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4/05/07 | 中央通訊社

韓中日峰會睽違4年可望於5月下旬舉行,韓媒:可能論及台海問題,韓外長時隔6年半將先訪中

由日本、中國、韓國輪流主辦的韓中日峰會因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等因素影響,已將近4年半未能舉行,本屆峰會預期將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韓國總統尹錫悅代表會談。

TNL+ 2024/04/24 | 柳金財

解放軍將在2027年攻台?中國學界存在嚴重認知分歧及高度爭辯

中國大陸一直沒有公開明確的「統一時間表」,這是保留「戰略模糊空間」和機動性、彈性,避免清晰化反而導致急功進利,如果出現有利國際條件和台灣社會突發事件,反而可以「不排除提前統一的可能」。尤其更有學者直指:「一切皆有可能,賴清德上台後,不是想製造兩岸對立嗎?如他所願罷了。」

2024/03/20 | 讀者投書

從歷史看美軍特種部隊常駐金門,對中共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企圖造成嚴重阻礙

一旦解放軍進犯金門,美國除了可能與中國斷交,還會將對中國的經濟戰轉為軍事圍堵。其地緣政治效應就是形成東亞版的北約,結合第一島鏈國家如日本、菲律賓,乃至印度、澳洲等印太國家共同圍堵中國。既然美國與中共斷交,與台灣復交也成為順理成章之事,雙邊軍事協防關係也將化暗為明,甚至可能恢復《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2024/03/14 | 精選書摘

《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解放軍無法解決的戰略困境&可能的三種侵略模式

本書藉著全球關注的俄烏戰爭,擷取到最新的武器科技與攻略方案的驗證資訊。��別是中國武器大部分由俄系武器發展而來,透過案例分析,培養民眾更新、更正確的觀念,才能養成防禦不斷變種謠言病毒的抵抗力,堅定地支持維護我們家園的安全。

2024/03/05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中立國形象因俄烏戰爭備受質疑,瑞士「獨立的對中政策」還能走多遠?

瑞士首部對中外交政策戰略將於今年到期,目前關於升級瑞中自貿協定的討論正在加速,兩國高階官員互訪頻次增加。但在安全風險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瑞士面臨重構這段重要關係的壓力。

2024/03/04 | 德國之聲

中國兩會即將登場:習近平對台灣問題會不會有新的表述?

中國「兩會」還有不到一週就召開。時評人鄧聿文認為,由於今年不是政府換屆之年,可能也沒有大的政策宣示,本次兩會的重要性似乎不如去年。不過,中國本身的份量決定了外界會關注這個一年一次固定的政治表演節目,以下是三個值得關注的點。

TNL+ 2024/02/08 | 柳金財

M503航線爭議:兩岸關係「春暖花開」猶不可得,反而迎來一陣狂風暴雨

M503航線啟用爭論正好折射出兩岸政策係屬結構性不良政策議題,重拾「九二共識」具有「台灣不獨、大陸不武」意涵,應成為兩岸當局的共同政治承諾。

2024/02/05 | 德國之聲

中���獨創秘密又不秘密的溝通機制,對全球局勢起到定錨作用

現在看來,中美這對競爭對手創造的兩國外交最高主管官員的定期會晤形式,成了一種穩定雙邊關係的機制,它不同於以往包括冷戰時期的兩個主要競爭對手打交道的方式。比如美蘇也會有秘密外交,但像中美這樣雙方最高外交官員在第三地進行定期會晤,則是以前沒有的,是中美獨創的,既有某種秘密外交的形式,可又不完全是秘密外交。

2024/02/02 | 中央通訊社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跳針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法國議員低調避談敏感字眼

法國電視1台記者在活動場合針對台灣議題當面詢問盧沙野,為何「無法接受」法國慶賀台灣選出新總統賴清德。盧沙野表示,「這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並跳針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記者追問法國慶賀台灣民主選舉應該是正常的,盧沙野明顯提高聲量的回答:「這不是民不民主的問題,而是中國主權和統一的問題。」

2024/02/01 | 中央通訊社

CIA:美若切斷對烏克蘭援助,可能讓中國對台更具侵略性;傳澤倫斯基將撤換武裝部隊總司令,烏國防部否認

在美國知名雙月刊《外交事務》網站上的文章中,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勃恩斯表示,烏克蘭可能會藉由深入前線進行打擊,來增加俄羅斯為戰爭耗費的成本。前美國駐莫斯科大使勃恩斯表示,這場戰爭已開始削弱俄羅斯總統普亭的權力,並稱如果中國看到美國對烏克蘭支援減弱,可能會對台灣採取更具侵略性的立場。

TNL+ 2024/02/01 | 許劍虹(Samuel Hui)

菲律賓與新加坡祝賀賴清德當選,北京為何會如此生氣?

菲律賓在冷戰時代一度是中華民國的反共盟友,新加坡雖然不能與中華民國建交,但雙方也有緊密的軍事合作,而且這樣的軍事合作還延續到了今天。無論菲律賓還是新加坡,其實與台灣的淵源都比中國還要深,他們向賴清德或者任何其他可能當選中華民國的政治人物表達祝賀,事實上再正常不過了,北京何必如此氣憤?

2024/01/31 | 德國之聲

馬英九是承自蔣經國的最後海棠血淚,「相信習近平」實為對中國大陸民主化的不棄追求

德國漢學家呂恆君認為,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在大選前的訪談中就兩岸關係「必須相信習近平」的論斷,是對蔣經國政治遺產的忠實繼承,其中不乏充滿悲憫與希冀的深厚人性。如何回應中國大陸,好比文明世界如何馴服極權主義這頭「利維坦巨獸」。

2024/01/22 | 德國之聲

北京若決定武力犯台,最有可能選擇哪裡「登陸」?

1月13日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引起國際高度關注。北京一再強調,這將是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做出選擇的一場選舉,關於這場假想「戰爭」會以何種方式出現,專家做出了推測。

2024/01/12 | 中央通訊社

侯友宜:與馬英九意見不同,任內不會觸及統一問題,若執政將加強對美軍購與台美軍事合作

侯友宜說,現階段兩岸關係跟馬政府時代不同,而前總統馬英九的很多主張及部分意見,也跟他不一樣;在他任內不會觸及統一問題,兩岸領導人若真的要會面,需要台灣社會共識,且可能還有一段距離。侯友宜強調,他和趙少康都不是傳統典型的國民黨,他回到國民黨時間不長、趙少康對國民黨的批判也毫不客氣,他對中共的意圖沒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不管中共怎麼想,他就是站在台灣主流民意這邊

2024/01/06 | 中央通訊社

美媒:2023年擾台共機共1709架次,較2021年增長76%,機型日趨多樣

報告顯示,2023年中共派出1709架次軍機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由於12月異常平靜,整體架次略少於2022年的1738架次,但仍比2021年的972架次增加近76%,依舊顯示中國在台灣附近軍事行動升級。而近幾個月來,無人機占整體擾台共機比重約9%。

2024/01/04 | 中央通訊社

國防院發布「中共政軍報告」&「印太安全情勢報告」:台灣可能成日韓共同戰略議題

針對日韓破冰對台灣的安全意涵,王尊彥指出,日韓民主團結對抗中朝的威權集結,自是有利印太區域和平與穩定,且對台灣也有戰略意涵。過去一年,除中國對台文攻武嚇外,近期北韓與俄國也都出現支持中國對台灣立場的聲音,俄軍更是與解放軍在台灣附近實施聯演,若從「日韓皆屬美國軍事盟邦」的角度看來,中俄的行動背後,更有警告日韓兩國政府勿支援美國介入台灣問題的用意。