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漲不停,AI狂潮何時停? 股市老手:看見「2指標」反轉,要開始留意!


利率高低往往牽動個人、產業、國家的經濟活動,英國金融史作家愛德華.錢思樂(Edward Chancellor)藉由爬梳歷史,發現利率過低經常引發「副作用」,例如:貧富差距加大、房價高漲、不穩定的金融市場等,變成全民要共同承擔的業力。

利率高低,跟大眾生活最直接相關在於是否願意「借錢」投資、購屋、買車等消費,當利率愈低,房市、車市都會相對熱絡,反之則會降低。不過當資金取得過度容易時,也極有可能引發資本市場亂象,如:次級房貸風暴。

翻開歷史,會發現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於把錢借出並收取利息的人,稱呼為「吸血鬼」,認為是一件有道德瑕疵的事。但曾有創業經驗的「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創辦人麥克風(陳彥文)直言,新創公司要能發展,甚至經濟得以成長、創新,都是有賴於新創公司願意借錢冒險,才有日後的成就。

差別在於,過去沒有中央銀行,所有的借還錢以「供需」角度出發,供給愈少、需求愈熱絡、利率就會愈高;反之利率則降低。如今受科技影響,資訊更加公開透明,中央銀行的出現,提供了利率基準,雖然沒有統一的中性利率,但仍有大致方向。

此外,中央銀行的另一功能,即是壓制通貨膨脹,���經濟熱度呈現反向控制力道,當通貨膨脹,央行會升息壓抑;當經濟過度緊縮,央行則降息鼓勵經濟活動。經濟會循環往復,熱絡上漲又冷卻下跌,但「人性的貪婪會把循環擴大,泡沫太大會造成巨大負面效應,所以央行會需要救市。」

然而難解的問題是,處在當下無法得知正在泡沫中,必須得等到泡沫破裂後,回頭看才知正在泡沫中;就像2000年網路泡沫,當時一家公司即便沒有獲利,但只要掛上「.com」股價就如日中天。「現在看很瘋狂,但當下不會知道。」陳彥文無奈說。

對比如今AI狂潮,他指出不同之處在於目前多數AI公司有獲利,但「估值有些偏高」,接下來要觀察AI需求是否依舊強勁;此外,一般而言多頭趨勢約持續1至3年左右,基本準則是順勢操作即可,不過台股自2023年上漲至今已1年多,可謂進入「(多頭)中年」,若行情再延續半年,或聯準會開始降息,建議投資人要開始謹慎以對。

「買在起漲的第一根長紅!」數學老師變市井股神,打造股市印鈔機3訣竅

「當音樂繼續演奏時,銀行應該繼續跳舞...」從2008年金融海嘯歷史經驗,專家解讀:會不會再次發生風暴?

敢賠小錢,才能賺大錢!專家:認賠也是一種能力,看「這兩條線」學減碼停損

更多內容歡迎參考《時間的代價》


更多今周刊文章
聯電(2303)1個月強漲9%,毛利率衰退為何股價噴發...2024有機會重返榮耀?達人從季報找到2個重大線索
台股2萬點要居高思危!亞泥(1102)、中租-KY(5871)...達人用3條件精選3檔落難好股撿便宜,殖利率最高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