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

發電(英語:Electricity generation),泛指從其它種類的能源轉換為電力的過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4/05/13 | If Lin

【圖表】電動車碳排量差異大,2023年銷量前10名車款碳排比一比

電動車已經成為趨勢,各車廠陸續推出各種電動車車款。而到底那一台電動車碳排量最低呢?本文依據政府開放資料,估算每台車行駛100公里需要的用電量與排碳量,供大家參考。

2024/05/09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回應童子賢「大膽建議」擁核:核一核四拆掉改蓋芬蘭OL3機組,背後有多少負面成本與代價?

以童子賢董事長舉例的芬蘭OL3核電機組來說,2005年開工後原本預計2009年可以商轉,但因為一系列工程問題拖到2023年才勉強完工,不料試運轉中仍持續出包,4月商轉後11月又遇到故障停機,顯現核工業的財務黑洞和故障問題。請問童董事長,若貴公司商品的建置成本要追加三倍以上,工期要延宕18年,身為董事長的你會怎麼去評價這個商品呢?

2024/03/21 | 環境資訊中心

不要用桃園人的肺來發電!立委齊批「固體再生燃料」管制鬆、變相鼓勵燒垃圾

含氯有機物燃燒可能傷害鍋爐和���放戴奧辛,但台灣的SRF只要氯含量標準小於3%就給過,反觀韓國、歐盟分別有1%、0.2%較嚴標準。也有立委指出,現行「固體再生燃料製造技術指引與品質規範」允許各類應回收塑膠用於製作SRF,等於變相鼓勵焚化可再利用的資源,猶如「只想替產業燒掉垃圾」。

TNL+ 2023/09/15 | TNL國際編譯

衣索比亞文藝復興大壩竣工,埃及與蘇丹強烈抗議,憂尼羅河中下游未來恐斷水源

會反對衣索比亞文藝復興大壩,主因衣索比亞位於尼羅河的上游,而埃及與蘇丹則分別位於尼羅河的下游及中游地區。若新完工的大壩正式啟用,恐怕會嚴重威脅到兩國的水源供應。像是埃及仰賴尼羅河的程度非常高,境內用水幾乎有97%倚賴此河。

2023/08/07 | julia

核融合研究再現進展:美科學家二度實現能量淨增益,且產能較第一次增加

核融合發電過去被認為是美好卻遙遠的目標,這種想法直到去(2022)年12月被打破。而在本次的實驗當中,研究人員表示這次實驗達到的能量產出,甚至較12月的突破更為增加。

2023/06/24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曾文水庫50週年:發行糧食實物債券籌措經費,建成南部唯一大型水力發電廠

為了提升管理效能,政府在1974年成立曾文水庫管理局,負責水庫管理及後續工程設施,開始對外營運。曾文水庫完工後,對南部農業生產與水資源綜合運用貢獻良多,也承繼石門水庫繼續與國外大壩工程技術交流,讓台灣築壩技術持續精進。

2023/05/26 | 《科學月刊》

人類若想長期居住在月球,靠核能、太陽能可以維持所需電力嗎?

月球基地需要多少電?我們參考現在國際太空站的發電量粗略估計,它的電力全來自太陽能板,在陽光直射下最大發電功率為240千瓦,大約等同一般大樓緊急供電的備載柴油發電機的功率。縱使不算充裕,月球基地所需要的電量功率也希望能達到這個水��。以目前的技術水準,有哪些技術可行、經費允許的發電方案呢?

2023/05/18 | 《思想坦克》

澄清最近的能源謠言:一縣市一小型核電?太陽能板阻礙降雨?需量競價浪費公帑?

寄望小型核電廠、反對再生能源開發、反對能源管理措施,不只發不出一度電,也阻礙台灣的經濟發展、無法滿足國際的綠色供應鏈要求。2024總統大選應以專業的角度、務實討論如何推動能源轉型與淨零碳排,不要繼續流傳各種似是而非的謠言。

2023/05/08 | 梁敏萱

【圖表】2022核能產業報告:核電呈衰退趨勢,戰爭與氣候變遷添變數

自日本311事故後,世界各國反核聲浪高漲,根據2022年最新研究報告,也發現核能發電量有下降的趨勢,少數國家如中國仍積極興建核反應爐。但在戰爭與氣候因素下,擁核聲浪為何再起?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真的可行嗎?

