡單目標的勝利告訴了我:自己做得到。

如果你能花一個週末的時間做完,這就不是中階目標。如果你要花上六個月才能完成,這也不是中階目標。時間是判斷你是否設定出好的中階目標的方法。

❷ 中階目標富有彈性

我們利用中階目標來鍛鍊持續性,所以需要有各種行動方針。我喜歡以瑞士刀做為比喻。如果你只有單純一把刀,像是「在我最喜歡的小徑跑步」「連續寫作三小時」,或者「在辦公室安靜的研究商業計畫」等僵化行動,將難以取得進展。但是,在你的目標上新增不同的行動,就像是瑞士刀附加的不同工具,幫你永遠做好準備。

如果我精神飽滿且早上有幾個小時的空檔,我可以很開心的寫作。但如果我在飛機上累了,我會聽有聲書,甚至當我疲憊到連聽有聲書都無法做到時,我會看一部與我正在寫作內容有關的紀錄片。如果我的精神狀態尚可,我會用來重新編輯確認已經寫出的內容。

我有二十五種不同的行動方案,這些行動都有助於我的寫作目標。就好像在瑞士刀上有二十五種工具。我在任何時間、地點、或者精神狀況都能夠朝目標更往前走一點。要做到這一點,就是保持彈性,在行程中找到一點空檔時,就能夠從這幾十種活動當中選一種來執行。看紀錄片、做十下伏地挺身,或花十五分鐘整理房間,做這些事可能感覺沒什麼用處,但只要前進一英吋,就好過那些完全待在原地的人。

❸ 中階目標一天沒做不會全毀

我們追求的是持續,而不是完美。你有可能有幾天沒辦法執行,沒辦法做滿三十天或九十天。中階目標的優點,就在於時間限制夠長,可以補上進度。

我有個朋友就是用這樣的方法達成她的步行目標。她的中階目標是每天走一萬步,這一個月下來能累積很多步數!但她很快就發現,她無法天天做到,如果日程忙碌,她可能只能走兩千步,進而對自己感到失望,甚至想放棄目標。於是,她決定改變規則。現在她的目標是一週走七萬步,如果她在週二沒有達到預期步數,就在週末加緊趕上。

如果你設定的目標可以連續達成,那很棒;但如果不行,請給自己迎頭趕上的機會。中階目標不用設立僵化標準,以免無法達成。

❹ 中階目標������調���行程

在���成簡單目標���,幾乎不需要改變行事曆,但中階目標就需要一點刻意為之了。你能在一週中抽出三%的時間來達成中階目標嗎?那差不多是五小時。

我知道這聽起來像是我拿著一個碼表,不斷說:「我在這件事上花了兩、三分鐘。」但我保證,我絕對沒有那麼精準,我只是認為把具體的時間長度點出來是有幫助的。

如果我告訴你我太忙了,無法把簡單目標改為中階目標,我的意思就是:「我忙到沒辦法在每週抽出三%的時間。雖然我非常迫切想要改變人生,但是我就是沒辦法改變我這三%的時間。」如果你是名主管,而你的員工不願意改變他們工作當中的三%,你就知道他們對這個工作一點都不投入。

❺ 中階目標需要具有耐心

我不是個有耐心的人。我時常狂按電梯按鈕,覺得按愈多次,電梯就來得愈快;我拒絕觀看 YouTube 影片前的五秒廣告;我從來不等微波爐倒數到零,「已經好了!」我說,邊攪著太早拿出來還帶有冰塊的微波食品。我討厭耐心,但任何事物都需要耐心。

就中階目標來說,耐心是必須的,因為這不是一蹴可幾的。中階目標要花三十天才能完成。如果你的中階目標是每天吃維他命,並連續吃三十天,那你這個月的最後一天就不能做什麼事呢?就是一次吃下三十天份的維他命。好的中階目標需要一定的配速,因為這不是一夜就能完成的事,必須要花時間,每天持續完成。你可以補上那幾天你沒有做到的進度,但你不能囫圇吞棗直接把整件事完成。

你應該嘗試哪些中階目標呢?請先回頭看看,你喜歡什麼樣的簡單目標。我喜歡追蹤我一週的寫作時間,透過這種簡單的遊戲,我可以推測如果嘗試一整個月,應該會很好玩。

不是每個簡單目標都能成為中階目標。平均來說,只有二○%的簡單目標,能夠一路進階到目標梯子的最頂端,成為保證目標。例如,我先用一週測試自己能否在早上喝的咖啡裡加入膠原蛋白,接著我試了一個月,再來我試了一整年。在我寫這段文章時,我會帶著一小包膠原蛋白到聖安東尼奧旅行(這是為了我的膝蓋喝的)。這個簡單目標順利成為中階目標,但另一個與膝蓋相關的簡單目標就沒達成。

