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醫病關係

7ttkvvkhtkmgqmolv5uq25ytld2imn

《刺胳針》刊文談台灣醫療壓力,改革關鍵為提高健保費、降低工時

醫療 中央通訊社

台灣健保成功的背後也有日益嚴重的隱患,如健保財務危機,間接導致醫護人員「高工時、低薪資」血汗工作環境,出現崩潰危機。要替醫療系統「紓壓」關鍵取決於2大變革,首先是提高現行健保費用,解決醫療系統資源不足問題;再者是制定醫療工作者合理工時。

shutterstock_384386923

《醫療機構不可不知的法律風險》:出院時狀況良好,出院後驟逝,如何判斷為醫療疏失?

醫療 精選書摘

從刑事、民事、行政、勞資等面向切入,本書蒐羅因醫事相關而可能引發的各式糾紛個案,並引用判決,由律師逐一點出審判重點,幫助讀者建立足夠的相關背景知識,在面臨醫療糾紛時,不再無所適從、茫然無依,懂得法官判決心證,得以為自己爭取最大權益。

shutterstock_1723501987

源頭不明的腸道出血

健康 精選轉載

處理這種奇難雜症,醫生要把握黃金時間為病人作出及時診斷並非易事。醫生亦需要因應每個病人不同的情况作出取捨。既然缺乏有效療法,我們更需要花上額外時間去解釋這個壞消息,以及聆聽病人的心聲。

GettyImages-1457686356

美媒:中國大規模「醫藥反腐」降低醫療費用,有助習近平實現「共同富裕」承諾

中國 中央通訊社

專家指出,在中國,由於監管不力,加上資金不足的醫院面臨財務壓力,醫師和管理者不得不透過收賄增加個人收入並為醫院創收,進而導致腐敗盛行,包括患者有時要向醫生支付「紅包」這種非正式費用,以換取更快或更高品質的治療。

shutterstock_1489543376

《奇異博士與哲學》:史傳奇如何從一個充滿缺點的醫師,成為真正的祕術、醫術及武術大師?

人文 精選書摘

漫威的著名人物──奇異博士,躍上了世界的大螢幕,開始揮舞著靈環,劃出絢麗的魔法陣,抵禦狂徒的攻擊、傳送你我到世界各地。不管是超級尖端的神經醫學,或是神祕至極的祕術魔法,居然都與哲學脫不了關係!?

Hospitals, nurses to help the amount of blood pressure,

在英國掛急診的經驗,讓我不禁反思真有落實「病人自主權」嗎?

健康 讀者投書

病人的自主權必須建立在知情同意上面。但有時病人如果不斷詢問,有時會有醫師認為病人在挑戰他的醫療專業權威,會對病人說你聽我的就對了,不願意的話就另請高明,讓病人只能選擇接受醫生的處置或乾脆拒絕。而這種狀況的發生,醫病雙方其實都有責任。

iStock-962094878

安寧心理師:戴上「敘事治療」的眼鏡,看見新的醫病互動之道

人文 心理誌 PsychoLife

踏入安寧工作的我,不斷尋找病人的情緒「問題」,努力運用心理學知識修理這些「問題」。這種思考模式看似合理,卻在臨床上帶給我許多碰壁的經驗。

shutterstock_1025012833

《說壞消息的藝術》:作為醫生,該怎麼傳達壞消息給病人?

健康 精選書摘

醫病關係這個研究領域的偉大先驅之一,萊斯利・法拉菲爾德(Lesley Fallowfield),曾經針對英國的醫師進行過一項研究。研究結果令人印象深刻:如果醫師特別同情患者,他們就更難以傳達真實的檢查結果或壞消息。

shutterstock_318849443

《說壞消息的藝術》:大部分醫師不懂「暫停」,但有時沉默是最好的答案

健康 精選書摘

從許多相關的研究我們得知,在收到壞消息後,患者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就能集中精神並自行提問。醫師不應中斷這樣的靜默,或是試圖利用像是「還有這種與那種治療方案」或「還有一種新的方法」之類的語句來填滿它。

shutterstock_1074942035

《休克》:即使知道自己瀕臨死亡,人體崩壞的科學仍讓我驚奇不已

健康 精選書摘

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病醫關係具有形塑的力量,讓我們長出良好的形態。他們的手就像是模子,包圍、支持著我們。由於那些醫師的支持,我找到再次相信身體的力量。

shutterstock_1331005115

《休克》:「威權梯度」讓住院醫師不願質疑主治醫師的判斷

健康 精選書摘

如果一個體系重視的是服從,而非誠實的訊息交流,我懷疑這樣的體系是否可靠。我們是否可能在階級的制約下,允許犯錯發生,而非避免疏失?我們是否在無意中,建立了一個阻礙良好溝通的體系,未能防範錯誤?

