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成台首季最大出口市場 台對中投資降至20年新低

台灣官方數據指出,今年首季出口到美國金額為246億美元,而出口中國為224億,美國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同時台灣對中國投資降到20多年來最低水準,去年投資30億美元,較前年減少近四成,反映出台灣努力減少對北京的依賴,不想受制於中方壓力,同時與最堅強盟友的美國打造更密切經貿關係。

美聯社17日報導,由珍珠奶茶到電腦晶片,台灣都靠攏美國,遠離中國;中國雖是世上第二大經濟體,但不排除武統民主的台灣。因此台灣轉變,宣布加大投資美國;上個月拜登政府也加碼補助台灣對美投資,過後不久,台灣一家半導體廠表示,正要結束在中國長達20年的經營,而全球正在比賽,想在半導體高科技業取得優勢。

台灣對美、中出口及投資的轉變,時值美中加大較勁力道,同時中國經濟成長轉為疲軟,新冠疫情期間致供應鏈中斷,全球商業也在尋求供應鏈多元化。

台灣經濟部指出,對美投資2023年增為九倍,金額達96億美元。華府與台北正在協商貿易協定,同時正在磋商下一階段。美國國會也已提出法案,想結束台灣企業及員工在美要雙重課稅的處境。

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表示,這一切都是出於想建設台灣嚇阻戰力、韌性的欲望所驅動,都想維持現況,阻止中國禁不起誘惑而向台灣動武。

世界最大晶圓代工廠的台積電4月宣布,加碼投資美國到650億美元;拜登政府宣布獎勵金提高到66億元,有助於台積電亞利桑納廠到2030年能生產五分之一的全球最先進晶片。

除開投資美國,台積電也投資於日本;蘋果的主要供應承包商富士康在印度打造產能;另個替iPhone手機及電腦製造零件的台灣企業和碩則投資於越南。

專精於半導體封測的台廠京元電子4月表示,將出售在華東城市杭州達6億7000萬美元的創投股份,原因在地緣政治,美國禁止出口先進晶片給中國,而中國制定政策,追求半導體科技自給自足。

京元電子聲明表示,中國半導體生產的生態環境已然改變,市場競爭愈來愈嚴酷。

台灣對美出口半導體、電子組件及電腦設備,已由2018年到去年增逾三倍,總金額約370億美元。不光科技產品,台灣出口的珍珠奶茶及其原料,2018到2023年間也增加三倍以上,賣更多水果、堅果及養殖魚類到美國。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跨國騙局 殺豬盤洗錢7300萬 2中國公民被捕
華女機上酒醉吵鬧被捕 考量患憂鬱症不起訴
查克柏格妻複製當年創業小屋 為丈夫40歲慶生 比爾蓋茲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