我曾經嘗試一天走一百步倒退走,因為有位膝蓋專家說這對膝蓋有好處。這可能很好,但我在做的時候並不享受,而且鄰居會用古怪的眼神看我。我嘗試四天就決定放這個簡單目標,當然,中階目標更免談。

不間斷小行動,喚醒更大可能

在替這本書做研究時,我們帶領數千名受試者參加目標設定的挑戰。我們並沒有提出試著寫一本書、減掉一百磅、開一家公司,或者各種混亂的東西,而是專注在中階目標。我鼓勵受試者選三件十五分鐘的活動,持續執行九十天。我們準備了一張圖表,上面有清單、我的影音內容,以及每日的文字提醒。我希望這個遊戲對大家來說盡可能簡單。

一開始大家都不喜歡,每個人都想衝刺。當我在第一天教這堂課時,我發現大家普遍有種「就這樣嗎?」的感覺。烏龜從不會參加目標設定課,只有兔子才會。但在九十天後,結果證實中階目標的確很有用。

在研究結果中,九二%的人認為他們發展出自己的更多潛能。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數字。但我更喜歡的是,有八八%的人表示,當他們專注於自己的小行動時,有助於他們思考更大的目標。持之以恆是會傳染的。當你用小的、簡單的方法進行,就會為其他目標帶來影響。

安琪拉.貝爾福德(Angela Belford)選擇以「打造我的平台」做為她的中階目標。

這是現在很流行的一件事,因為網路帶來很多建立受眾的機會,甚至形成一項事業。安琪拉跟我分享她中階目標的成效:

①我完成建立四週日記表,這是我用來吸引顧客蒐集電郵名單的檔案;②我推出播客,第五集昨天上線了;③我發起第一個為期五天的線上挑戰。

這些都是新的成就,但有趣的是,中階目標也喚醒了舊目標。安琪拉表示:「我在二○一七年寫了一本書《成為超棒的自己》(Be Freaking Awesome),直到二○一八年才開始推廣。」困頓自我讓她把那本書束之高閣。但當她發現要如何才能活在潛能區的時候,她說:「我在過去九十天做到的事,比我在過去三年內做到的還要多。真是太棒了!」

你知道當舊目標被喚醒,而且獲得成效,是多好玩的事嗎?安琪拉體會到了。

凱特.赫蒙奈(Kate Homonai)也經歷了類似的結果,但她以假抱怨給予回饋。她寫道:「我想對這個挑戰,不成問題的副作用提出抱怨。」她的「副作用」是什麼呢?

①走一英里變得太容易了,我的智慧型裝置沒有得到任何活躍點數,因為步行一英里對我的心跳率不再產生劇烈作用;②當我每天花十分鐘做計畫,我的一天就過得太順利了。我不再健���或感到難以負荷。這就是負責任與有所掌握的感覺嗎?

中階目標是有魔力的,持續的小行動能轉換為更大的最佳時刻。莫妮卡.藍姆(Monica Lamb)選擇了三個目標,而這三個目標都變得更大。

①「每天在特定時間起床」變成起床並制定每日計畫;②「每天走一英里」變成每天走���到三英里,並記錄步數、追蹤飲食,且減掉十磅;③「在你的平台花上十五分鐘」變成以宣傳為導向的新任務。

這就是中階目標的有趣之處,具有成長的潛力。如果莫妮卡的目標是「每天走三英里」,那她可能會因為太難而放棄。從不走路到突然把目標設定為三英里,就是會在混亂區裡做的事。她採取中階目標,設定目標為一英里,發現了潛能區,慢慢的把目標拓展到每天兩到三英里,追蹤步數、追蹤飲食並減去十磅。

或許莫妮卡會持續減掉二十磅、或許她會增加到每天走五英里、或許她會開始跑半馬。一旦進到潛能區,任何夢想都有可能實現。莫妮卡想要的話,可以輕鬆的把她的中階目標轉換為更大的保證目標,任何人都做得到。

蕾妮.米爾德布蘭特讓(Renee Mildbrandt)的遊戲很成功,因為她創造了很棒的中階目標。「一百字就夠了。」她曾經玩過更難的遊戲,告訴自己「如果一天寫不到一千字,那就乾脆不要寫」。這個目標聽起來更令人印象深刻,但事實上,她以當時的目標來執行時,什麼字都沒寫出來,原因在於那是混亂區的目標。在混亂區,我們總是設定自己達不到的目標。

一開始,每天持續寫一百字這件事,讓我覺得不像一個「真正的作家」會做的事,但蕾妮的來信證明這行得通:「我現在已寫出七萬四千零二個字。」她說:「而且我這個月就能把我的書完成。」她一路從中階目標到寫完整本書。