全民健保衛福部健保署

感冒也做高階檢查:健保年虧逾200億,2021年恐調漲

健康 李秉芳

配合人口化帶來的醫療需求,健保總額每年有一定成長率,醫療費用勢必愈來愈高,在收入、支出不變的狀況下,每年支出平均比收入高出8%,因此健保財務自2年前開始收支不平衡。

台大臨床心理中心主任鄭

安寧緩和醫療不是「等死」或「放棄」,醫生:重點是「善終」

健康 李秉芳

台灣目前對安寧醫療仍有些迷思認為是「放棄」、「等死」、「消極治療」等,事實上安寧醫療的目標是在改善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以及思考如何「好好走最後一段路」。

lrdzxmezg9iqq6q1k4oormcfglff5l

《因死而生》:堅持不放手,安寧照護的道德懸崖

健康 精選書摘

讓不能再承受維生醫療的人,在無意義的維生醫療中帶走病人的生命,或是增添病人的受苦,是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絕不能犯的錯。看著病人逐步邁入死亡的過程,而我卻要讓病人承擔著會在洗腎時猝死的風險。但法律上,簽署了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的兒子,現在就等同於他本人,而非家屬。

Depositphotos_80973486_xl-20152

紀錄片《孰能無過》:如何改變不願透露醫療疏失的醫學文化?

健康 TIME

承認失誤、繼而糾正和預防在醫學界也特別困難。醫學博士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的前行政人員,以及美國健康照護促進協會的榮譽主席唐・貝維克博士在影片中說道:「我們在建立醫療系統上完全錯誤,我接受的醫療訓練告訴我不要和病人談論醫療失誤——但這是醫生的義務。」

6g970u82vokmkqzmhecuiegqa76qqi

早期開業醫師的共同記憶:跋山涉水來到病人榻前的往診經驗

相較於現今設備良好且各式檢查便捷的醫院醫療,往診看似落伍、耗時且缺乏效率,但那種不分晝夜、親至榻���的��療,卻能讓醫師與病人及病家間有更深入、親密的理解與互動,在緩解病人苦痛同時也帶給病家莫大安慰。

42-19762158

《白色危機》:紐西蘭如何解決醫療糾紛,讓醫師不再擔心被告?

社會 書傳媒

為了避免遇到醫療糾紛的麻煩,年輕一輩的醫師越來越不願意走五大科。對國內外醫療環境、醫病關係有著深入觀察的周恬弘,在著作《白色危機》提出了他的建議,面對醫療糾紛,或許我們可以藉由紐西蘭的例子,來思考解決方法。

nhia-moua-719017-unsplash

「模擬醫學教育」提升醫療品質:不只聽講座,更要下場做

健康 新社會政策雜誌

透過模擬臨床經驗的學習過程,不僅可以習得醫學的知識技術,更可以由護理師和醫師的角色互換過程,幫助學員了解各種不同職類之間的辛苦及困難。

Depositphotos_26498245_m-2015

《白色危機》:最理想的猝死年紀是八十歲左右

健康 精選書摘

《偽善的醫療》的作者凱蒂・巴特勒(Katy Butler)是一位記者和專欄作家。這本書是她經歷父母親的病痛、失能、衰老、照顧到死亡整個過程中,對現代醫療所做的沉痛反思。

Henrietta_Lacks_(HeLa)_Timeline_(2645330

「海拉細胞」改變了人類醫療史,但她的家人起初卻一無所知

科學 精選書摘

海莉耶塔的細胞最近常上新聞,因為它們汙染了其他體外培養細胞,造成許多問題。苞貝特只是不停搖頭,說:「為什麼沒有人告訴她的家人,她有一部分還活著?」和大多數科學家一樣,他也從來沒想過,海拉細胞背後的女人當初是不是自願捐出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