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人就有1人便秘!過度依賴瀉藥,恐讓大腸麻痺、便秘惡化

便秘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大約每4人就有1人受便秘困擾,如果過度依賴瀉藥排便,容易導致用藥量愈來愈大、效果愈來愈差,腸子更不會蠕動;嚴重的「大腸無力症」甚至得進行大腸切除術,才能揮別便秘的陰霾。

30歲出頭的小婷(化名)從國中開始就飽受便秘所苦,三不五時就腹痛,肚子又鼓又脹,解便對她來說是一大苦事;到了高中,只要想到進食會需要解便卻解不出來,看到食物她就噁心反胃。為了排便,她每3~4天就得徒手摳挖肛門、塞甘油球或吃瀉藥,才能勉強解出一些,否則2、3週都還解不出來。後來甚至吃軟便劑、瀉藥,腸子依然沒有動靜,便秘還是如影隨形跟著她。

一開始,醫生嘗試給小婷補充纖維素、藥物治療,都不見改善,做了一系列檢查也找不出原因,最後接受大腸蠕動測試才確認是大腸無力症,且因為內科治療都不見效,最終進行大腸次全切除手術,終於能正常排出腹中宿便,她漸漸有了笑容。

便秘分成3大型態

解便被許多人視為每天的重要大事,但其實很多人無法天天排便順暢,甚至有些人1~2週才解便一次,便祕嚴重的人甚至1個月才能「解放」,就醫時X光一照,肚子裡滿滿糞便,吃了清腸用的瀉藥,糞便依舊「不動如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任張伸吉表示,根據便秘原因,便秘主要分成3大型態:

• 糞便無法成形:主要因為缺乏纖維素,糞便無法結塊成形,當大腸沒有感受到糞便,就不會蠕動排出。現代人經常吃精緻食物,膳食纖維不足,以至於糞便無法成形,自然腸子蠕動能力也變差。

• 大腸蠕動緩慢:主因在於大腸本身蠕動相當緩慢,常見有5大原因,可能單獨或綜合出現,包括:生活習慣不良,如水喝太少、缺乏運動、過度依賴藥物排便;藥物影響,如嗎啡類藥物、鐵劑、解痙攣藥物等;內科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洗腎患者、高血鉀、或本身有巴金森氏症、全身性硬化症等神經方面疾病��心理疾病,例如長期憂鬱患者、容易焦��不安的人,可能使用過多安眠藥或鎮靜劑,也會影響腸子蠕動;大腸疾病,像是癌症腫瘤引起的腸阻塞、發炎性腸道疾病、甚至大腸先天沒有神經等等。

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李翔豐表示,大腸無力症就屬於大腸蠕動緩慢、沒有力氣的便秘型態,但目前原因不明,有些研究認為和腸壁神經退化、導致腸道無法收縮蠕動有關,也有愈來愈多研究認為可能和腸內菌、腦腸軸失調有關。當其他原因排除,並接受大腸蠕動/排空測試,就能確認是不是大腸無力症引起的便秘。

• 骨盆腔肌肉不穩定:骨盆腔肌肉無力,難以將糞便用力擠出,也會造成便秘。包括年紀大、骨盆腔基底肌肉無力症、過瘦、長期臥床等,都容易發生,需進行肛門壓力測試。

過度依賴刺激性瀉藥恐惡化便秘 嚴重大腸無力需切除大腸

便秘藥主要有2種,一種是幫助糞便變軟的軟便藥,一種是促進腸胃蠕動的瀉藥。不過臨床上,醫師常遇到病患用了瀉藥仍舊無法解便,張伸吉說,以刺激性的瀉藥來說,它會不斷刺激大腸神經元,起初會有效果,但若過度依賴,長久下來會造成慢性發炎,積聚許多白血球、發炎組織,導致神經傳導變慢,病人會覺得排便效果變差就吃愈多,然後發炎愈嚴重,造成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大腸反而不動了,即使停藥,還是不會自主蠕動,因此應避免過度依賴瀉藥。

李翔豐也說,軟便藥只能增加腸道水分、軟化糞便,如果是腸胃蠕動不佳引起的便秘,還是必須借助刺激性的瀉藥幫助腸胃道蠕動,加速糞便從腸胃道排出,但瀉藥會加速腸道過度排空,腸胃道沒有東西,反而「罷工」,導致病患腸胃蠕動變慢,於是病人可能慢慢增加劑量,1顆吃不夠吃2顆,2顆吃不夠吃3顆,愈吃愈多,產生依賴性,造成瀉劑濫用

如果大腸保有部分功能,服用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還是能刺激大腸蠕動,但若大腸已經「麻痺」、給予刺激也沒用,就要考慮開刀,接受大腸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手術。次全切除是盡量保留多一點大腸,但若改善情況不佳,外科醫師可能將大腸幾乎全切除,僅留下最末端一點點的乙狀結腸。

���伸吉說,嚴重的大腸無力症可能會只保留五分之一、大約5~10公分的乙狀結腸,大腸平均1.5公尺,可能僅剩10公分左右。且大腸切除後,將來容易頻繁腹瀉、也可能容易腹痛、發生腸沾黏,甚至因腸道是訓練免疫的重要器官,切除腸道後可能影響免疫力,較容易感冒、感染。

大腸無力症好發年輕女性、老人 沒有不適比解便頻率更重要

大腸無力症好發於年輕女性及老年人,張伸吉推測,許多女生從青春期後就不喜歡在公共廁所上大號,久而久之,即使腸道有糞便也不會刺激大腦產生便意,造成腸道敏感度愈來愈低。

不過李翔豐強調,其實一天排便3次或3天排便1次都算正常,甚至有些人5、6天才上一次,只要沒有不舒服,都可被接受。反倒是有些人認為天天都應該排便,只要沒有每天解便就感到焦慮,愈是焦慮,腸子愈不蠕動,惡性循環,導致腸道愈無力,因此無須給自己太大壓力。

延伸閱讀:

舒張壓正常值?舒張壓過高、過低原因?症狀治療一次看

想吐怎麼辦?解析7種想吐原因,4招快速緩解噁心想吐

便秘怎麼辦?便秘原因、症狀?改善便秘5穴道、3運動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