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創傷後壓力症

女殺男殺人殺夫示意圖

台南女子趁丈夫睡夢中潑熱水刺殺,稱長期受家暴法官不採信,二審重判14年

司法 李秉芳

王女主張之所以會犯案,是因為遭受丈夫長期家暴,且因此罹患壓力後創傷症候群。不過法院調查後發現,直到案發前,兩人從還是男女朋友到結婚且生子後,僅有兩次的家暴通報紀錄,難以認定是「長期受暴婦女」。

受虐孩童

男老師凌虐國小學童致創傷壓力症,喊冤稱遭詐病構陷,二審仍判4年6月

司法 李秉芳

男童稱老師打他巴掌、用鼓棒打他的生殖器等,他出現解離症狀並在課堂中數次昏倒,後來確診PTSD。不過老師的辯護律師主張,臨床見解認為PTSD患者如有記憶再現,只會片段重現創傷事件,不會發展新的記憶,但男童不斷提出新指控、更多大小解離,都是前所未聞。

GettyImages-603452665

為何害怕幸福?如何讓刺蝟慢慢接受擁抱?從創傷心理學說起

心理 讀者投書

迴避是一種常見的創傷後反應,也是創傷後壓力症(PTSD)的特徵之一。我們最近進行了一項為期6個月的研究,追蹤了230位香港人的身心狀況。我們發現,參加者起始時的經驗迴避(experiential avoidance)水平,能有效預測6個月後的複雜型PTSD症狀。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害怕自己的感覺、迴避自己的情感經驗,尤其如果她曾經歷創傷或壓力事件的話,她隨後的複雜型PTSD症狀可能會較不太理想。再淺白一點地說,即迴避行為有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增加創傷倖存者的身心症狀。

September_11_Photo_Montage

精神創傷的表觀遺傳學:雙親遭受的逆境經驗,會在孩子身上留下「生物痕跡」

科學 科學人

表觀遺傳學應該可解釋為什麼精神創傷的影響會在當下威脅消失後仍然持續甚久,而且也指出了精神創傷影響後代子孫的多重路徑。

RTX7WQ2M

如何從創傷中成長?為不幸事件創造意義

健康 Lo's Psychology

我們應如何從創傷中成長? 就是透過為創傷事件創造意義, 即以正面的思維重新審視創傷事件以及其所帶來的意義。

Fearful battered woman peeking through the blinds to see if her husband is home while calling for help

《讓心裡的傷不倒帶》:一種祕密流行病——四分之一美國女性成為「親密關係暴力」受害者

性別 精選書摘

活在天災餘續或活在戰區裡,會有一種涓滴效應,累積出較高比例的親密關係暴力,或者其他形式的社會性暴力。換句話說,創傷滋生創傷,而這種觀察結果也延伸到其他負面的處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