2023/04/18 | 德國之聲

德國最後三座核電廠壽終正寢,全球仍有412個核反應爐在運行

德國最後三座核電站於4月15日壽終正寢。與此同時,世界上很多國家依然對核能充滿信心,視之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無碳能源。

2023/02/25 | ASEAN PLUS 南洋誌

【東南亞週報】泰3月解散國會預計5月舉辦大選|政變逾兩週年歐盟對緬實施第六輪制裁|星外長維文訪中國

泰國選舉競選活動已在各地開跑。對於目前已執政長達9年的軍方或保皇派而言,本次大選有可能改變泰國政局現狀。民調顯示,前總理塔克辛的小女兒,也就是為泰黨的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目前支持率領先泰國現任總理帕拉育。

2023/01/09 | 精選書摘

《當頑童遇見動物》:蝙蝠運用雷達的歷史長達五千萬年,而人類發現這個祕密僅僅二十年

本書集結全球暢銷自然生態作家傑洛德・杜瑞爾在BBC的廣播稿精華。當時他才從非洲西海岸、南美洲北端等世界各地闖盪探險後回國,就受到BBC國家廣播電臺邀請,錄製一系列以他的冒險旅程和動物生態為主題的廣播節目。

2022/12/26 | 中央通訊社

全球核融合裝置133座美國囊括近1/4,核研所:台灣應先衝刺電漿技術未來銜接發電

近期核融合發電成熱議話題,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統計資料,目前全球核融合裝置共133座,美國囊括近1/4數量。原能會核研所認為,台灣現階段應全力衝刺電漿技術,做好打底工作,當國際上核融合電廠商轉夢成真,才有能力銜接導入。

2022/12/14 | 中央通訊社

美國核融合研究重大突破:取之不盡零碳排終極能源,但蓋發電廠還得再等等

美國能源部於13日宣布目前研究中的核融合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核融合的原理因近似太陽,長久以來被人們視為具備潔淨、用不盡等特質的終極能源。如同核分裂,核融合操作過程不會產生碳,又比核分裂多出更多優勢,例如沒有核災風險,而且產生的輻射廢料少得多。然而核融合要達到產業規模,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2022/11/23 | 綠學院

揭開能源大黑箱:一度電產生多少二氧化碳,台電是怎麼算出來的?

公司減碳可是要花錢的,這個電力排碳係數是怎麼算出來的?萬一這是台電弄出來的假數據,我還得替它買單嗎?其實,台電負擔全國的發輸配售電業務,因此第一個步驟,就是計算台電本身的碳排放量。

2022/09/20 | 讀者投書

缺綠電的台灣遲未發展「海洋能」,一大原因就是讓業者卻步的「躉購電價」

海洋能發電正處於萌芽期,開發成本極高,但根據現行的海洋能的躉購規範,全世界有哪一家業者,可以先在海上投入192億的資金來設置海洋能機組,以達成此商轉規模而降低成本?筆者的解方,就是「海洋能躉購費率分級化」。

2022/07/18 | 《科學月刊》

缺乏能源的台灣,電力從哪裡來?未來三年台灣將處於供電極度吃緊的狀態

對於高度依賴進口能源的台灣而言,以「非核家園」為主幹的能源轉型政策,除了衝擊過往穩定的供電系統,也逐漸侵蝕既有的能源安全。過度躁進的非核與增氣減煤路徑規畫,既無法確保短期內的供電穩定,更無助於中、長期的電力發展及減碳目標的達成。

2022/04/29 | 莊貿捷

確保能源供應無虞,中國5/1起暫停徵收進口煤炭關稅,外媒:恐擴大購買俄羅斯燃煤

中國電力仍有「計劃經濟」的影子,價格機制多半是管制、半市場的狀態,企���發電漲價受到限制,但煤炭成本卻貴得嚇人,因此形成「發電越多,賠的越多」的奇特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