從一位又一位的受試者、一頁又一頁的回饋,我不斷聽到類似的心得,這並不令人意外。

使用中階目標來避開混亂區,就不會因為耗竭而放棄,會讓你更有意願進行遊戲。當你玩得愈多,就愈常贏;當你贏得愈多,你就愈常玩。這形成一個循環。

聽起來很簡單,對吧?被革職的通用電器(GE)執行長傑夫.伊梅特(Jeff Immelt)曾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來回應那些批評他、說自己能做出不同選擇的人,他說:「當你不是執行的那個人,每個工作看起來都很簡單。」我們就不要再拐彎抹角,粉飾成功所需要的艱苦努力。

中階目標比簡單目標更有挑戰,從名稱上也看得出來。因此,這些目標會花去更多珍貴的稀缺資源(再也無法獲得更多的東西)——時間。沒有人有足夠的時間,我相信就算是山頂洞人,也會時常抱怨要在獵長毛象、畫壁畫、避開長牙老虎之餘,找到「屬於自己的時間」實在太難。 說到時間管理,沒有人能輕鬆做好,對你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因為與山頂洞人相比,你的口袋裡可是裝著一個像賭場般好玩的東西。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把夢想變實現的「起點思維」:檢視「最佳時刻清單」,翻越「願景牆與舒適區」,發揮最大潛能與實踐人生目標》,樂金文化出版

作者:喬恩.阿考夫(Jon Acuff)
譯者:陳冠吟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連續8本《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
40年成功驗證的權威鉅作
Amazon 4.9顆星,超高分好評
《5秒法則》梅爾.羅賓斯、《克服團隊領導的5大障礙》派屈克.蘭奇歐尼、
《淬鍊成功人生的咖啡豆思維》強.高登……眾多商管大師一致推薦

高效思考夢想的最佳出發點,
不再把想做的事,留在想像!

本書就是運用起點思維,幫助你不再只是做夢或懊悔,
減重健身、事業有成、投資致富、環遊世界……你想要的這些都能得到!

什麼都想要,但什麼都做不到……
在做到想做的事或在達成目標上,人們往往會在兩種狀態橫跳,
不是在「舒適區」中,只靠想像不行動,帶著後悔的得過且過;
就是在「混亂區」中,什麼都想要、一口氣改變,很快筋疲力盡;
難道,就沒有一個區域狀態,是既能達到想要的又不過於內耗的嗎?
有的,本書作者用40年的親身經歷告訴你,那就是「潛能區」!

在潛能區中,人們能進入宛如「心流」的狀態,
不只能達成希望做到的,還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
尤其作者在調查中發現,只有4%的人有在人生中發揮全部潛能。
若想要成為待在這一區的4%,就需要刻意的「起點思維」。

不是開始就好?為何「起點」如此重要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種經驗,辛苦工作、努力存錢,
好不容易買下一雙一直想買的鞋子,在穿上後卻發現不只不好看,
甚至還會磨腳,最終只是徒勞金錢與精力。
而「好的起點」,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

作者更以橡實為例,指出每顆橡實都是一份與目標相關的潛能,
如果一開始沒有種下橡實,那麼這就只是一份永遠尚未開發的潛能;
但若開始種下,並給予合宜的陽光、空氣、水等燃料,
最後,就可能發芽茁壯,甚至從長���一棵樹到成就一片樹林。

「起點思維」四階段,成就超乎想像
人人都有潛能,而且待在潛能區可以在努力達成內心目標時,發揮加乘作用。因此作者藉由這種將潛能與目標做結合的概念,組合成一種起點思維,幫助人們既能做到應該達成的目標,且能發揮潛藏的可能,具體可分為四階段:

【階段一】回顧過去,列「最佳時刻清單」找到真正人生目標
→ 了解自己才能找到自己人生中真正的各種目標,否則只是立了一塊「願景牆」,不僅難以達到也容易放棄。因此,需要先從過去經歷中確認,找到自己所愛與真正想追求的目標,確立起點方向。

【階段二】拆解目標,從簡單到困難逐步挑戰,跨越拖延舒適區
→ 人生目標很大,不是一蹴可幾。透過將目標拆解成小的目標起點:以相對容易實現「簡單目標」建立信心;以具挑戰性的「中階目標」提升技能和能力,幫助自己跨越拖延與放棄的心魔。

【階段三】維持動力,透過四項燃料激勵,穩健持續邁向目標
→ 開始不難,難在堅持。就像龜兔賽跑的兔子一樣,有目的地、有能力,卻缺乏持續抵達終點的堅持。所以,在起點時,就應該找到適合且能持續的驅動力,像是影響力、同儕等,避免半途而廢。

【階段四】確保方向,藉「贏家計分卡」檢視目標完成的進度
→ 抵達目標的路途遙遠,時時可能有走上歪路或停滯不前的可能。若能從起點開始,就利用「贏家計分卡」與自己比較,當發現自己變得愈好愈靠近目標時,將能提振士氣;反之,一旦發現不如預期,也可適時調整。

從偶爾有所發揮,到時刻活出潛能,從此不再有「早知道」與「有一天」。
夢想達成的起手式,從起點就一次到位!

Photo Credit: 樂金文化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